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演讲时,看到很多观众在台下看手机,于是中断演讲,离开现场。离席之前,斯蒂芬·肖尔向在场观众说:“你们今天特意来听这个讲座,却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那么你怎么能够注意,你平时吃的东西,或者太阳照在你皮肤上的那种感觉呢?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挺好的。”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今的生活中并不鲜见。专注一件事进而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对我们而言似乎越来越困难。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世界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在演讲时,因看到观众看手机而中断演讲离开。他的理由是观众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座,引导语由此延伸到当今时代人们难以专注一件事这一普遍现象。
据此,考生可正面立意:专注——现代社会的稀缺品质,论述在当今社会,专注于一件事的重要性,如专注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感受生活的美好等,也可以列举科学家专注研究取得成果、艺术家专注创作诞生伟大作品等事例。也可以反面立意:被分散的注意力——现代社会的顽疾,阐述现代社会中各种因素,如电子设备、快节奏生活等是如何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的,并且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如人际关系的淡漠、对生活缺乏深度体验等。
从结构上来说,作文开头可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人们在各种场合被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引出斯蒂芬·肖尔中断演讲的事件,进而提出论点;主体部分可分析“专注”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然后就“如何培养专注品质”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专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呼吁读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专注品质、用心感受生活等。
另外需注意,作文要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出作文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于专注中,雕琢细腻人生;专注力遭毁:浮躁时代的苦果;专注力崩塌:现代社会的“隐疾”,等等。
习作展示
专注,让生活回归本真
陈乐瑶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跳进小屋,窗外的椰树随风婆娑,咸湿的海风涌向陆地,美妙的一天又开始了。可多少人的视线正被手机屏幕吸引着,阳光照在身上却浑然不觉,落叶在身边拂过却全然不知,海风尝试吹去阴霾却找不到心灵的窗口。是生活中没有美了吗?还是生活中的美仅存在于别人的世界中?不,是我们失去了对真实生活专注感受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无限分割,电子产品就好像我们的外置器官,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诱惑,专注似乎成了一种稀缺品质。世界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演讲时因观众沉迷手机而愤然离席,这犹如一记重锤敲在我们心上,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专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我们专注于阅读时,会沉浸在文字所构建的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喜;我们专注于绘画时,会在色彩与线条中挥洒内心的情感。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的作品,需要观者驻足静心凝视才能欣赏其中的结构、深度、意境,甚至幽默,以及表象之下的文化和社会内涵。然而,在讲座现场,本该是思想碰撞、汲取知识的时刻,台下学生的心灵却早已被那点点荧光囚禁。这不仅是对演讲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专注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比如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暖,比如品尝美食时味蕾的绽放。但如果我们总是心不在焉,这些美好就会如过眼云烟般溜走。我们行色匆匆地赶路,忽略了路边盛开的蔷薇;我们千里归家与亲人欢度春节,却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低头刷手机,错过了他们眼中的关怀。当专注于生活的点滴,我们就会发现,一粥一饭都蕴含着深情,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芬芳。
要做到专注,需要我们有自律精神。在纷杂的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抵制外界的干扰,合理安排时间,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也要培养对事物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专注的源动力,当对某件事充满热爱时,我们会更容易沉浸其中。
让我们放下手机,摒弃浮躁,学会专注吧!在专注中感受一抹阳光的美丽,在专注中倾听海浪的心事,让生活回归本真。
听,椰子树正在海风中轻声唱歌……
【广东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高三(1)班】
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作文开头通过描绘美好的清晨景象与人们被手机吸引而忽略生活之美的现象进行鲜明对比,巧妙地引出论述的话题——专注的缺失。在论述过程中,以斯蒂芬·肖尔的事例生动阐述了在信息爆炸时代专注成为稀缺品质这一现象,接着从“专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和“专注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专注的重要性,使观点更具说服力。结尾富有诗意,与开头呼应,升华主题。作文整体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对专注生活的思考。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老板回家结婚,1月10至2月14号闭店。”2024年春节期间,杭州一家店铺门面上贴着的通知在网络上走红,一度冲上了热搜。因为这张通知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陌生人的祝福:“早生贵子”“恭喜恭喜”“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恭喜老板,百年好合”……这张写满祝福的通知引发热议,人们纷纷表示,小小的善举令人感动,杭州这座城市太暖心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作文题中的材料描述了一件温暖的社会小事,其中包含了几个关键信息点:一是一家店铺老板因私事闭店,二是陌生人给予的祝福,三是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的关注和热议。
考生需要思考的是,这一小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意义。材料中的陌生人纷纷送上祝福,展现出社会温情与人际和谐,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社会的温暖氛围,以及这种氛围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这一事件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令无数网友感动,也表明在当下社会人们对于人情温暖的渴求。考生可以立足于人情正越来越淡漠的社会现实问题,来论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对于生活的意义。
从结构上来说,作文开头部分可以从材料内容引出话题,描述陌生人的祝福如何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和感动,点出小善举所带来的温暖效果,进而提出问题:这样的小善举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社会意味着什么?主体部分可先阐述善举的内涵,再分析其对于个人、社会等的影响。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小善举的价值,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善举,用我们的善意去温暖他人、温暖城市。结构完整严谨,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再在论据、语言等细节上做到精雕细琢,做到引导语的要求——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成就一篇佳作。
参考立意:小善举,大文明;勿以善小而不为;热爱人间烟火,小善温暖人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