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路径探析

2025-01-22 00:00:00杨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乡村振兴

[摘 要]2024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预计达到1 179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笔者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优势、困难以及就业创业路径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背景下,致力于探寻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01.052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5)01-0183-04

0" " "引 言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指出:“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1" "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1.1" "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农村、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前提。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所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但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利于为社会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3]。

1.2" "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来源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国工业发展投入较大,农业、农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既能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通过高校大学生的带动作用和乡村创业者的引领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新技术、新模式等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来源”[4]。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它有助于弥补乡村地区人力资源不足、发展动力不足的缺陷,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对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

2" "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优势

2.1" "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

新时代背景下,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农业、农民、农村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弥补乡村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实现对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就业政策方面,通过落实就业学费补偿、放宽大学生基层就业职称晋升条件等措施引导当代大学生到基层去,投身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中。在创业政策方面,通过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税收减免、简化银行贷款流程、财政贴息等手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与政策扶持。

2.2" "国家对农村多元发展的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通过财政支农、金融支农、完善政策环境、鼓励多元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扶持。在保证医疗、养老、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居住环境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进与完善。重点发展乡土特色产业、生态循环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在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带来资金的同时,“也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5]。农村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和乡土情结,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更深的了解,更容易在广袤的农村中找对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方向。

2.3"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

网络经济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丰富了农村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使得电商、直播带货方兴未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依托互联网,通过直播、电商赢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交通条件的改善与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成为可能”[6]。对于拥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农村地区,一定要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哲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入地宣传当地资源和产品,通过流量变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4" "“生态文明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为返乡就业提供良好契机。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7]写入新党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大规模实践,我们已经实现了“从卖碎石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彻底改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我党的科学论断,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乡村旅游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且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新引擎、新业态。“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将民俗节庆、历史资源等不同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打造形式多元、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8]。引领乡村旅游“出圈”。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盘活乡村经济,让更多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从而吸引更多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回归,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3" "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挑战

3.1" "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落地

目前,国家在融资和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但是在地方层面却迟迟未见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社会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在认真领会国家政策的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多方协调,在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初期、中期以及关键期予以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做他们的坚实后盾。但从国家出台的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政府无法解决融资难以及社会资本短缺这个最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2" "乡村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吸引力明显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政策配套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乡村地区的开发相对缓慢。“缺乏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数量有限且规模较小,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以及制造业的阶段,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盈利能力的欠缺很难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岗位以及诱人的待遇”[9]。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便利性较差,缺乏现代化的、城市化的设施和服务。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相对匮乏,大学生无法得到有效培训和提升。

3.3"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多数大学生的父母希望子女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通过考研、考公、考编去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等城市的不菲收入可以减轻农村家庭压力的同时收获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部分大学生认为返乡就业创业会降低自身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失败者的标志。社会现实、周围的朋友以及家庭的无形压力使得他们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的大学生甚至为此产生精神焦虑等问题,不愿意回农村工作。

3.4" "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实际需求不匹配

虽然相当数量的高校提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以及跨学科的融合育人模式,但是在教育上仍然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针对性、深入性的开展,所学专业与乡村产业契合度不高。对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相关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所提供的实践教育大多只是流于形式,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无法适应农村实际发展的需要。

4" "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路径

4.1" "完善就业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

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主动询问并帮扶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与大学生的实际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政府可以加强与各地乡村组织、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合作,通过报刊、杂志、公众号以及宣传条幅等方式加强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加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资金支持的力度。完善投资融资机制,通过引进民间金融机构、农村产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投资及融资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持基金,根据创业的类型、规模等条件,予以奖励、补贴或者支持。通过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进一步减轻其在资金和税收方面的压力。

4.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增强医疗、社保、交通、银行、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宜居的生活环境,在家乡就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同等的待遇和发展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增进大学生对农村、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愿意返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乡村创新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办公空间、设备和技术支持。通过搭建乡村互联网平台帮助当地农产品电商化和市场化。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技术,推动乡村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4.3" "积极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返乡就业创业观念。“在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以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为抓手,建立政府主导、普通高等院校引领、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的新型路径”[10]。带领大学生深入乡村一线进行实地调研,使其对农村的现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属于中国乡村自己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4.4" "完善育人体系,做好价值引领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抓手。“高校要根据乡村企业需求、涉农部门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完善耕读教育体系”。构建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型、应用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要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熟悉市场需求、了解政策、掌握农民实际情况;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邀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兼职导师等方式加强对乡村现状的了解,提升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能力。

通过对“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村医专项计划”等多途径的宣传和引导,使学生认识乡村振兴的意义、认可乡村工作的价值、增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信心。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尽早确立职业目标,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就业创业类的比赛,为后续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 "结束语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从2004年到2024年,国家已经连续聚集“三农”问题21年,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等。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它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大学生以及高校等多方协同解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依然还有诸多困难,我相信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大学生、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些困境,实现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慧萍,蒋黎明.农科院校“职业提升型”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路:以乡村人才振兴为背景[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6):140-145.

[2]刘晓明,侯晓斌,焦子宸.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经济师,2022(12):8-11,13.

[3]封硕,肖璐.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117-119.

[4]张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6):73-75.

[5]练芳芳.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6):115-117.

[6]胡泽中,吕建秋.加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238-240.

[7]易水发,毛绍明.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6):139-141.

[8]邵远珺.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6):70-72.

[9]王长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指导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6):52-54.

[10]朱宸蕊.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3(10):15-17.

[收稿日期]2024-06-25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通识类生态课程路径探究”(J20231766)。

[作者简介]杨瑞(1984— ),男,山西侯马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城市化问题、乡村振兴、通识教育。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4:42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3:02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2:56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