摘 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实践发展是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的现状,指出其存在形式化、内容单一、缺少创新等问题,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的设计方案,包括明确课程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与主题、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为保障改革的有效实施,提出教师培训与能力提高、资源整合与利用以及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等策略,希望为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44
1 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现状分析
1.1 现阶段课程状况
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班会课程,但其质量与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班会课程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就业指导等多个维度,但各校在具体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存在差异。在实施方式上,大部分班会课程仍沿用传统的讲授与讨论模式,缺少创新性与互动性。
1.2 存在的问题
班会课程内容缺少系统性与针对性,通常过于宽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的变化。除此之外,班会课程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与互动性,传统的讲授与讨论方式已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由于内容与形式的问题,班会课程的实施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认为班会课程枯燥无味,缺少实际意义,学习效果不佳。与此同时,因为缺少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班会课程的实施效果很难得到及时评估与改进。
2 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设计
2.1 课程改革目标设定
教师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提高:全员育人。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班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形成教育合力。全过程育人。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班会课程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关注其成长期间的每一个阶段。全方位育人。班会课程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课程内容与主题设计
教师应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压力管理工作坊等活动,教授学生应对学业、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管理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故事,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教师应通过团队建设游戏、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技巧,同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此外,教师应结合时事热点与校园文化,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班会内容,通过才艺展示、兴趣小组分享等方式,增强其参与感与归属感。同时,高校应邀请行业专家、校友分享职业经验,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与模拟面试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从而明确个人职业规划。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教师应利用网络平台发布预习材料,线上讨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应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课堂上重点讨论与解决问题,增强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围绕特定主题或项目,组建小组展开深入研究与实践。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班会课程的教学资源与表现形式。
2.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通过互评了解他人的优点与不足,促进相互学习与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建议,帮助其改进提高,使班会课程不断优化与提高,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与行业需求。另外,教师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以及第三方对班会课程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定期召开班会课程总结会议、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各方反馈并进行分析与总结[1]。
3 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3.1 教师培训与能力提高
高校应鼓励教师之间相互观摩班会课程,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班会课程的实践设计与实施,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与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可以设立教学创新项目,鼓励教师申报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高校应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班会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创造力。
3.2 资源整合与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资源,为班会课程提供实践场所与资料支持。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为学生开设讲座或建立工作坊,从而提高班会课程的学术性与专业性。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与互动平台。另外,可以建立班会课程在线社区,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与分享。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志愿者等走进校园,为学生分享行业经验与职业发展建议。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2]。
3.3 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
与规定,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标准等。上述制度应明确班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还应加强对班会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各项教学计划与活动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与处理学生、教师与第三方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对班会课程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教师应定期对班会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与总结,分析教学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3]。
4 结 语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标准化班会课程改革实践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本次研究积极探索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班会课程模式,加强了教师培训与能力提高,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上述努力不光提高了班会课程的质量与效果,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后,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深化班会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孟祥敏.“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7):147-149.
[2]李小芬,杨晓志.“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85-88.
[3]李蓉,李国成,孙展.课程思政推进艺术类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改革研究与实践[J].时代报告(奔流),2021(12):152-153.
作者简介
郭奕,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高 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班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30301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