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演练之2024年北京卷

2025-01-16 00:00:00程斌波孙超
关键词:个人成长中华民族价值

真题在线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

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思路导航

2024年北京卷作文题为二选一,形式灵活。其中一则命题围绕文化传承,另一则与个人成长等相关,各有侧重。

第一道作文题要求以“历久弥新”为题:弥,“更加”的意思,“历久弥新”,指一个事物经过很久的时间却未变旧,反而更鲜活、更有价值了。“历久”与“弥新”是对立统一的,有价值的事物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在“久”的时间中愈发出“新”的价值和意义;要想让这些“新”的有价值的事物持续展现其价值,就要不断地传承、发展。在立意上,考生可以考虑从“久”与“新”的辩证关系或相对关系着眼,也可从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入手。

第二道题要求以“打开”为题,文体要求为记叙文,考生需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材料列举了三个方向:个人成长、人际交往、科技创新。因此,考生可讲述如何通过打开视野、敞开心扉,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或分享如何通过打开心扉,与人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还可介绍如何通过打开思路,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故事,等等。

习作展示一

历久弥新

韩宇辰

中华文化,在滔滔历史长河中,经过岁月的淘洗和世事的淬炼,愈显活力和价值,历久弥新。

中华经典艺术,在传承创新中永葆光彩。中国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许多现代艺术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艺术风格。如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将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脱胎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舞蹈、音乐、文学和非遗传承中探寻和提炼出了符合当代视角的审美意蕴,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给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

中华思想,是照亮未来的明灯。中国历史上有着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王阳明等,他们的理论体系虽形成于数百甚至上千年前,但对如今的人类社会仍有意义。就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仍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鼓励人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这对于促进个人成长及社会进步有很大作用。这些思想,历经千年,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更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感召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张富清这位95岁的老人,为了建立新中国九死一生,60多年深藏功名。何谓中华民族精神?胸有家国大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张富清用一生作答。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民族精神。翻开史册,峥嵘的革命战争岁月留下无数光辉的名字:杨开慧、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左权……正是这些中华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将新中国的旭日托起。爱国为心,自强为骨,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就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珍惜这些历久弥新的财富,让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广东东莞市松山湖未来学校】

点评

整篇习作结构严谨,叙议结合,逻辑严密,有说服力。开篇直接点明中心论点,然后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议论,分别从经典艺术、杰出思想、民族精神三个方面论述历久弥新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作总结,收束自然。

习作展示二

打开

王乐

风尚远,门未开。

曦光搁浅在院中,梧桐枝头挂着的灯笼摇曳着“福”字的一撇一捺,光线着急地切割出新一年独特的光影。

在浸润了来往喧嚣的一年年里,我鲜少关注过年的景致。今年,没了祖父母的操持,被留在乡下的我们似乎只是匆匆地在“过”,急于从过去走出,向未来奔去,却没人再记起将目光投向“年”。手机屏幕的光亮攀在我闪着微光的瞳孔上,茫然地描摹着每个人的眼眸。

或许是因为对繁琐传统的逃离,抑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拘谨,我宁愿独自在家,也不愿打开那扇门。

我出神地望着门把手,想起门外兢兢业业守护着人们的门神,他们的守护现在似乎成为了困住人们的枷锁。

“叩叩。”敲门声响起。

眼前的梧桐树,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我,催促着我,一路推搡着我,走到门前。指尖搭上微凉的门把手,我的心微微颤动——

“过年好!”

打开门,阳光瞬间泼了我满身满眼,大片的鎏金熙熙攘攘挤满了每个浸着湿意的角落。

“祝你新的一年里拥有新的自己!”铿锵有力的话语漫过我的身体,热情的笑容让我情不自禁地也扬起嘴角。

面前的女孩我并不认识,她似乎是一个传递“年”的使者,带给每家每户新年的第一抹微笑,和第一缕不再徘徊的阳光。

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此刻都变得格外清晰。从什么时候起,那扇门总是关上?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隔着一扇门、甚至几扇门收到祝福,而不是递上一个真实存在的笑容?

望着女孩离开的背影,再次关闭的门扉投下一片生冷的阴影,我的心尖却涌上一股再也无法忍受沉寂的、希望拥抱阳光的力量。

我深吸一口气,再次来到门前,打开,刹那间,入目依旧是那捧温和而柔软的光芒——我的内心也被这光芒焙得柔软,就连与他人交握的双手处也挤满了橙黄的喜悦。

“过年好啊!”

我听到自己的声音,昂扬的、欢畅的、阳光的。似乎真像她所说的一般,我拥有了新的自己。

崭新的我,正打开“尘封”的大门,打开紧闭的心门,拥抱一个光线舒朗、清欢如许的世界,一个烟火正浓、风俗不改的人间。

在漫长的岁月里,似乎总有一些美好被封存,我们需要轻轻推开那扇门。

门已开,光入怀。

【江苏盱眙中学高三(13)班】

点评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作者从年味淡漠的场景写起,展现了内心渴望交流却不愿主动迈出步伐的“我”,终在一个女孩的祝福声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勇敢地打开大门,与人交往。作文主题鲜明,打开的是房门,带来新的气象;打开的亦是心门,发现新的自己。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中华民族价值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教书育人(2021年36期)2021-12-28 12:24:20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商场现代化(2017年4期)2017-03-28 14:56:02
一粒米的价值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
山西青年(2017年22期)2017-01-29 22:56:22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