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2-31 00:00:00梁炜昊候绪富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助推新疆扩大外贸规模、优化外贸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存在着疆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外贸合作程度不高、企业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应对外部环境新常态,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分别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贸易政策、人才要素配置、营商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3],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以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增长,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中亚、西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6]。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7]。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看,新疆自贸试验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党在新时代的治疆方略,依托制度创新推动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布局调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强大动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概况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新疆,新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3个片区、20个对外开放口岸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向西开放、东联西出、联动发展和进入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国际黄金大通道[8]。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看,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一带一路” 核心区建设,助力创建亚欧黄金通道和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未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将把特有制度创新优势与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叠加起来,进一步激活新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新疆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分析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4年一季度,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936.3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同比,下同)增长42.7%,高出全国增速37.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90.5亿元,增长41.1%;进口145.8亿元,增长52.4%,充分彰显了我国新疆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喀什、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三个片区所在的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分别进出口252.5亿元、175.7亿元、148亿元,贸易值位列全疆各地州市前三,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增长,这充分表明新疆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自治区外贸外资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同时,2024年一季度,新疆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500.4亿元,增长28%,占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3.4%,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27.3亿元,增长96.9%,占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5%。这表明,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使新疆对外贸易逐步告别了以往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的较为单一的贸易方式,新疆的外贸主要贸易方式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进,外贸结构相比以往更加优化。此外,2024年一季度,新疆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872.3亿元,增长39.4%,占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2%。国有企业增长强劲,进出口57.6亿元,增长128.6%,占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2%①,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给予了我国企业更为广阔的外贸空间,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贸易全过程中的巨大优势。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新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方式逐步向多元化演进,民营经济在外贸领域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在外贸市场中的占比稳步提高。此外,新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易货贸易等贸易新业态发展迅速,为降低贸易壁垒、优化贸易结构发挥了显著效应。未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将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可知,新疆自贸试验区涵盖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试验区实施范围为179.66公里。功能划分上,乌鲁木齐片区将依托陆港空港联动优势,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助力外贸加速优化升级。喀什片区将充分发挥“五口通八国”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聚焦产品加工、组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霍尔果斯片区将依托口岸优势,打造中国对欧亚地区物流转换、跨境旅游、跨境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新样板。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研究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各片区功能划分、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有针对、有重点地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探索适应各片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日前,《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建设方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建设方案》相继印发,方案根据片区不同功能划分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喀什、乌鲁木齐片区建设指明了具体实践方向。

(二)高质量发展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应对外部环境新常态的关键所在

当前,世界各国受疫情伤痕经济影响,全球经济预期严重下滑,以美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加速演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全球贸易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刻调整,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受到极大影响,地区局部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全球粮食供应出现危机,贸易通道安全性降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就新疆而言,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编造涉疆谣言,借助媒体舆论宣称中国新疆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并借此实施制裁措施,蓄意打压、遏制新疆发展,这使得新疆面临的外部形势和贸易环境更为严峻。在如此云谲波诡的国际环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谋划、系统布局新疆工作,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坚决顶住外部压力,坚决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稳中求进地实施扩大开放战略,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动新疆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19 1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4 413.21亿元,同比增长5.6%②,新疆的农业、工业总产值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新疆市场中诸如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具备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数字经济在新疆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巨大,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日益成为西部乃至全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

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应对外部环境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从前文数据上看,我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发展持续向好的大趋势未变,这与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自治区各级党委坚决贯彻《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有关。未来,新疆自贸试验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稳定,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实、动力更强、成色更足[9]。

(三)制度创新激发新疆自贸试验区外贸发展新动能

制度创新是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面临边缘化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为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平台,在全球治理领域,国家间博弈日益表现为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制度开放逐渐代替政策开放,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成为当前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10]。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自贸试验区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优势,更加具备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片区建设,推动落实总体方案确定的129项改革试点任务,确保今年落地实施率达50%以上。加快《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立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突破性制度创新成果[11] 。”

