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由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兴起背景下,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问题,从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构建宽基础、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大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现状;发展问题;对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78-05
Abstract: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areanimportantpartofordinary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China.Mostofthemaretransformedfromnewly-builtlocalordinary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Theyhavecultivatedalargenumberof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fortheloc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Undergraduatelevelvocationaluniversitiestraintechnicalandskilledpersonnelatundergraduatelevel,whichistheextensionofvocationaleducationatjuniorcollegelevelatundergraduatelevel.Therear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andundergraduatelevelvocational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riseofundergraduatelevelvocationaluniversitie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facedby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andputsforwardth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fromtheaspectsofclarifyingtheorientation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mplementingthetalenttraininggoalofhighqualityappliedtalents,professionalsettingstoconnectwithregionalindustries,buildingabroadfoundationandapplication-orientedcurriculumsystem,vigorouslycultivatinghigh-leveland\"doublequalified\"teachers,andexploringanewpath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
Keywords: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presentsituation;developmentissues;countermeasure;undergraduatelevelvocationaluniversities
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形成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地方政府管辖,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同质化倾向、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随后各省市纷纷启动本地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试点。
教育部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职普融通,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其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教育特点[1]。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面向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大学相比社会认可度不高,与职业院校相比就业率不高,相当部分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流于形式等问题。2021年7月,《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21〕10号)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高等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高等化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背景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现状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正式提出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以福建省为例,全省共有39所本科高校,其中31所参与试点应用型转型[2],占比近80%。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学校1239所,普通本科招生467.94万人,在校生1965.64万人[3]。根据《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2022年度)》,全国共有63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全国所有普通本科学校中占比超过一半[4]。
(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
2019年6月,教育部批准15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2年底,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在校生22.87万人[3]。《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在校生数量不容忽视。
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及教育部2023年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支持一批优质专科高职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5]。“十四五”期间,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规划了要升格的优质高职院校,这些优质高职学校在办学实力和水平上都处于高职教育的领先位置,一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甚至超过当前相当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新成立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同质性和异质性分析
(一)"主要同质性分析
1"承担同一层次、同一类别的教育课程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将教育分为0—8级,共9个等级,其中6级课程定义为“学士或等同”,分为学术和专业两个定向类别。学术性课程定向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专业性课程定向培养从事职业或行业的实用、技术型人才。根据此分类法,在教育课程分类上,职业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承担的是同一层次(第6级教育)、同一类别(专业性课程定向)的教育课程。
2"享有学士学位授权和授予工作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学位办〔2021〕30号),指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样,享有学位授权,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
3"按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19〕20号)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应按教育部批准或备案设置专业时规定的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教育部在颁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时,应明确专业归属的学科门类。
(二)"主要异质性分析
1"教育类型不同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可以开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但被归入普通教育类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试点开始就从国家层面明确其职业教育类型。前者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后者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
2"专业设置不同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参照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建在学科下,采用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和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共有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大类,792个本科专业[6],涵盖面广。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基于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分类,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共有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47个[7]。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4"人才培养规格不同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直接面向市场、生产和社会服务一线,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8],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高级技术[9]。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既存在相同性,也存在差异性,在差异中又存在很多相似性。
三"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明确,背离国家办学初衷
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服务面向的界定[10]。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导致其出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受社会上对研究型大学的推崇以及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影响,急于撇清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逐渐丢掉了原来职业教育的特色,不断学习模仿研究型大学,盲目拔高,照搬课程体系、扩大学科门类、偏向理论型教学和学术型研究,没有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型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一些由原来高职专科院校升格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停留在原来的办学模式上,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忽视理论知识培养及应用。
(二)"人才培养目标流于形式,毕业生就业难
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办学定位出现了偏差,缺乏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界定标准,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流于形式,毕业生就业难。一些学生从踏入校门开始,就把通过考研提升学历作为学习目标,不重视学校课程学习。一些学校也把研究生录取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停留于表面。
(三)"专业设置与区域结合不紧密,缺乏办学特色
专业是高校基于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学业门类,其设置必须考虑社会需要、学校性质及办学传统[11]。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独有的办学品格和办学风貌[12],其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形成自身特色。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路径高度相似,新建的学校发展重心一般放在如何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上;成立有些年份后发展重心一般放在申请硕士点,然后扩大硕士点,从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其在专业设置上更多考虑学科体系,与区域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行业背景结合不够紧密,适应区域产业布局和企业需求主动性不强,办学特色不明显。
(四)"课程体系偏向理论性,没有体现应用导向
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13]。培养服务区域和行业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学科、专业,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当前相当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设计,偏向理论性,尚未形成基于应用本质的课程体系。时常出现实践课程形式大于实际、实践课程理论化、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甚至远离实际、实践课时不足等现象,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五)"教师选聘标准以学历为导向,普遍缺乏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者。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型教师比例过高,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太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师的定位仍然采用研究型高校人才定位策略,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经验,重理论研究[14];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仍然偏向学术研究成果,导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吸引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历职称、教研能力上他们可能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标准。
(六)"产教结合不紧密,服务地方发展效果不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研究型大学位居高等教育的顶层,应用型本科高校一直在追随研究型大学学术研究的道路和方向,不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教学和科研脱离地方需求,没有很好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初衷。其结果是大量为地方培养的毕业生无法充分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提供的研究成果偏学术性,转化应用比例低,不能很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又缺乏理论深度和高度。
