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

2025-01-16 00:00:00陈忠泉
关键词:校规哈佛孙悟空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在大火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之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典型的故事型(事例型)新材料作文题。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故事蕴含的事理,从这些事理中寻找立意的角度。

这名学生因为违反校规,被开除,因此考生可以围绕“规则至上”展开论述。这名学生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主动归还图书,他的这一选择充分体现了他对规则的尊重和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尊重,因此考生可以围绕“道德重要”展开论述。

这则材料的最后两句话:“‘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这名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该生违反了校规,“下令把他开除出校”,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校长对规则的恪守与捍卫。因此考生可以向更深处挖掘,从规则和道德的关系入手,着重强调坚守规则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或让道德引领人们自觉地遵守规则。只要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立意:美德是人类心灵最高的底线;规则高于一切,不容违反;用规则守望公平正义;让“下不为例”走开;让规则拥有温度,让道德守卫规则,等等。

习作展示

让规则拥有温度

蒋歆怡

学生违规偷书出馆,但在大火后勇于认错归还,他到底该不该罚?哈佛给出的答案是:该。可鲍尔吉·原野曾说:“没有道德的法律好比是苦寒的荒原,没有法律的道德好比是溺水而死的鱼。”在他看来,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如同一把标尺,衡量着人们的行为,确保公平、正义,但规则并不应只是冰冷的条文,还应拥有温度。

规则的温度,体现在对人性的尊重上。正所谓“法不容情,却应容理”,这里的“容理”,便是对人性的考量。在严格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和特殊情况。比如,在交通法规中,对于紧急情况下闯红灯的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往往会给予豁免权。这并非是对规则的破坏,而是在特殊时刻,以人性的关怀为出发点进行的合理调整。因为在生命面前,规则的刚性需要让位。

规则的温度,还表现在它的灵活性上。社会复杂多变,规则不能涵盖所有情况。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规则,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孔子曾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也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他们并非鼓励人们不讲诚信,而是告诉我们:在面对具体情况时,不能拘泥于死板的规则,而应根据“义”的原则进行灵活判断。

由此可知,让规则拥有温度,并非是要削弱规则的权威性,而是要在坚守规则的基础上,赋予规则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促使大家更加自觉地维护规则。

回顾历史,那些令人称赞的制度和规则,往往都蕴含着人性的温度。唐朝李世民以民为本,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严格执法,使社会秩序井然。正是这种刚柔相济的治理方式,成就了贞观之治。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让规则充满温度的例子。比如交通管理一方面会对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设置人性化的交通标识、优化道路规划等方式,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这些做法,既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将善良的愿望与严格的法律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必需,但它不应是冰冷的枷锁,而应是温暖的守护。我们要在规则的温度与刚性之间找到平衡,让社会更加美好。

【湖南长沙市长郡·浏阳实验学校】

点评

作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开篇从文题材料出发,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接着笔锋一转引出“规则还应拥有温度”的观点。文中,作者从对人性的尊重和规则的灵活性两方面来阐述规则的温度,接着论述让规则拥有温度带来的积极作用。这里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展开论述,用具体的事例充分论证了有温度的规则对于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尾引用孟子的话总结升华,强调规则应是温暖的守护。作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深刻地阐明了“规则有温度”与“规则的刚性”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使得论证更加深刻立体,说理更加严密。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由”之身,但随着这种“自由”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孙悟空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但这也使他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

“自由”“约束”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同时又在奋斗的历程中渴求快速成长。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阐述的是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过程,是他从“自由”走向“成人”的过程,也是他逐渐摆脱兽性,懂得遵守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磨炼自身,不断获得人性的过程。

从材料对孙悟空经历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对“自在”与“成人”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由让孙悟空失去了自由,而脱离了个人绝对自由,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后,他却最终得以“成人”“成佛”。由此推至人类社会,对于青年的“成人”与“自由”来说,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自由,那么就始终是一个无知的顽童,不能真正融入社会。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必要的约束,生命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才有了快速成长。据此,立意可以确定为:自由与规则应达到平衡之态。

这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进行思辨性论述,而且这个论述要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既要肯定追求“自由”的必要性和可贵性,也要反对一味地追求绝对的自由;既提倡“收敛”过于张扬的个性、心性,遵守规则,也要警惕被规则束缚头脑,丧失创新能力和突破自我的勇气。

参考立意:乘自由之舟,扬约束之帆,促成人之航;怀自由守规则,你我共成长;自由有界,方能成长;规则与自由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在“约束”的框架下“自由”跳舞,等等。

猜你喜欢
校规哈佛孙悟空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趣味(语文)(2020年5期)2020-11-16 01:34:58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教育家(2020年6期)2020-03-19 08:46:35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4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
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