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的提升,抑郁症休学学生的复学返校问题逐渐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难点。聚焦班主任在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误区(过于严格和过度宽容),以正面管教理念为指导,从明确角色定位、建立信任关系、提供选择权、建立支持系统、持续关注与跟进五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了班主任对抑郁症复学返校学生的管理策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借鉴。
关键词:正面管教;抑郁症;角色定位;信任关系;人际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3-0064-03
一、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随之衍生出抑郁症休学学生治疗后的复学问题。抑郁症学生经过治疗重返校园,面临着适应环境、重建人际关系和重拾学习信心等多重挑战,而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班主任高超的管理技巧能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促进其复学后的适应,加速社会功能恢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多数班主任在管理因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过于严格,认为学生复学即意味着完全康复,忽视其复学后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二是过度宽容,因担心加重学生心理负担而不敢管,不敢向学生提出合理要求。前者容易引发学生愤怒、叛逆、退缩等不良反应,加剧复学不适应;后者会让学生分不清行为的边界、低估自身的能力,过度依赖他人。这两种管理方式都不能有效帮助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适应复学生活。
正面管教作为一种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教育方法,能为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的管理提供一种平衡的工作策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和善与坚定并行的管理策略,为学生设定清晰的界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下文将结合具体例子探讨班主任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技术帮助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顺利过渡,重新适应校园生活的具体策略。
二、正面管教在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两定位”:明确自身角色职责
在协助抑郁症休学学生适应返校生活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清楚自身的工作边界。
1.角色定位:支持者和协助者
正面管教理论认为,人的首要行为目的是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个体做出不良行为多源于感到自己无所归属与失去价值[1]。对抑郁症学生而言,治疗后重返校园并非易事,对学业的焦虑、对班级的陌生,都有可能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归属感与价值感,使其失去对复学生活的信心,再次选择逃避校园生活。对此,班主任要多以支持者、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其找回信心,重新融入校园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善而坚定”指的是一种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也有选择的管理状态[1]。“和善”不是任由学生回避学习生活中的所有挫折,也不是满足学生复学后的所有要求,而是对其所处状态、所遇到的困难持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坚定”不是惩罚与说教,也不是要求学生紧跟学习进度尽快恢复“正常”,而是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尊重环境与规则,在对环境的适应中获得成长。
2.边界定位: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帮助
班主任在开展工作前需要明确自身工作边界。班主任不是心理教师,不是专业心理治疗师或医生,不能期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生返校后所有的心理困扰,也不能期待通过简单的劝说、谈话、思想教育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顺利适应复学生活,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医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班主任只有明确自身工作边界,才能在职责范围内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四步骤”:建立合作信任关系
正面管教强调“关系优于一切,想改变,先连接”[2]。合作信任的关系是有效管理学生的基石,而建立合作信任关系的核心在于友善、关心和尊重。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善意与理解,会更愿意敞开心扉,接受建议,积极参与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班主任可以借鉴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与学生沟通,具体步骤及表述列举如下。
第一步:表达理解和接纳。例如,“我了解你在学校中面临的挑战和不安,这一定很难。”“我发现你一说起爸爸妈妈就忍不住掉眼泪,你感到很难过,是吗?”
