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5-01-01 00:00:00刘影星
高考·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摘 要: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中,《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标志着我国教育从更为立体、宏观的视角思考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音乐教育也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次研究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以此为依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基础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现在逐渐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强化音乐的美育功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详细分析高中音乐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旨在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

一、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在于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需求,给予其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能力以及品质,以便于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品德以及必备的社会能力,也是当代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单元作为教学的核心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同时,结合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化学习音乐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其全面发展,而且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中诸多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大单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将音乐课程学习与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引入标志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指引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体艺术水平和人文素养。

最后,大单元教学还能够‌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单元教学通过深入挖掘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音乐学科不被重视的现状。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二、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依据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的是教材,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各个单元逻辑结构,充分了解重点内容,进而才能达到较好的二次开发效果,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3]。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水平整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个性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度解读新课标新要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由教材逐渐向教材外延伸,引导学生学习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音乐知识,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比如:在《学会聆听》这一单元教学环节,此单元共划分了两个小节,其中第一节以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为重点,涉及的鉴赏作品有《一杯美酒》和《轻骑兵序曲》;第二小节则以音乐情感及情绪为重点,包含了《祝酒歌》《母亲教我的歌》《流浪者之歌》等作品。为此教师可根据教材中这两个小节教学知识点深入挖掘共同之处,尝试进行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在掌握音乐要素、语言、情感的基础上,深化审美感知力。师生在共同鉴赏《一杯美酒》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首先对歌曲节奏、旋律特征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便可以准确把握此歌曲鲜明的节奏感以及优美的旋律,给予听众热情奔放、轻松欢快的体验感。待学生认识到节奏与调式会影响歌曲风格这一特点以后,教师可在此时切入第二节《祝酒歌》的鉴赏,主要是由于这两首歌曲均以“酒”为重点,但是在风格与情感上却有所不同,《一杯美酒》是一首表达爱情的维吾尔族歌曲,而《祝酒歌》则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经典祝酒歌曲,在学生对比两首歌节奏、调式、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鉴赏,深刻感知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以达到审美感知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大单元教学必然是围绕单元开展教学活动的,要结合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融入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教材顺序设计大单元教学,或者试着将教材顺序打乱,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重新编制教学内容[4]。大单元教学环节,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这一内涵,重组单元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深化更深层次情感的培养。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单元都突出了民族性特点,如果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尝试将内容进行重组时,关注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例如:在《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将《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与此单元结合,在教材中两单元并未紧挨,却有着较强的联系,《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突出的是中国民歌特点,而《异域风情——世界民族音乐》这一单元则突出的是世界民歌特点。为此,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无须按顺序开展,可试着将两个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刻感受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的不同之处。教师可在学生鉴赏《姑苏风光》这一作品时引入《优雅》,鼓励学生分析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姑苏风光》是一首江苏民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学生通过聆听小调《姑苏风光》,能够感受民歌的方言特点,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对我国民歌产生喜爱之情。而《优雅》是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之一,通过风笛演奏,展现苏格兰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学生在鉴赏中可以感受到苏格兰文化以及传统。在比较中学生便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音乐创作中风格的不同,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虽然不同,但是各有魅力,这对于学生正确文化观的形成以及文化认同感的增强非常有利。

(三)开展音乐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在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该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喜欢上音乐,在鉴赏的同时升华为情感的表达,进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资源平台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深化理解,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

例如:在《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这一单元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将此单元中鉴赏作品中涉及的乐器进行简单的整理,如《锦鸡出山》乐曲中使用了笙、芦笙、葫芦丝、巴乌、笛子、二胡等乐器;《滚核桃》主要使用了绛州鼓乐中的鼓和拍板;《童谣》中使用的乐器包括管子、打击乐器等;《中花六板》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箫、琵琶、扬琴和二胡;《娱乐升平》中使用了高胡、扬琴、二胡、秦琴和笛子等乐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作品中使用的不同乐器,使学生借助对乐器的理解感受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的魅力。为了强化学生对本单元乐器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开展传统乐器演奏活动,或者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西洋乐器”“中国传统乐器”相关素材,了解不同乐器虽然结构、声音、特色不同,但是情感的抒发以及表达的思想却是共通的,有了乐器的融入,音乐作品才能将最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听众。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强调生本理念,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培养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标落实中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所以音乐大单元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以生本理念为思想引导,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学生主体,鼓励他们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诗乐相彰——歌曲艺术》这一单元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中外经典艺术歌曲、合唱作品,感受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体会人声的独特魅力,体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意境以及音乐风格,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力。为此,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生本理念,根据学生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给予他们自由鉴赏的机会,在《大江东去》《雨后彩虹》《大漠之夜》等一些音乐作品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由鉴赏过程中将提前收集整理的诗歌视频、文献素材融入其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诗歌内涵、创作背景,以达到深度鉴赏的目的。以此为基础,课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音乐曲目,并以古代诗词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内容,将自己不同的看法、心得体会在课堂中分享,简单阐述诗词创作意图、背景等,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诗歌艺术作品。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行动为主导,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无论是素材的收集,还是感受的分享,均是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的过程,这有利于他们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这一单元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音乐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五)营造轻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热爱之情

高中音乐教材会涉及一些传统音乐或者国粹的教学,有些知识点对于生活在现代的高中生而言,理解时确实有些难度,特别是一些基本的理论、技巧讲解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未考虑到学生感受,极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可能还会出现抵触心理,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极易使学生失去对中国传统音乐深入了解的兴趣[5]。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魅力,进而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需求,了解他们对京剧的了解程度、学习态度。虽然大多数学生很少接触到京剧,但是他们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京剧在我国戏曲领域有着较高的地位,可以称之为国粹,艺术价值非常高,但如果要求学生安安静静地观看一场完整的京剧表演,并非一件易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京剧行当、流派及代表人物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以“传统京剧”“现代京剧”为主题,组织学习活动,在“传统京剧”教学中通过展示梅兰芳演唱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探讨,并鼓励他们参与京剧知识竞答活动,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经典进行模仿,试着唱一唱梅兰芳的唱段,念一念锣鼓经,以便于对传统京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在“现代京剧”教学时,引入《智取威虎山》故事,要求学生探讨戏剧人物特点;师生一起聆听《家住安源》曲目,使学生深刻感受板式速度、情绪变化。最后学生可以根据素材以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对传统京剧、现代京剧在题材、伴奏、服装、唱腔、表演方面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总结。轻松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感悟,对于传统音乐也会产生热爱之情。

结束语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同时要把握课标,整合教材,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设计任务、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音乐,提升音乐素养。‌为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依据教材整合、重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突出学生主体,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李兴胜.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2024(11):10-12.

[2]何芳,张玉璠.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4(4):83-84.

[3]刘小婧.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5):122-124.

[4]陈维政.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研究[J].青海教育,2023(11):44-44,52.

[5]蓝小曼.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4(6):171-173.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 22:29:42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01:19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