新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新疆外贸发展有利条件不断集聚,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为全年外贸持续稳定向好发展奠定基础,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新疆自贸试验区已落地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或积极进展的改革试点任务有51项。组建“海关南疆业务集中审核中心”、实行跨境电商“9610”货物一站式通关模式、创新产业链国际分工合作的“两国双园”模式、出台全疆首个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已落地见效。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瞄准新要求,坚持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4月16日,海关总署制定印发了《海关支持和促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措施将从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腹地”协同发展,发挥新疆自贸试验区区位优势;助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支持新型贸易业态落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贸易秩序公平公正5个方面赋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下一步,乌鲁木齐海关将围绕着通关监管、保税监管、卡口管理等6大领域、34个节点,研究制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方案》,理顺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口岸与腹地、场所与场地等监管场景的关系和程序,进一步为改革试点任务的落实见效提供政策支持。2024年5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36号令发布《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自治区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权限的决定》,向新疆自贸试验区赋权26项,将在2024年7月1日正式施行,该决定通过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批次、差异化地向各片区赋权释能,从而赋予新疆自贸试验区更多改革开放自主权,为自贸试验区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基层一线的改革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提供有力政策支持。此外,《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9条措施》《自治区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暂行办法》《新疆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措施》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能够为新疆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保驾护航。展望2024年下半年,新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将在干中学、在学中创新,进一步落实好2024年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清单中明确的79项改革试点任务以及114 项标志性举措,持续激发新疆自贸试验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坚持党全面领导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既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重大原则逻辑自洽性的完美体现,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才能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看,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必要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明确党对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明确我国自贸试验区区别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在于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至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全过程。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2]。要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13],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进,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推进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15]新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各片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争做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试验田”,充分激发并释放改革开放的强劲动能。中央驻疆单位、自治区各部门奋发有为,争做对外开放排头兵,有力推动了物流枢纽建设、跨境贸易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发行首支境外债、首个金融招商联络站落户香港、首个外资企业服务中心落地、揭牌首个国际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发行首支境外债都是这些努力的显著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为实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总之,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研究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概况,能够更加全面、系统的审视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新疆自贸试验区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助力我国向西开放的优沃试验田。然而,新疆特殊区情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首先,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打造独具新疆特色的“八大产业集群”,但疆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部分传统产业缺乏完整产业链,且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挑战。再次,新疆自贸试验区虽充分利用“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位置优势助力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新高地,但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程度仍有提升空间。最后,新疆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短板,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人才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一)疆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据《新疆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新疆工业23种主要产品中,原煤、水泥、焦炭、初级塑料、钢材等达到千万吨产量的初级工业产品占比最大③,疆内传统产业无论规模、产品档次、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都不明显,低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不高的原料型产品在市场上占比较高。这表明,疆内原有产业缺乏完整产业链,因而难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导致其在市场上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如何将陆港空港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口岸经济”转变为“产业经济”,努力把新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节点,从而助力新疆加快形成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当下新疆自贸试验区诚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新疆制造业普遍以加工贸易为主导,通过依附外界供给零部件进行组合,对外界依赖程度较高且缺乏产品再加工能力。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3年新疆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仅为47.2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相比于突破千亿元市场的边境小额贸易仍有着特别大的差距,这表明当前新疆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水平、规模化水平整体不高,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在新疆,汽车制造和纺织机械等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对滞缓的态势。目前所引进的汽车及工程机械等主机企业均以组装生产为主,核心部件及大部分零部件因批量成本及制造基础薄弱等原因无法在疆内实现配套生产。新疆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棉织布机年产量仅为11 063台,汽车产量仅为45 000辆,汽车产量出现负增长,这说明新疆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在零部件协作配套环节存在能力短板,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在锻造、铸造、大件加工以及精密加工等核心制造环节上,这些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逐渐成为制约新疆制造业向前发展的主要瓶颈。此外,尽管新疆数字经济在推动实体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育动能等方面表现出色,融合发展趋势向好,但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仍存在部分行业、地区的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匹配、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空间巨大。

(二)国际贸易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维持国民就业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大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国家通过提高关税,出台反倾销政策,为他国企业出口增设壁垒等手段遏制和打压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从而加剧了贸易摩擦,导致多国外贸企业出口受阻,订单量下降,企业经营风险激升,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我国企业面临着贸易政策障碍及不确定性的风险。如何有效提升我国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应对世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规则的完善,是当下亟待探讨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美国和欧盟之间的铝铁关税争端等贸易争端性事件,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国与国之间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货物贸易量与服务贸易量面临下行压力。美国无端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制造一系列对华贸易壁垒,导致中美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2023年全年,中美贸易总额为6 644.51亿美元,同比下降11.6%。中国对美国出口5 002.91亿美元,同比下降13.1%;中国自美国进口1 641.60亿美元,同比下降6.8%④。同时,美国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实施禁用、制裁,围追堵截中国的发展,这些问题给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此外,美国以遏制打压中国发展为目的,蓄意抹黑污蔑新疆产品,出台的所谓UFLPA法案(《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全面禁止新疆产品进口美国。美国对新疆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也扰乱了国际贸易的秩序,使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打击。

