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5-01-01 00:00:00严倩
高考·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批判性思维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培养价值。然而,当前教学模式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仍存在创新不足、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缺乏趣味性等问题,需通过革新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趣味性来加强培养。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现独立思考。情境模拟通过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思维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还需通过逻辑推理和深度思考提出独立见解。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与质疑的机会,批判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质疑式、辩论式、专题式教学等多种策略,以及情境模拟、跨学科整合等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

一、批判性思维的深度解析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知能力,要求思考者具备从不同视角剖析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审视与调整自己的观点。它超越单纯对既有知识的质疑,而是通过深度的逻辑剖析与批判性审视触及问题的核心,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把握作者深层意图的钥匙,更是促进其独立思考、多维度审视问题的强大引擎[1]。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敏锐地捕捉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不仅要捕捉文本中的直接信息,更要深入挖掘那些潜藏的价值判断与观点倾向。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评判事物合理性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通过深入剖析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敏锐地提出问题,还能在对比多种观点与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框架。

(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价值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深化知识理解层面,更在于其对学生整体认知与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塑造[2]。通过系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解读文本,更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与观点时,保持清晰的理性判断。在高中语文阅读课程中,学生所接触的文本范围广泛,涵盖文学作品、散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类型,这些文本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正是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单一视角的局限,从不同维度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学生不仅能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脉络,更能深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一过程无疑对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审视

(一)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普遍面临缺乏创新性的挑战。许多教师依旧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被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所占据,学生在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主思考与互动交流的机会,导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操作来真正形成批判意识[3]。尽管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而忽视对文本深层次逻辑与思想的深入挖掘,严重限制学生多元化思考的空间。在语文课堂上,尽管批判性思维能力被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但实际上,它在课程设计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体现,学生往往在应试压力之下,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非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去主动分析和思考文本,使得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操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框架下,学生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课堂氛围也过于侧重正确答案的获取,而忽视多角度探讨与质疑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抑制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展现出独立思考和深度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被动接受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遍呈现出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制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往往被置于课堂的被动接受端,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的机会,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在面对文本时,习惯于寻求既定的标准答案,而非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索欲逐渐消磨,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4]。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学生倾向于通过死记硬背教师强调的重点和概念来应对考试,而非通过自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见解,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思考,无法真正领悟文本背后的逻辑脉络与思想精髓,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度探究与认知升级的可能。

(三)教学难以激发兴趣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普遍缺乏创新,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单调的讲解方式和固定的文本分析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点燃学生对阅读和思考的热情之火。这种过于应试导向的教学模式,如同枷锁一般,束缚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情绪。文本内容被生硬地割裂成一个个机械的知识点,教学节奏紧锣密鼓,却忽略学生自主思考与文本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感受到阅读的真正乐趣,更难以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探索与思辨之美。这种缺乏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未能将文本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紧密相连,进一步削弱语文阅读的吸引力。学生对语文的热情逐渐消磨殆尽,学生对待文本的态度愈发消极,甚至滋生出厌学情绪,难以在语文阅读这片沃土中找到批判性思维的源泉。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实践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亟须教学模式的深刻革新与实践探索。特别是在质疑、辩论、专题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中,融入深度思考的元素,成为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质疑式教学,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学生独立思考的大门,不断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质疑,帮助学生挣脱对权威的盲目依赖,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批判性视角[5]。《鸿门宴》是一篇适合引导学生质疑的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项羽、刘邦行为的质疑,如探究项羽为何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仍然选择放虎归山,让刘邦逃脱。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历史情境和人物心理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项羽决策的合理性,进而揭示出背后的历史与权力关系的错综复杂,不仅激发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深刻思考,更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历史观。

辩论式教学,为学生搭建多元观点激烈碰撞的舞台,通过对文本中核心思想的辩论,让学生在论证与反驳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批判性思维。在学习《红楼梦》节选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一场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优劣”的专题辩论。让学生在深入分析两位女性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基础上,围绕“谁更适合成为朋友”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文本证据、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述,并巧妙地将文学人物的特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刻体会到思维碰撞的乐趣和逻辑推理的强大力量。

而专题式教学则通过围绕某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框架。以《阿房宫赋》这一经典的文言文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专题,围绕“奢华与毁灭”这一震撼人心的主题,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建筑美学等多个维度去深入解读文本。通过让学生查找与阿房宫相关的丰富历史背景资料,分析杜牧在文中对权力与奢华的深刻批判,学生可以逐步领悟到文本中的反思与警示意义。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当代社会的奢侈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批判性思维框架。这样的专题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核,更通过多维度的探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深化与提升。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深邃殿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把金钥匙。个性化教学这一因材施教的理念,旨在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特质,为学生量身打造专属的阅读之旅。以经典之作《雷雨》为例,教师巧妙设计差异化任务,引导学生各展所长。对于擅长情感分析的学生,可鼓励学生深入剖析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那些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如何左右着剧情的走向;而对于对社会背景感兴趣的学生,则可引领学生探讨文本中隐藏的社会阶层矛盾,挖掘作品背后的时代烙印。这种个性化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翱翔,更在无形中锤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自主学习则是另一把开启批判性思维大门的钥匙。在《边城》这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小说教学中,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先行探索,鼓励学生在课前沉浸于全书的阅读之中,带着好奇与疑问去寻觅那些意象背后的深意与象征。课堂之上,则转化为学生的主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成果,提出诸如“翠翠的爱情命运与边城自然风光间有何微妙联系?”等深刻问题。教师则化身为智慧的引导者,带领学生从不同维度剖析这些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边界,深化其理解层次。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不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促使学生在质疑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独立而深刻的见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非被削弱,反而更加重要。教师需精心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巧妙引导自主学习进程,确保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在思维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如此,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主体,学生在语文阅读的世界里,不仅收获知识的果实,更经历思维方式的蜕变与自我认知的升华。这种教学模式,无疑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铺设一条光明大道。

(三)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深邃思维的关键所在,借助情境模拟与游戏化学习的巧妙融合,教师能将那些经典而复杂的文本,幻化为一场场生动的互动盛宴,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教师可精心设计模拟审判的戏剧性环节,让学生分别化身林冲、东京城的官员、杨志等角色,通过亲身演绎林冲被陷害的曲折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封建权力结构的沉重压迫,以及林冲内心世界的复杂纷扰。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拉近学生与人物心灵的距离,更以游戏化的轻松形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那个时代社会矛盾的尖锐与不公,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领悟。

跨学科整合则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扇通往广阔思维天地的大门。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巧妙融合历史背景与战略思想,带领学生深入探讨当时的外交政策与军事策略。通过《战国策》等史书的对比阅读,学生得以理解烛之武所展现的外交智慧,并进一步探究儒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在处理国家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同时,教师还可适时引入西方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帮助学生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古代中国的外交艺术,不仅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与历史、哲学的紧密联系,更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而案例反思,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助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在《劝学》的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课堂中关于学习与知识的热烈讨论,反思自己是否真正领悟到“学不可以已”的深刻内涵,并结合现代社会对学习与知识的态度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学生是否真正汲取荀子论述中对当今教育方式的启示?通过细致的课堂回顾与反思,教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思维深度,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策略,确保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趣味性的培养更加卓有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入探讨,还能通过质疑、辩论等多种方式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同时,注重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其在阅读和分析中形成独立见解。未来的语文教学应继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4(Z1):32-34.

[2]王雪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语文世界,2024(14):40-41.

[3]马方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作家天地,2023(33):82-84.

[4]胡超.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浅析[J].高考,2024(12):21-23.

[5]孙利利.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施[J].高考,2023(26):45-47.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6:27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