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确保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2025-01-15 00:00:00
求知 2025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货币政策实体

坚持稳中求进做好经济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黄勃认为,稳中求进要求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促稳,则是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进”为动力夯实稳定基础。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为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积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上升,稳中求进与以进促稳并行推进,既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复杂挑战的关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需要提升政策调控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与此同时,以进促稳则要求通过积极有为的发展稳定经济发展基础。守正才能把稳方向,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将中国实际情况与改革创新措施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是基础与前提,创新则是方向与动力。在立和破的辩证关系中,强调先立后破,即在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步优化和淘汰旧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确保经济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新时代的改革进程中,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通过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我们能够有效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预期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能够提高社会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与效果。

(来源:2024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南开大学陈雨露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应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明确将明年货币政策取向定调为“适度宽松”,这是我国自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调整,释放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的积极信号,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是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迫切需要。当前,一系列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操作使得经营主体已经逐步形成了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预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是防范外部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和挑战的有效路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且也是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举措。科学谋划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一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要加强货币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三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兼顾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准确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进路径,一要综合运用准备金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保持总体流动性充裕;二要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加强总量和结构的双重调控,引导增量货币顺畅进入实体经济和重点发展领域;三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四要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管理,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尤其是要做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的协调配合。

(来源:2024年12月18日《学习时报》)

深化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确保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唐珏岚认为,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做好经济工作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五个必须统筹”。“五个必须统筹”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指向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也是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科学方法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这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支撑。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建设作为新质生产力载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又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这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突破口。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既要做优增量,也需盘活存量。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有力保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既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核心目标,也是做大总量的重要途径。

(来源:2024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走深走实

华侨大学郭克莎认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促进二者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有效提升经济发展韧性、活力的必然之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无论是健全制度,还是技术赋能产业,都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是实数深度融合的主体和基础。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体经济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数字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实体经济,实数深度融合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和根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正是要使实体企业增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快利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等推进转型,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重要着力点。数字产业化主要体现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产业数字化主要体现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涉及诸多内容,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一要完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机制;二要全面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要加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设。

(来源:2024年12月24日《经济日报》)

与时俱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洪愧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历史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体现了党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经济建设路线、坚持渐进式改革、坚持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创造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反映了在国内国际的时代背景和新征程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紧迫性。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形成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三大着力点。第一,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三,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来源:2024年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重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彦斌认为,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显著变化,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传统宏观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出现了一定下降,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并突破原有范畴局限,进一步升级到宏观经济治理的新高度,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经济量质齐升。综合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所需的多方面条件,不仅拥有稳固而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还兼具独特的体制优势、科学的方法论以及长期的实践积累等要素。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大宏观”视角把握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坚持系统观念,聚焦重点改革,从多个维度综合施策,从而提升宏观经济运行整体效率。

(来源:2024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周雯(实习)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货币政策实体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10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