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兴起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对策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凸显应用型特质的办学定位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一经诞生,从国家层面就明确其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和特色发展不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重要类型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应该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办学定位。首先,要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属于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特点,为地方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不能因为考虑大学排名,社会对研究型大学的追逐而偏离最初的办学定位。其次,要明确应用型定位,以主要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校上下必须统一认识,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应用型办学体系,抓好内涵建设,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课程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办学定位明确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更易形成办学特色,南京工程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80%以上专业与江苏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高度契合,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5]。
(二)"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适应性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性等特点,职业性促使其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产业和岗位需求,高等性决定其位于职业教育的高位,培养的人才技术应用能力更强,因此毕业生就业情况好,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职业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16]。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结合区域产业特点,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上,特别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提高职业适应力[17]。一是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实践内容的考核和评价,以提高实践效果;二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社会调查、企业调研、现场实习等方式,促进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深入企业、社会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解决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确保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跟上区域发展需求,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常熟理工学院探索建立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业界对人才需求的结合[18]。
(三)"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彰显专业特色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专注于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其专业设置与职业紧密相关,依托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要,产教融合,容易形成专业特色,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需要,才能彰显专业特色。第一,要熟悉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资源情况,紧跟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设置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第二,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时减少或取消限制类产业、萎缩类行业所涉及的专业及供给过剩、就业率低的专业;第三,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结合地方特点,积极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台州学院2019年入选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围绕台州先进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了一批与产业群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学科专业群[19],在台州塑料模具产业支撑下把材料物理专业打造成了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
(四)"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宽基础、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以职业岗位任务和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对接产业链,突出实践性教学,学生职业适应力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设应用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一,要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素养,又要考虑职业能力需求;第二,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时要兼顾学科和专业关系,考虑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第三,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程供给,如创新创业训练、社会调查、开放实验课程等,另一方面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全过程,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融合;第四,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浸润式”学习[20],通过参与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第五,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岗位相关的技术技能要求,以增强职业的适应性;第六,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开发面向行业和区域特色的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
(五)"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大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职业本科高校对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较高,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有企业实践经历或工作经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把教师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适当弱化学术论文著作和学术科研项目评价,强化实践教学质量、应用项目研究及成果转化、攻克企业技术难题等评价指标;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既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定期让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途径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重视企业优秀人才的柔性引进。
(六)"校企行政深度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职业本科高校从试点到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始终坚守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都属于地方政府管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办学生态系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是要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资源特点建立服务地方的各类研究中心或智库,主动承接政府、行业、企业研究课题或委托项目,开展行业及企业发展、技术方法应用、推广、改良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为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以团队形式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企业、行业开展跨专业、跨领域的技术服务,聚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产业快速发展;三是与企业、行业加大合作力度,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四是鼓励教师在企业挂职或担任顾问,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应用研究的开展,同时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形成专业特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职业本科高校试点时间更早,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更大,二者虽然是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高度的相似性。面对职业本科高校的兴起及国家推动职普融通的改革意见,应用型本科高校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任平,周灵琳.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逻辑、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2(22):57-61.
[2]福建省教育厅.31所普通本科高校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EB/OL].(2016-05-28)[2022-08-09].http://jyt.fujian.gov.cn/jyyw/ttxw/201605/t20160528_337892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7-05)[2023-07-09].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4]澎湃新闻.《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2022年度)》发布[EB/OL].(2023-06-28)[2023-07-09].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652069.
[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2023年,我国职业教育抓哪几项重点工作?[EB/OL].(2023-02-02)[2023-07-15].http://www.chinazy.org/info/1006/12669.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2023-04-06)[2023-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304/t20230419_1056224.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EB/OL].(2022-10-10)[2023-07-15].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zdzyxxzyml/.
[8]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9]刘星,黎旋,方泽强.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发展:困境与出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2(7):53-58.
[10]刘文锴.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9):32-34.
[11]尤伟,颜晓红,陈鹤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变迁[J].江苏高教,2015(5):68-71.
[12]高培勇.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方略的探索与抉择——关于“如何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问题的系统思索[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1):5-21.
[13]蒋剑平,彭希林.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8):50-51.
[14]杨梅,王瑛,周正柱.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困境与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30):26-32.
[15]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简介[EB/OL].(2021-05-13)[2023-05-23].https://www.njit.edu.cn/xxgk/xxjj.htm.
[16]金凤.职业本科教育前景广阔生机勃勃[N].科技日报,2022-08-02(06).
[17]张永伟,胡仁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哲学依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55-160.
[18]朱士中.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创新——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探索为例[J].江苏高教,2016(5):80-83.
[19]台州学院.学校简介[EB/OL].(2021-06-30)[2023-05-23].https://www.tzc.edu.cn/xygk/xyjj.htm.
[20]冀宏,张扬,朱益波,等.产教融合课程的理路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课程建设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70-76.
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FBJG20200098);中华职业教育社2023年度规划委托课题“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设路径研究”(ZJS2023YB11)
第一作者简介:郑颖(1972-),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