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观及其对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2025-01-15 00:00:00刘敏敏
求知 2025年1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新质生产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间合作完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在书中,他们不仅深入剖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原理,而且从“人的能力”“作为共同活动方式本身的力量”“人的自主活动力量”三个层面提出了关于生产力的重要观点和论断。进入新时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距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已过百年,但其中关于生产力的深刻洞见,依然为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从“人的能力”理解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如果懂得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物质生产力的能力内涵,即“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体现为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以满足生存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需求从低层次逐渐提升至更高层次,这是一个从有限需要到充分需要的实现过程。第二,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互动程度。在人类社会演进的各个阶段,人类运用自然界的原生力量和人类技术手段融合而成的多样化力量作用于劳动对象,这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全部力量皆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人的活动的支配下才能实现,这表征了人的活动能力的内涵。

从此内涵出发,我们可以从广度与深度层面理解新质生产力。从广度层面看,新质生产力是改变人们对自然态度和观念的生产力。在传统工业生产力下,人们往往将自然视为被动的、受支配的对象,在最大程度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同时带来了严峻的生态问题。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自身更是自然界的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全面收集和分析自然信息,在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视为一个总体性存在而统一起来,力图实现保护自然与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从深度层面看,新质生产力是在创新改造自然手段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们更高层级需要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从远古时代发展到现代化机器系统,人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人的需要也由较低层次过渡到了较高层次。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人们对物质文化之外的产品,诸如对绿色生态、信息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新的需求进一步扩展了新质生产力在人的活动能力层面的内涵,即新质生产力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导向。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导源于人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在多个领域需求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立足于新的战略目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生产力的增长不仅表现为规模上量的增长,而且更涵盖了因人们需求转变而引发的创新产品供给等相关问题。

二、从“作为共同活动方式本身的力量”理解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在这里,人们的共同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力量和社会力量,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规定,即在生产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从事活动的个人,并且需要借助特定的要素,通过合理配置才能完成生产;二是质的规定,即强调生产力的增长还取决于多数人共同活动的方式,诸如在分工、协作和管理等方式的正向力量发挥作用下,会生成多倍增长的生产力。

由此审视,我们可以从量与质这两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从量的规定性看,新质生产力体现为生产要素由量向质的转变,强调通过创新性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支撑和配合。农耕时代,土地与劳动力是关键;工业社会,资本、技术和一定量的劳动力是主导;信息社会,知识、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愈发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已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新质生产力“以质促新”“以质促效”的核心就在于,将数据、技术等纳入生产要素范畴,视创新人才为推动变革、引领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利用要素组织和技术创新两大驱动力,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要素组织层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要优化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配置,更要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并高效整合数据、信息、知识、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从质的规定性看,新质生产力体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社会发展与生产力进步源于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对象拓展及劳动工具革新。这些要素的单独或共同变革,驱动着生产力不断演进。从劳动者方面看,其内在的变革与成长是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驱动力。特别是劳动者对数智化技能的掌握,则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从劳动资料方面看,劳动资料是界定不同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关键标志。劳动工具是核心,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跃迁,都伴随着劳动工具的变革。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引起诸如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及智能传感设备等数字化劳动工具的变革,以数智化劳动工具为核心的劳动资料发生了质变。从劳动对象方面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出现了诸如新材料、新能源、数据等新的劳动对象,特别是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已深入渗透至各行各业,这不仅开辟了人类劳动对象的新领域和新空间,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传统产业的格局,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孕育出崭新的产业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诠释了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正是根植于劳动对象范畴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之中。总之,新质生产力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均发生全面质的有效提升的条件下,必然会跃升至新阶段的生产力。

三、从“人的自主活动力量”理解新质生产力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生产力时指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生产力并非只是物质工具,相反,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积极展现,是主体力量的体现。若剥离了人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所展现的自觉性与自为性特质,生产力将丧失灵魂与方向。此外,他们还指出:“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生产力是人的主体能动的结果,它凸显着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创造性。正是这种特质的存在,才确保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整体而言,他们认为生产力不仅仅表征现有财富的数量,而且还确证生产过程中的属人力量。人的自身本质属性内容的丰富是与生产力发展同一的过程,生产力的方向就是人的方向。也就是说,人类自身生产与发展构成了历史的深层驱动力,是持续追求的主体价值目标,这一目标与生产力发展的本质需求不谋而合。因此,发展生产力旨在创造一个为了人的和人化的客观世界,从而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从此角度出发,这为我们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指向提供了基本依循。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实现经济增长的飞速发展,更要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属性,诸如以何种标准衡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上都发生了偏离。

新质生产力不同于“资本生产力”,它不以促进资本价值增殖作为衡量生产力发展的尺度,而是旨在继承“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推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若仅从技术层面片面解读生产力,那么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力量可能会演变为一种强大的、非人性化的自主存在,会导致技术与人关系的疏离化。因此,需要通过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诉求实现对技术的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要任务的新型举国体制,旨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中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以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善为用好科技发展这把“双刃剑”保驾护航。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生产力本身,更要注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或变革经济制度把控其发展方向,确保其价值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莙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生产力研究(2024年3期)2024-03-25 12:13:42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24:20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2:41:19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