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索

2024-12-31 00:00:00俞素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物理新课标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物理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重构大单元教学模式成为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鉴于此,文章以物理新课标为导向,针对大单元教学重构策略展开探究,在充分把握物理学科内容、新课标要求、大单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大单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072-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俞素珍(1978.11—),女,福建省长汀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3—725).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知识点孤立、学习深度不足及忽视学生主体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即围绕核心概念整合知识与技能,构建连贯的教学体系,旨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本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和情境化教学等手段实施大单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此背景下,开展大单元教学对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单元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与设计方法的根本变革.传统教学通常聚焦于完成预设的单元任务,而大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逆向设计策略来规划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强调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终身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大单元教学设计始于对新课程、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从中提炼出能够统领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概念或主题.这些大概念或主题既符合学科的基本要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接下来,教师通过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在这个框架内,教师从预期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开始逆向构思,设计一系列紧密关联学科知识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这些任务鼓励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高阶思维,参与实践操作与团队合作,实现“做中学”的目标.每个核心任务被细分为可以在一到多个课时内完成的小任务,结合情境化问题和丰富的学习活动,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深度[1].2 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首先,坚持“聚焦核心,以点带面”的原则.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围绕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能力培养目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迁移价值的内容,通过深度挖掘与拓展,实现从点到面的知识辐射与技能迁移.这样不仅能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还能帮助他们触类旁通,构建系统性的认知结构.其次,将大单元视为最小的课程单位,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全局视野,系统性地规划课程内容,确保各单元之间相互衔接、逻辑严密,形成一个知识与技能螺旋上升的学习链条[2].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连续的学习进程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后,坚持“评价先行”的原则.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科学设计评价标准.这不仅能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还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

3.1 多维提取大主题

大主题作为学科知识的“超级链接”,超越了单一概念的范畴,它如同知识网络的枢纽,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更高的认知层面理解物理世界.提取大主题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从中识别出能够支撑学生长期发展、具有统领作用的关键概念.

例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运动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不仅教授基本的测量方法和单位转换,还强调了这些基础知识作为所有物理实验和理论分析前提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精确性和误差的认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二节《快与慢》通过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从定性到定量认识飞跃的关键步骤.“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速度及速度变化等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确定大单元目标

当今的时代发展迅速,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而应当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各种环境中都能具备持续的自我驱动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确定大目标实际上就是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绘制蓝图,是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未来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为了确保大目标的设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大目标的设定应该紧密关联这些核心素养,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围绕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而展开[3].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为例,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运动与静止的基本概念,学会长度、时间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理解误差来源及其减小策略,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深化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可以确定以下内容目标和学业目标.

内容目标:(1)运动描述的精确性.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动与静”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标准工具测量长度与时间的精确方法,区分误差与错误,并能有效评估和减少测量误差.(2)速度与速度变化的理解.通过“快与慢”及“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计算速度和理解速度变化,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业目标:(1)实验技能与数据处理.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培养记录、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2)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鼓励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分析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物理情境时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提出能力.(3)物理观念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结合,如通过观察日常中的运动实例理解速度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敏锐观察力和科学探索精神,进一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3 明确大评价指标

大评价是一种全面且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估方式,代表着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深刻变革.与传统的仅关注最终成果不同,大评价倡导从课程设计之初就融入评价理念的逆向设计思路.这意味着,在教学活动规划阶段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模式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既定的学习成果展开.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设立多个评价维度.一级指标可以包括活动态度、合作交流、探究实验、成果展示四个方面.具体来说,活动态度可以细分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两个二级指标;合作交流则包括与人合作和与人沟通两个方面;探究实验涵盖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成果展示则主要考查汇报交流的能力.对于每个二级指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优良、一般和需要改进三个评价等级,并以此来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和完善.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还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4 开展大单元教学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与评价指标之后,开展大单元教学成为实施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育的关键环节.这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过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核心大主题,整合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为例,教师需依据既定目标,精心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物理的趣味与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大主题进行模块化设计,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链.针对“测量基础”模块,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讲授,介绍国际单位制下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和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现各种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和时间计时器(如停表).设计一个“单位侦探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寻找并匹配正确的单位,加深理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测量大赛”,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使用刻度尺测量校园内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其间穿插“测量技巧工作坊”,演示如何正确读取刻度尺,识别并减小读数误差.同时,开展“时间旅行”活动,让学生分组使用停表记录完成特定任务(如短跑、步行一圈等)所需的时间.结合“时间挑战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和记录一系列短暂事件的持续时间,以此来练习和提升时间感知能力.对于“科学探究”模块,在《快与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速度小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距离内移动物体所需时间来计算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单元,教师可以安排“100米赛跑”项目,让学生在赛跑过程中感知速度的变化,同时教师记录数据,通过图表分析学生跑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认真研读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参考文献:

[1] 李太峰,李晓丽.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J].试题与研究,2024(03):19-21.

[2] 陈天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03):96-98.

[3] 卞秀.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大概念”学习单元重构教学[J].智力,2023(33):123-126.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大单元初中物理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