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具备工具属性的学科,且这种工具属性不仅体现在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也体现在对其他“偏理学科”的学习中.因此数学自小学起就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针对数学课程的教学优化和教学改革更是完成了一轮又一轮.而随着新课标一次次的修订与完善,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在指向系统性、整体性、个性成长、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等关键词的新课标中,大单元教学就成了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展开,先是简单介绍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再综合探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1引言
相比传统或其他模式的课堂教学,大单元教学更具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开展环节,都需要教师站在整体视角下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教材内容和梳理教材知识点,以便于搭建结构化课堂,为学生建构更加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而在新课标的导向下,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几乎已经成了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本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达成数学全面育人目标的教学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以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精心制定大单元主题、全面整合大单元内容、合理设置大单元目标、科学建构大单元任务体系,在引导学生自主对课程知识展开探究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也更具综合性的学习指导,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理解、掌握、迁移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应用能力.
2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是以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需求作为根基的课程标准,顺应的是新时代的发展新趋势,要达成的是新时代的教育新目标,重点关注的也是核心素养、素质教育、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等教育新热点,旨在将学生培养为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新人才.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也需要满足一些新要求和达成一些新目标,包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立足整体设计教学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2.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一个被重点关注的关键词,也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落实而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群体的重视与讨论.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无论教师是以什么形式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核心素养为载体和引线,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这六个维度的内容.
2.2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参考学生的成长情况和成长需要来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表现、反馈等及时调整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尊重并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调并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和主导者,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展开的探究与思考来为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达成强化与完善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认知的教育效果[1].
2.3立足整体设计教学
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其中所有需要教和学的知识点都可以凭借内部的联系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再被归纳到代数、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等不同的知识模块下,不仅同一知识模块下的各个知识体系可以形成联动,不同知识模块下的各个知识体系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可以被综合运用到不同类型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而新课标就要求教师要立足整体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动态教学是新课标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指的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依据,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的目标下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也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需要.在新课标的导向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范围内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进而逐步推进和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助力.
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在开始教学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组合,以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课程大单元,最后系统性、综合性地为学生介绍单元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帮助学生完成完整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更强的整体性[2].而在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基本特征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就需要从内容、方向、环境、任务等多个不同的视角出发,依托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和课标要求的解读完成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再围绕着拓展学生思维视角、推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追求和教学准则推进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大单元教学向学生完整展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整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以后建构更加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3.1以挖掘教材内容为主,确定大单元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单元,基本载体以在教材自然单元基础上经过整合和重构生成的课程大单元为主,因此在挖掘教材内容基础上重构大单元教学内容就成了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对此,教师先是需要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系统的分析与梳理,找到教材中相关单元、相关课时或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将存在联系的知识点都分类整合到一起,然后再结合考试大纲、学生学情和课程标准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优化[3].
例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为例,教材中第二、三、四、五章的知识都涉及函数,区别只在于重点介绍的函数类型不同.其中,第二章与函数相关的介绍集中于一元二次函数,第三章可以分为函数的基本介绍和幂函数两个部分,第四章可以分为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两个部分,第五章则较为细致地介绍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公式、性质、图象和应用.那么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参考教情和学情整合需要教学的知识点,以便于为学生建构起“函数”这一中心主题下的完整知识体系.
3.2以解读课标要求为辅,明确大单元教学方向
在完成课程大单元的建构、明确大单元教学中需要教学哪些内容后,教师就需要将关注点转移到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以对新课标中数学教学要求的解读作为出发点和突破口,结合学情、教情、课标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统筹性和针对性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地对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划分,借由对应具体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指引学生逐步落实与推进[4].
例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中“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为例,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先要将第四章的教学内容进行拆分,将“指数”“指数函数”与“函数的应用(二)”中的部分内容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以“指数函数”为主题的大单元,然后再结合学情、教情、课标设计如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与特点,同时对指数函数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学生能够结合现实案例说明指数函数的应用意义和应用范围,形成用指数函数知识解析相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3)学生能够从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及计算中提取关键信息,再运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4)学生能够结合函数的基本特征和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提炼出函数的一般思路,并在对指数函数的深入探究中初步形成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
3.3以拓展思维视角为核心,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大”,基本构成则包括大概念、大观念、大目标、大情境、大任务等,其中情境就是转化学科抽象知识、深化学生数学理解、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的重要载体,依托情境,学生就能够形成对课程知识的直接体验与直接感知,进而再从直接体验与直接感知中掌握知识内核与数学规律[5].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就需要立足思维的拓展,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大单元教学情境.
例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九章“统计”为例,教材中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课时,包括“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和“统计案例”,而所有课时的教学都围绕着“随机抽样”这一统计方法展开,那么教师就可以在适当的延伸和整合后建构一个以“随机抽样”为主题的大单元,然后再结合教材中对“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的调查分析案例创设情境.如假设一个公司内有500名员工,其中有300名男员工、200名女员工,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的员工有310名,30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有120名,40岁以上的员工有70名,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多种调查分析方案来搜集员工的身高与体重数据,最后计算出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方便公司针对性地监控员工的健康.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具体写出不同调查分析方案的优势、劣势、成本和效率.通过对情境内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探究,学生就能对随机抽样这一统计方法的可实践性建立更完整和准确的认知.
3.4以推进自主探究为重,优化大单元教学任务
大任务是与大情境配套、且能够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进程的教学构成要素.而就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而言,教师还需要秉持推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求与原则,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和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来优化大单元教学任务.
例如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五章“三角函数”为例,在“三角函数”的大单元下,教师就可以基于情境为学生设置多个指向现实生活的实践探究任务.如“探究怎样用函数来展现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交替规律”“探究怎样用函数来展现一个人情绪的周期性变化”等,这些探究任务既可以设置在大单元教学的导入环节,以引出三角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设置在大单元教学的深入探究环节,以深化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知与理解.而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的分析与探究也能助力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进而达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导向下的课程改革中一项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改革措施,能够为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升、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真实有效的助力与支持,因而如何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也成了许多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而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严格遵循以生为本、动态教学、整体教学、重构设计、递进教学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走出教学的经验圈和舒适圈,完成课堂身份和定位的调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时掌握教情和学情,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以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三角函数”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06):119-121.
[2]虎玉梅.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J].家长,2023(30):131-134.
[3]陈世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分析[J].家长,2023(24):85-87.
[4]胡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模式,探索大单元教学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9):11-13.
[5]吴洪祥.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2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