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接受采访时说:“你是不是认为我没有获胜是个失败者?失败说的是那些试都没有试的人,我尝试了去获胜,只是那天并不属于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我们既能够赢得起,更能够输得起。胜败乃兵家常事。”
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两则材料分别引用了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输和赢”的看法。“失败说的是那些试都没有试的人,我尝试了去获胜,只是那天并不属于我。”基普乔格认为人只要敢于尝试,就是胜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要勇于尝试,不断面对挑战,才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对待输赢的态度:“既能够赢得起,更能够输得起”,启示青年正确看待“输赢”,怀揣一颗平常心。
输赢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话题,写作这样的题目容易落入俗套。如何看待“输赢”呢?考生可以从如下层面思考:对于一件事性质的判断,输(失败)和赢(成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往往是既有输(失败)的一面,又有赢(成功)的一面,到底是输还是赢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我们即使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也在奋斗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这也是一种“赢”。
从文体上来说,选择议论文较容易,记叙文也可以,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自身成长经历,选择更适合自己表达的文体。
参考立意:无论输赢,积极心态常在;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输赢成败;输赢是常事,别输掉心志;人生长路,用心做了,输和赢都是精彩;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等等。
习作展示
擎失败之经验,绘成功之蓝图
陈阳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在生活的真相面前,我们难逃一输,如果我们用一时的输赢来论英雄,那么这世界将不存在任何英雄。在我看来,我们应采取“胜亦欣然,败亦可喜”的态度直视人生输赢,迎接人生挑战,方能赢得智慧人生。
青年应不负春光,追梦逐梦,以失败为刃,打磨青春底色。朱自清曾说:“人的一生有明有暗,有起有落,最重要的是心中的一轮明月不能没有月辉。”的确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比赛,赢了自然可喜可贺,输了也没必要沉沦自轻。徐梦桃在一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身受重伤。面对世人的质疑,她无畏世俗眼光,在最不被他人看好的年龄决定挑战自我的极限,最终站在了冬奥会最高领奖台上。她的经历启示我们:将失败转化为追梦的助推器,才能打磨出独属于自己的鲜明底色。
青年应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以失败为尺,提升青春成色。在失败面前,有人选择了半途而废,碌碌无为,最终一事无成;有人选择了以失败为尺,丈量出正确的人生路,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追求卓越。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的人生,应是披荆斩棘后的绚丽多彩,而不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在试错中一步步向前走,提升自己的青春成色。
青年应坚定信念,笃行不息,以失败为笔,绘就青春亮色。袁隆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杂交水稻的事业中。面对多次失败的尝试,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为一时的得失动摇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多少英雄好汉一生为输赢成败所困扰!那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愤叹息,也是无法战胜自我的叹息。输得起、赢得下并非人人能做到的事,我们需接受“人外有人”的事实,接受纵然拼尽全力仍会失败的现实,转变角度,将与强敌的切磋视为给自己赋能的契机。面对输赢,不迷失自我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面对人生的棋局,不应只活在输赢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我们擎失败之经验,绘成功之蓝图,万事似流水,只把输赢付笑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输赢之间,保持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在与自己的博弈中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辽宁大连第二中学】
点评
作文题目对仗工整。作文就成功与失败两个关键要素,围绕二者的关系展开论述。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采取‘胜亦欣然,败亦可喜’的态度直视人生输赢,迎接人生挑战,方能赢得智慧人生”。接下来又分别围绕“以失败为刃,打磨青春底色”“以失败为尺,提升青春成色”“以失败为笔,绘就青春亮色”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论证有力。最后重申中心论点,与题目、开头相呼应,发出“在与自己的博弈中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的号召。作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恰当,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和诗句,列举了徐梦桃与袁隆平等人的事例,引导青年正确看待输赢。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以上说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这则材料很简短,理解起来没有难度。“相处之道”是这次写作的主题。文题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最好的”是指最恰当的。“相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处”作动词,突出双方交往的特征。“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方法。又因“道”有道理、规律之意,故而,这一方法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的属性,可理解为准则。因此,“相处之道”即(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国家与国家等之间)交往的根本方法或根本准则。
围绕“相处之道”,文题材料表达了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第二种则认为“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引导考生探究人与人之间是如何相处,以及何为最好的相处之道的问题。这两种看法里也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即“立场”。“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因此,抛开“相处”这个语境空谈“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者“守住自己的立场”都是不符合题意的。而“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守住自己的立场”构成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考生在立意构思时,要以辩证的观点体现二者的关系。
引导语中提到“请明确立场观点”,很显然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理由。
参考立意:坚守立场,不为浮名所累,不为利诱所惑,方能谱写人生华章;立场坚定者,如同明灯照亮前行之路,无畏黑暗,矢志不渝;将心比心,和谐共生;以换位思考为桨,行和谐相处之舟;以坚守自我为帆,纵自由相处之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