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汪芸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

摘 要:创设和应用生活化情境,是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生活元素辅助物理教学,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难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从生活化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策略、保障三个方面研究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生活现象、生活事物、生活问题等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097-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汪芸(1980.1—),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物理学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义务教育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应正确理解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挖掘相应的有效策略.下面将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在具体课例中探讨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事物由内而外的兴趣是保持探究的第一要义,初中物理课程也不例外,唯有使学生在根本上产生物理学习兴趣,方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学习.生活化情境素材源自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直观感受物理.带着对生活的有效经验和无限好奇,学生能够自然而然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1.2 降低物理学习难度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使其学习内容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挑战.许多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学习效率差强人意.生活化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合二为一”,能够有效弱化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学生的直观思考,降低学习难度[1].

1.3 增强物理学习意识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将“生活中的物理”不断呈现在学生眼前.既能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物理无处不在,懂得学习物理知识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以生活现象导入物理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是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由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导入物理教学[2].应用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八年级下册“静电现象”一课,静电是常见的生活现象,天气干燥时穿脱衣物听到的“噼啪”声、塑料梳子梳头时飘起的头发、电视屏幕上的灰尘、粘在墙上的气球等,都是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师可在导入阶段直观演示静电现象,比如将吹起的气球在衣物上轻轻摩擦,随后粘在教室墙壁上.一方面,学生可以观察这一现象,联系其他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教学,可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静电现象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捕捉生活情境的“摩擦”操作,学生能够自主猜想静电现象与摩擦的联系,为理解“摩擦起电”奠定基础.

2.2 以生活事物解释物理概念,加强基础理解

生活事物对于物理概念具有一定解释、说明作用.初中物理知识抽象,导致学生不易理解许多基础概念.在整体教学角度上,唯有学生能充分理解物理概念,方能保障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事物,创新概念讲解视角,巧妙地在基于具体事物的生活化情境中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课,教材通过文本语言“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作浮力”来解释“浮力”的概念,但是在学生角度,这样的文本语言依然抽象,不利于理解浮力.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浮起来”的具体事物创设情境,直观解释“浸在液体或气体里”“向上的托力”.比如在生活中清洗水果,一些水果的叶片会漂浮在水盆上方,再如将乒乓球按进装水的杯子中,将手挪开时,乒乓球会缓慢漂起.教师可以基于课堂环境,直观演示生活事物“浮起来”的具体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浮起来”的演示过程,形象感知“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懂得“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就是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理解“浮力”概念.

2.3 以生活问题点拨物理思考,促进经验迁移

问题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引起科学探究的关键一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大量问题点拨学生,使其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此时,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物理思考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经验迁移,显著提升思维效果[3].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灵活创设初中物理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勤学多思的良好习惯.例如,八年级下册“摩擦力”一课,为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借助以下问题,不断追问学生:(1)为什么我们在干燥地面上行走时不会滑倒?(2)为什么商场在清洁地面后,会在显眼处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3)为什么在雨雪天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点拨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现象中,比较分析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有效思考,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有效地利用摩擦力,促进物理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双向迁移.

2.4 以生活材料补充课堂资源,创新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材料补充课堂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具情境,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资源创新实验操作,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彰显新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八年级上册“光的色彩 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等课,可基于“光现象”的本质内涵,构建“神奇的光”大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实验,通过多元再现“光现象”,切实探究不同“光现象”的特点和原理.生活中的废旧玻璃杯、废旧塑料瓶、废旧眼镜片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实验装置.教师可基于日常生活,准备丰富的废旧资源,使学生基于课堂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制作个性化实验装置.比如探究“光的反射”,可以借助废旧化妆镜、废旧CD等进行简易实验.再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借助废旧眼镜片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生活材料为物理实验提供大量灵感,学生可通过多种多样的自主操作,深化知识的探究.

2.5 以生活话题引发物理讨论,发散综合思维

基于生活话题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丰富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发散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初中物理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创新解决.贴近生活的话题讨论内容,具有发散学生综合思维的优势.教师可以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选取富有矛盾、先进性、挑战性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自由讨论情境.学生可以先辩证分析话题背景,再针对话题的内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发散综合思维,提出自己的物理见解,既有利于学生对当前知识的学习与内化,也有利于学生的日后成长.例如,九年级全册“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一课,教师可以联系华为Mate60新款手机的发售,设计以下生活话题:华为Mate60的双向北斗卫星消息功能是如何实现地面网络通信的?这一功能在紧急救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是否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通信方式?还存在哪些局限性或改进空间?2023年,华为 Mate60正式发售,推出引人注目的双向北斗卫星消息功能,官宣称在无地面网络的情况下,可通过畅连应用发送和接收文字消息,选择多条位置信息生成轨迹地图,在紧急救援时使用.这意味着人们对卫星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向前迈进一大步.

2.6 以生活背景设计物理作业,优化实践指导

作业是教学的补充,起着延伸学习、巩固应用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鼓励学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实践能力.以生活为背景的作业内容通过向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课后实践情境,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九年级全册“滑轮”一课,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提高机械传动性能和工作效能,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建筑、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都能找到滑轮的应用.教师可基于此收集“生活中的滑轮”,设计物理作业:如图1是现代家庭使用的升降衣架工作结构示意图,它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实现对衣物的便捷晾晒.假设在晾衣架上悬挂质量为5 kg的衣物,此时动滑轮、横梁、衣架总质量为1 kg,有人用力拉动绳子自由端,使衣物在5 s内匀速上升1 m,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前提下,请计算拉力的大小、功率,升降衣架的机械效率.

此作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依据常见的生活问题拓展学生的物理分析和判断.通过综合运用学习内容完成作业,学生全面巩固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等,理解生活工具的物理意义.

3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保障

以上生活化情境从生活现象、生活事物、生活问题到生活材料、生活话题、生活背景,本质皆为生活资源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由此可见,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当以充足的生活资源为基础.对此,师生均应发挥主动性,收集和整理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广泛收集资源.资源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科技成果等方面,紧扣物理知识,体现多样性.如此一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在“资源库”中选用契合学习主题的不同资源,为学生制造生活化学习新鲜感.其次,学生应紧随教师,自主观察生活元素,分类整理学习资源.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探究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也可以自主分享生活资源,实现对生活化情境的自主创设.最后,通过自主整理生活化学习资源,学生能对许多生活中的物理产生疑问,从而带着问题学习,提高课堂活动质量.教师可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保障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贯彻生活化教学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实际教学质量.教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观察和收集生活资源,创设多元生活化情境.学生同样应注意生活资源的收集和应用,参与情境创设,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蒋奕昊.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与实践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5):110-112.

[2] 李如亮.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8):30-32.

[3] 汤小琴.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探究[J].学周刊,2023(15):76-7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