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提出了“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发展蓝图。天津各级党政机关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方阵”,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提供根本保障。
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走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方阵”意义重大
1.各级党政机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排头兵”“先锋队”。各级党政机关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方阵”,又是天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领导机关,在全市工作中居于中枢地位,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区域治理体系中居于链接上下、贯通左右的位置,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第一方阵”走得好,整个队伍就不掉队、不变形,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才能贯彻落实到位。作为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天津各级党政机关必须高举旗帜、走在前列、步调一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具体落实到自身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过程之中,发挥机关党建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要求在天津落实落地见效。
2.机关党员干部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的骨干力量。机关党员干部群体是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骨干中坚力量,也是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的工作执行者,承担着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的职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机组成部分。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的伟大事业,形成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党政机关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仅关系到党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和整体形象,也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3.高质量的机关党建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的重要保证。机关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把握方向、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引领群众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党政机关具有“共产党员集中、执政骨干集中、权力责任集中”的鲜明特点,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机关党建能否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党组织能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当前,天津市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又赋予了天津新任务、新要求,这就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党建必须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不断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载体,不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以机关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走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方阵”。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思维,着力破解机关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依然需要进一步夯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在一些单位,依然没有准确把握好机关党建与其他政绩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机关党建对其他政绩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与机关党组织的职能真正回归本位、机关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职责还有差距。比如,一些单位“痕迹管理”演变成痕迹主义。“做得好”不如“写得好”,多干实事不如多留痕迹,党建工作做“表面文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导致一些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为民情怀淡化、能力本领退化、规矩纪律意识弱化,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现象时有发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缺乏创新”“党性教育不能触及灵魂”“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机关党员干部未能正视和顾及像理想信念教育这样的“务虚”性、不容易出实效的工作,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大多停留在提要求的层面,缺乏具体工作抓手。在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责任担当难度递增,迫切需要良好的激励保障措施来疏导畏难情绪、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但在实践中,有的党组织对问责后党员干部的政治发展、精神慰藉以及自我实现的多元化需求关注普遍不足,工作有力度但缺乏温度,讲服从多、讲关爱少,使一部分机关党员干部认为机关内人文关怀氛围不浓、交流不深、党员认同感不高。
4.机关党建品牌缺少拳头产品,没有形成精品矩阵。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建立和运营的党建品牌不胜枚举,但机关党建品牌精品少、拳头产品少。一些党建品牌的命名缺乏“党味”,一些机关党建品牌从命名规范、内涵塑造、创牌的方式方法、步骤等方面来考量,距离成为精品、名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深入。
三、打造区域党建新高地,以高质量的机关党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带头铸牢政治忠诚,坚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尽责、为民造福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一要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建立台账,形成工作闭环,定期开展“回头看”,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党组织书记“亲自督”,集中力量“抓紧办”,建立机制“及时报”。二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三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建立统筹高效的整改机制,建立“问题库”和“整改台账”,实现对问题的动态管理和对整改进展的实时监控;建立成果转化的落实机制,将学习成果、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2.实施铸魂补钙行动,坚决走好理想信念坚定的“第一方阵”。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精神上缺不缺钙,直接关系着工作的状态、思路、力度、创新度。一是构建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机制和组织机制。在内容组织上,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科学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拓展监督形式、畅通监督渠道,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力量。要树立德者受尊、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让榜样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关照、社会上受尊重。三是组织开展“创新理论进基层”等活动。加强巡回宣讲,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3.高质量种好机关党建“责任田”,坚决走好高质量党建的“第一方阵”。各级党组织要明晰责任边界,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推动党的各项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一是树牢“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紧紧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在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机关工委的统一领导作用、党组(党委)统筹谋划的具体领导作用、机关党委牵头落实的主体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基础作用,以及纪检组织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协同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各部门,形成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汇聚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机关党建合力。二是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深入开展“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主题一亮点”创建活动,打造拳头产品,树立精品意识。按照“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的思路,推动机关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是促进党建工作、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将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切入点,建立完善在重大任务中成立临时党组织的成功经验,实现重大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4.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走好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的“第一方阵”。聚焦“关键少数”,瞄准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推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督促树立正确政绩观,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明责、述责、督责。大力提倡“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带动和引领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推进督查检查常态化,狠抓“督责问责”。开展专项检查,紧盯节点进行廉政提醒,紧扣难点开展纪法教育提示,持续深化纠“四风”、转作风。三是用好负面警示。用足用好警示教育大会、廉政课堂等平台载体,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四是体现人文关怀,打造“温暖党建”。积极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落地,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充分重视机关党员干部多样化需求,落实好职业规划、进修培训、多岗位锻炼、评优奖励、荣誉激励、心理疏导、休假体检制度等,将组织关怀落细落小。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