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2024-12-31 00:00:00崔维红
数学之友 2024年22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调查研究数学教学

摘 要:实践性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用策略,对于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性作业;调查研究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实践性作业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在具体执行中,如何有效地布置实践性数学作业,依旧面临着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精心规划数学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教师形成对这类作业独到而鲜明的理解,改变其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思路,并积累筛选素材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寻找适合的最优路径,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能力.[1同时,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与反思,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课堂作业过程.

鉴于此,笔者结合“千米的认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实践性作业设计.

1 “千米的认识”知识背景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中的一节内容.在本节中,学生会对普通长度单位有一个完整的了解.长度单位是从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中衍生出来的,和人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下即是本次教学中所要完成的课题.

2 “千米的认识”作业目标设计

结合总体教学目标,详细地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学过“千米和米”,学生了解“1千米=1000米”,并能够将其进行转换.

(2)了解1千米是什么意思,并能将1千米进行实际应用.

(3)综合素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千米的认识”实践性作业设计

3.1 观察体验型作业

观察体验型作业是通过直接接触研究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这种作业相对简单,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较低.通过完成这类作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以此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用数学眼光审视现实世界的习惯,为将来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打下坚实基础.[2尽管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为主,认知领域有限,但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较强,足以胜任基础的观察体验型作业.鉴于此,教师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一项名为“千米认知”的实践性观察体验作业.

3.1.1 观察体验型作业设计过程

首先,设定作业目标.融入观察与体验式作业的特定目标,旨在让学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千米长度,并学会挑选恰当的度量单位.

其次,选择作业形式.这种以观察和体验为核心的作业形式,跳脱了传统纸质教材和练习册的限制.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米”和“厘米”这些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测量技能,因此这种作业对他们来说较为简单.

再次,确定作业素材.围绕“千米生活体验”这一主题,挑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材料,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对作业进行评估.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包括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小组互评和父母评估.在“一千米生命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和父母一起参加,父母要做好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并让学生进行互评.

3.1.2 观察体验型作业设计说明

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及时内化所学知识,必须经过直接的实践与经验.在这种实习任务的设计中,下列要点非常重要.

首先,在设计任务时要围绕实践活动进行,使任务目的与实践运用密切联系,保证任务的目的是一目了然的.

其次,依据“作业设计主体性原则”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定合适的实践作业;同时,将任务的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

再次,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一千米行走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事先对自己一步的步长进行测量,然后对步行20米、100米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测算,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和作业程序的意识得到提高.通过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3随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确保学生对“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最后,根据实践操作类的评估准则,设计一套能够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评估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考察探究型作业

通过开展探究型的实践活动,学生得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展开调查与研究,运用数学逻辑对搜集来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发掘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类活动将学生的探求欲与数学难题的求解兴趣相结合,通过训练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以及运用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探究型作业主要是体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规律.三年级的学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研究挑战可能会不适应,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深入和清晰的探究指南,精简知识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找出和理解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在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之后,学生加入探究型作业活动中,逐步积累实践经验.

3.2.1 考察探究型作业设计过程

首先,教师要确定作业目标.在调查和探访活动中,对“25 km”“300 m”等道路标志进行调查,以明确其标志意义.这一目的与教育目的是相符的,可以通过对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了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其次,确定作业形式.探究型作业的目标是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知识,激发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再次,选择作业素材.作业的主题是“1千米”,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1千米”相关的话题,如“从教师家到校园的路程是多少”“马拉松的距离是多少”,对教材的选择没有严格的规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实际事例的能力.

最后,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评估.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对使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教师进行评估的探究型作业进行研究.教师修改问卷,选出优秀的进行公开演示,给学生提供借鉴和评论.

3.2.2 考察探究型作业具体内容

第1题 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或查阅资料,了解到不同的交通工具行驶1千米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一下,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见表1).

第2题 调查交通标识的含义,要求做一个调查表.

3.2.3 考察探究型作业设计说明

考察探究型作业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能力,培养其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以综合原则为指导,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的实施方案.第1题是开放性题目,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清单方法来解答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到的测量知识的应用.

学生可以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来解答与生活相关的度量问题.第2题是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标识作为材料,引导学生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体验到“千米”无处不在,感受到生命中到处都是数学.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在调查与探究的全流程进行评估,并与实践作业相配合.

3.3 创意设计型作业

所谓的“创意设计”,就是指在一张草稿纸上,通过“数学小报”“数学手抄报”“数学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创意设计型作业富有浓郁的乐趣.该作业类型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究.创意设计型作业设计更注重自主性,将数学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

3.3.1 创意设计型作业设计过程

首先,设定作业目标.创意设计型作业要求学生在对“1千米”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能够独立地进行“1千米”的创作,并对其进行解释.

其次,创新作业形式.与传统作业形式相比,创意设计型作业形式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技巧,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深刻感受“1千米”的距离.

再次,选择作业素材.以“1千米”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或想象进行构想,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对学生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

最后,进行作业评价.学生把创作成果提交上去,教师挑选其中最优秀的进行评估,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3.3.2 创意设计型作业内容

以“1千米”为题材,自由设计一个“数学小报”.

3.3.3 创意设计型作业设计说明

创意设计型作业强调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考,促进独特、有趣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因此,在进行此类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选取一种以“数学小报”为载体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分层”的实践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其次,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设计出“数学+(" )”的作业方式,注重其综合、选择的特点,体现出各专业的交叉性.以主观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发性,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视角去深入思索,自我驱动地去创造,产出具有深远影响和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再次,与评估方法相配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评估的积极性.最后,“

千米的理解”只涉及实践性作业的形态,它给实践性作业的制定提供借鉴,而在其他的方式中,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进行.

4 结语

根据实践性作业类型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本文设计“千米的认识”的习题,旨在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教学中,体验到数学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性数学作业,是学生对“形的认知和度量”课程内容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鹭灵.“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19):37-39.

[2]彭国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26):65-68.

[3]马玉萍.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252.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调查研究数学教学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5:33:35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0:27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11:35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4:11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8: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