第二步:分享自己的担忧和期望。例如,“看到你难过,我也感到很难过,我就在你旁边,有需要的话你可以向我倾诉。”“我非常关心你的健康和学业,希望我们能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三步:共同探索解决方案,鼓励对方表达感受与想法。例如,“让我们一起来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你在学校感到更加舒适和自在。”“如果在学校你一直觉得很紧张的话,我们也可以讨论一下是否需要增加在家休息的时间。”
第四步:双方达成共识,制定既能满足需求又能促进发展的计划。例如,“基于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按照计划来照顾自己,老师也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你。”
在关系建立过程中,班主任要多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主动询问其返校后的适应情况。在交谈中,班主任要注意耐心倾听,不打断、不评判,接纳并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三)“五问”:提供选择决策空间
正面管教理念强调“自由与界限”的平衡,即要给孩子“有边界的选择权”,在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为选择设定一定的范围[3],对于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的管理尤应如此。选择的“自由”能帮助其找到适合的学习节奏,减轻复学初期的心理压力,培养其自主性和责任感。选择的“界限”则有助于确保学生安全,让其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以“我遇到的困难……”“我能作的选择……”“我能用的资源……”“我承担的责任……”“讨论后我决定……”五个问题句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选择与决策。
案例一:学生A在返校后遇到学习困扰,班主任在讨论中引导其思考并作出如下归纳。
我遇到的困难: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够,很容易累,担心跟不上新班级的学习进度,也担心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嫌弃”。
我能作的选择:适当减少作业量及作业难度,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适应计划。
我能用的资源:自身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老师们能理解我,并能提供建议与帮助。
我承担的责任:肯定自己的努力,调整预期;根据学习适应计划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讨论后我决定:暂时不减少作业量,每天尽量完成学习任务,如果遇特殊情况,如作业太多太难,或因情绪不好无法完成作业,再跟老师说明情况,寻求帮助。
案例二:学生B在返校后遇到人际交往困扰,班主任在讨论中引导其深入思考后作出如下归纳。
我遇到的困难:在学校很“社恐”,害怕与人交流,一跟人说话就浑身紧绷。正在服用药物,担心被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不论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都无法放松,经常失眠,所以总是请假回家逃避。
我能作的选择:在“社恐”的时候“逃避一下”,或者等自己准备好了再来面对“社恐”的问题;与父母和老师商量之后,选择能平衡休息与学习的生活方式。
我能用的资源:我能觉察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要。父母虽不够理解我,但对我非常重视与关心。学校心理老师及班主任能为我提供帮助。
我承担的责任:不管用何种方式学习与休息,都要规律作息,作好自我管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且保障自己的安全。
讨论后我决定:本学期尝试由寄宿转为走读,每天放学后不参加课后自习,回家自己安排学习与休息,既保证正常的上课和人际交往,又为自己留有独处放松、恢复精力的时间。
在以上讨论中,班主任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以理解为基础,采取“赢得合作”的沟通技巧,鼓励学生作出现有条件下最符合现实也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决定。
(四)“三维”:协助建立人际支持
人际支持系统是指在学生面临困难时,能够为其提供情感、信息和实质帮助的人或组织所构成的网络。对于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而言,人际支持系统通常包括家庭支持、朋辈支持以及由医生、心理教师提供的专业支持三个维度[4],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
首先,安排家长与心理教师会面,由心理教师就抑郁症学生休学返校后的常见困难向家长进行相关科普,帮助家长理解学生处境,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识别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其次,向家长反映学生复学后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制定中,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最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调动家庭的支持力量,为学生顺利复学创造良好条件。
2.朋辈支持
在学生返校前,班主任可以“友爱互助”为主题组织一系列班级活动,营造团结友善的班级氛围。在学生复学生活逐渐平稳后,班主任可组织多样的班级活动,如团队建设游戏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其次,布置“兴趣小组”“劳动小组”等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协作中建立友谊。
最后,在班级中培育信任和尊重的文化,促进学生间的接纳和理解。
3.专业支持
帮助学生与心理教师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心理教师的专业支持。在学生需要到医院复诊时,提供准许请假、课后辅导等支持。
(五)“五项”:持续跟进,保持有效关注
对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其人际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及生活情况进行持续的关注与跟进。持续关注可以围绕以下五项内容展开。
第一,关注情绪变化,警惕情绪的持续低落和波动;
第二,关注人际交往,警惕回避行为;
第三,关注学业表现,留意成绩和兴趣的变化;
第四,关注生活习惯,如作息和饮食是否异常;
第五,关注家庭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情绪状态。
此外,班主任还要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给予持续的关心与支持,在学生需要更专业的帮助时,鼓励其向专业人员求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正面管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更是一种理解和帮助学生的重要工具。班主任可以通过明确角色定位、建立信任关系、提供选择决策空间、建立人际支持、持续关注与跟进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适应学校生活。未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助力班主任们更好地应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抑郁症休学返校学生重新适应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2]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帅,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3]云文洁,刘梦琪,陈旭,等.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康复过程中面临困境的质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7):1084-1087.
[4]丁一杰.应用“一体双锥”模型对抑郁症学生转介返学后进行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3):48-50.
编辑/于洪终校/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