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效能评价体系

2025-01-22 00:00:00董钰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为工会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同时面临着信息安全、技术更新迅速等问题。工会信息化的关键指标涉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以及信息化管理与运营的有效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工会信息化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工会信息化的关键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及信息化管理与运营等方面。然后,详细探讨了构建工会信息化效能评价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旨在为工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和评价工具,以促进工会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信息化;效能评价体系;关键指标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01.046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5)01-0158-04

0" " "引 言

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工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体,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为工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促进了工会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大幅提升了工会组织的服务效能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工会组织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也遭遇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效率低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工会信息化进程的效率和质量,亟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体系来加以解决。效能评价体系能够为工会信息化建设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助于工会组织科学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工会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效能。

1" " "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工会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与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不仅深刻影响了工会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也为工会的组织发展和会员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为工会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工具。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工会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而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得工会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在线服务、远程教育、会员互动等,极大地扩展了工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使工会能够更好地满足会员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过程。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工会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会员的需求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策略,实现精准服务。同时,数据分析还有助于工会在组织管理、活动策划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此外,数据的集成和分析还为工会提供了监测和评估自身服务效能的手段,为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了工会与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平台,工会可以与会员进行实时互动,及时收集会员意见和建议,加强会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双向互动的通信模式不仅有利于工会及时了解和解决会员关心的问题,还有助于增强会员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和认同。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发展还表现在其对工会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工会组织向更加扁平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组织形态的变革有助于提高工会组织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信息化还拓展了工会的功能范畴,除了传统的权益保护、福利提供等基本功能外,工会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如在线职业培训、心理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从而更全面地满足会员的需求[1]。

2" " nbsp;工会信息化的关键指标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建设,更扩展至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该体系以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为核心,通过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等硬件资源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和应用服务,为工会的日常工作和会员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网络连接不仅是实现信息快速传播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是确保信息化应用平稳运行的前提。因此,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重视宽带网络的布局和升级,确保网络覆盖全面、连接稳定,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预防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与可靠。对于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来说,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充足性至关重要。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存储设备的容量大小、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等,直接影响工会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效果。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云服务器、高性能存储系统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同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提升会员的信息化服务体验。软件系统和应用服务的功能性与互操作性是衡量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会员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软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工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重视软件系统的选型和开发,选择符合工会实际需求的软件产品,同时注重软件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实现数据的无缝流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2]。

2.2" "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表示工会在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会员服务创新、在线教育与培训、数字化会员互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这些都是工会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自身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会员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工会信息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即工会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培训、法律咨询、心理支持在内的多样化服务,同时,根据会员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其次是工会信息管理的智能化与高效化,这不仅体现在工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包括对会员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利用,以更准确地把握会员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工会信息交流的即时性与互动性,通过构建在线平台,实现与会员的即时沟通和反馈征集,加强双向互动,提升会员参与感和满意度;最后是工会在线教育与培训的系统性与规范性,通过线上培训平台为会员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源,支持自主学习和在线考核,促进会员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还要求工会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探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工会工作中的应用,以推动工会服务方式的革新,增强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

2.3" "信息化管理与运营

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维护,更关乎于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等,以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效能。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营需要建立在全面、科学的管理体系上,这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导工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它要求工会高层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路径和策略。这一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工会内外部环境,确保信息化战略与工会的总体战略相协调,以促进工会信息化与组织发展目标的同步推进。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涉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保护等环节。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加强信息的整合利用,从而支持工会的决策制定和服务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是维护工会信息化稳定运行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这些都可能对工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术支持和服务是信息化应用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这包括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和故障处理,以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用户的良好体验。同时,针对工会工作人员和会员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是提升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关键。人员培训是提高信息化管理与运营效能的重要环节[3]。

3" " "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效能评价体系

3.1" "评价目标的明确

明确评价目标旨在确立评价活动的核心关注点和终极追求,为评价工作提供方向和侧重点,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工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评价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工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涉及对工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作用以及预期成效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明确评价目标需要明确工会信息化的根本宗旨,即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会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会员,促进工会事业的发展。这一宗旨反映了工会信息化评价活动的最终导向,即评价的核心是围绕工会信息化对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工作流程、增强组织效能等方面的贡献进行。在这个基础上,评价目标的设定还应具体化,展现其在提高组织决策水平、强化会员互动交流、优化服务提供方式、增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和成果。明确评价目标要求对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既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应用、数据资源管理等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评价,也包括信息化应用的广度、深度、创新性等应用水平的评价,还包括信息化管理与运营的效率、规范性、持续性等管理层面的评价。这一点要求评价目标的设定既要全面覆盖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关键领域,又要针对性地关注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确保评价活动能够真实反映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和关键点。明确评价目标还要求评价活动能够反映工会信息化建设的动态发展过程,即评价不仅仅是对已有成果的总结和认定,更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进展、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机制的检验。这要求评价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工会工作需求的变化,确保评价体系能够持续指导和推动工会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和创新。明确评价目标还涉及评价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准确量化和反映工会信息化建设的效能[4]。

3.2" "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建立旨在通过一系列量化和质化的标准,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和服务效能,从而为工会信息化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工会信息化,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管理与运营效率、用户满意度等,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多维性。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应当涵盖信息化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软件系统的功能完整性、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这些指标可以量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工会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5]。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评价指标,应关注信息技术在工会日常工作和服务中的应用程度、创新性应用的案例数量、信息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信息技术在工会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也体现了信息化应用在提升工会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效果。信息化管理与运营效率的评价指标涉及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度、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信息安全管理的严格程度、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响应速度等。

3.3" "评价方法的落实

在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效能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的落实是确保评价活动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的关键环节。该环节要求在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客观地评估工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和服务效能。在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须综合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评价目标的要求以及评价资源的可用性,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量化评价方法在工会信息化效能评价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量化评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管理与运营效率等方面的表现。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直观、客观的评价结果,便于比较和分析。然而,量化评价方法也存在局限,它可能难以全面反映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等质性指标。质化评价方法作为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通过专家评审、用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信息化服务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质化评价可以提供更为深入、细致的评价视角,帮助发现量化评价中难以捕捉的问题和潜在需求,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工会信息化的效能。综合评价方法在工会信息化效能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它通过将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既利用量化数据的客观性和可比较性,又充分考虑质化评价的深度和细致性,从而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工会信息化的效能。

4" "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效能评价体系是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会组织服务效能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工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加强和改进工会组织的信息服务,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深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工会信息化的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对于指导工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鲜.“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工会新媒体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网络文本分析的视角[J].山东工会论坛,2020,26(1):29-34.

[2]施思.“互联网+工会”工作初探[J].国企,2016(6):69-70.

[3]韩焓.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工会职工经济技术工作的创新思考[J].赤子,2017(17):26.

[4]崔圳超.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会档案信息化管理途径[J].办公自动化,2023,28(13):15-17.

[5]贾茜.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工会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3):23-25.

[收稿日期]2024-07-15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7:55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37:15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7:28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3:49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35:12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1:03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