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会计工作的需求,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与时俱进,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与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学专业中的应用不谋而合。通过将大数据服务融入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双创”教育视角;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探究
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影响,会计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商科专业,其教学与实践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学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如何在“双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大数据服务融入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在会计学专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和决策能力,这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服务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双创”教育理念对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促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一、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一)应用现状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深入。目前,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技术为会计学专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这些工具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学专业的数据分析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真实企业的大数据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开始使用各种大数据分析软件,如SAP"HANA、Oracle"Analytics"Cloud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些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信息技术、统计学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1]。
(二)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如实施翻转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将不断更新,加入更多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如“大数据会计”“数据可视化”等,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此外,会计学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大数据技术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并且教师将更多地参与到大数据相关的研究项目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2]。
二、“双创”教育理念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体系创新
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的创新是实施“双创”教育理念的基础,因此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进行设计。首先,在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引入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其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财务”“创业法律”等,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应结合会计学专业知识,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在创业决策中的作用。最后,会计学专业应与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开设跨学科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结构,为未来的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从项目策划到执行,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会计学专业中,教师可以设计与企业合作的会计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会计知识和技能。此外,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如模拟公司运营、创业计划书编写等,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5]。
(三)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平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会计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硬件设施,供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和模拟练习。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学习会计实务操作,提高职业素养[6]。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创业大赛、会计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认可。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会计学专业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财务法规和税务政策。为此,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学术前沿[7]。此外,应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参与科研项目,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还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二,实践经验丰富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学校应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审计师等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第三,教师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将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纳入评价指标,通过设立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等,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第四,教师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应鼓励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促进跨学科教师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8]。
(五)校企合作深化
校企合作深化是提升会计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发展和管理理念引入教学之中,同时企业也能从合作中获得新鲜的视角和创新的人才。首先,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些基地中,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工作等实际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考察和培养未来的潜在员工。其次,企业专家应参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供教师和学生分析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同时,企业专家还可以作为客座讲师,定期为学生授课,分享行业经验和前沿知识。最后,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研究。通过这种合作,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机会[9]。
三、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它要求教育者、学生、企业和技术提供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协作。
首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在传统的会计学教学中,重点往往放在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上。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还要学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对企业决策有用的洞察[10]。因此,教学模式应鼓励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方式,培养其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市场预测的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含“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云计算”等,这些课程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或者通过分析供应链数据来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同时,模拟实践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教学模式构建的支撑,为了有效地实施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持大数据教学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工具,如大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库访问权限等。同时,与企业的合作也是资源整合的重要方面,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数据、案例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技术[11]。
最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考试成绩,而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全面。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还应包括项目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教育者、学生、企业和技术提供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协作。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一个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亟须与时俱进,以适应这一变革。通过构建和实施大数据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我们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前瞻性的教育,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未来商业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将持续优化和创新,教育者、学生、企业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会计学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会计学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会计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冰茹,吴丽娜.基于大数据的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构建[J].当代会计,2022(13):152154.
[2]罗翔,谢林海.会计学专业开设“大数据+智能会计类”课程探究:基于“大智移云区”时代[J].教育教学论坛,2022(39):101104.
[3]张鸣函.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22(5):124126.
[4]王染,邓琪琪.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22(4):121123.
[5]钱方明,刘子莹.大数据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1(1):176178.
[6]单可瑄.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民商,2022(9):163165.
[7]钱方明,刘子莹.大数据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3):137139.
[8]朱津雨.论大数据时代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财讯,2021(4):167.
[9]叶志锋,陈洁.大数据时代《会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1(6):57.
[10]于淼.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包装世界,2020(1):7677.
[11]赵春艳,毛腊梅.大数据战略下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金课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12):116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调研成果,项目名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2249
作者简介:郑婕(1990—"),女,汉族,江苏扬中人,硕士,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