(三)对外经贸合作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新疆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对外贸易市场较为集中化。2023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 439.3亿元人民币,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 101.7亿元人民币。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约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1.1%,而与我国新疆接壤的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与新疆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尚不及新疆整体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0%。从数据上看,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市场潜力巨大,呈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所面临的多重复杂的考验,一方面,部分中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政局动荡不稳定等因素,这些因素加大了我国在科学布局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方式和路径上的难度,也增加了我国协调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开放策略的复杂性[16]。另一方面,现阶段,新疆的对外贸易形成了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主要市场的以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市场结构,其中,新疆仅对哈萨克斯坦一国的进出口总值占比就高达40.3%,这表明新疆对外贸易市场的集中度高,过于集中的市场同样也暗藏着较大的贸易风险,加之新疆特殊的区位和多变复杂的国际局势也会加剧新疆贸易市场的不稳定性。如何依托新疆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新疆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使新疆的对外贸易市场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进,成为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企业营商环境不够优化

2012—2021年,新疆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新疆在吸引外资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在疆内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疆内原有企业所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与动力。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进驻新疆,难以有效获取相关政策支持,从而间接加大了其在新疆的运营难度和成本,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新兴领域展开投资的外商企业,他们在进驻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针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支持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各省市企业进驻新疆自贸试验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政策。然而,新疆各地市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尚存在重制定、轻落实、难落实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对于政策红利的关注度和获得感。同时,由于各省市企业发展政策的差异化,一些进驻新疆的企业还将面临政策措施的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例如,来疆企业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流程不够优化,对审批权限下放和项目报建审批手续的了解程度不足,具体表现为投资审批手续繁琐,材料报送与审批周期较长,报件资料不完整,申报过程中“迷路”等,从而延长了项目投资申报的整体进程。

总之,外资、国内各省市企业进入新疆,可能面临“人生地不熟”的发展困境,迫切需要一个向导指引方向。如何以新疆自贸试验区为平台,打造更为完善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具备先进生产要素的企业进驻新疆,成为当下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内外企业的进驻,新疆自贸试验区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扰,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仍有不足。怎样正确避免“孔雀东南飞”现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高质量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的一大关键问题。

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要正视新疆产业结构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我国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应对世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深化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拓宽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深层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更好地解决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四、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时强调:“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17]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扩大新疆地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决心。同年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指出了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目标,为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国内学界应针对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立足不同片区功能划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而提炼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前文对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先前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推广创新成果。本文认为,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14]。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还能够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使其不断衍生出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同时,能够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在投资领域的增值增效,为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自觉承担起大力推进数字自贸试验区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政治任务,积极布局谋划建设绿色算力先导区,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新疆自贸试验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新疆能源和气候数据中心、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等方式不断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统筹推进数字中国“2522”⑤框架布局的各项任务在新疆落实,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信息中心、全疆第一算力中心集群及新型计算中心、空天地理信息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促进国内各区域算力资源向自贸试验区集聚[18]。

2.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通过加快中国—中亚交通走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空中丝绸之路等数字化物流大通道的建设以及加快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霍尔果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信息化国际物流枢纽的建设,从而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标准高质量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学习借鉴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率先在乌鲁木齐片区、霍尔果斯片区集中打造一批对外开放平台,这些平台应该包括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等。平台要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所享有的独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和引进更多前沿的贸易规则,实现与原有物流功能的深度融合。同时,集中整合各地中欧班列运输信息,着力搭建乌鲁木齐中欧班列国际运输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中欧班列与高水平开放战略运输体系的有效对接,努力形成与新疆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把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陆路交通、海上港口、数字平台等为依托的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

3.提升跨区域协同水平。同步健全完善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发展区在公路、铁路、航空、电力、水力、天然气、算力等方面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更加注重积极辐射与带动联动发展区的协同联动。用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新疆克拉玛依分中心)等数字化信息合作平台,促进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城市之间、各片区及联动发展区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深度融合,共同促进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网络、口岸、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新疆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发展区之间的同频共振,确保二者在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契合性。同时,要针对联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堵点以及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合理的疏通解决,努力形成与联动发展区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局面,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二)着力打造开放型区域特色产业体系

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急需的先进生产要素,可以优化新疆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新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在新疆的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疆内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提升区域特色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打造独具新疆特色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为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1.大力推进新疆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整合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的制造能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等产业在新疆地区的创新发展,努力形成完整产业链。大力引进国外具备先进生产要素的企业来疆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立足新疆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培育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强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全面推进新疆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立足周边国家及自身所需,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形成产业紧密衔接、产业优势互补的互联互通局面,尤其是以矿产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为主,缺少生产各种制成品能力的中亚各国。优先在喀什片区、霍尔果斯片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产业,推动新疆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依托现有加工制造业着力打造联通中亚及周边国家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通过共商共享共建“一带一路”释放经济带红利,深化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新材料、医药品等领域的互助合作及投资,形成与国内产业衔接、产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共赢局面,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3.着力推动疆内原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提高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优化制造业生产链条,努力形成一体化生产流程,打造以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国家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等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还应加快推动例如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等新兴绿色节能产业在新疆的创新发展,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创生动能。

4.依托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物流、信息流,做大做强做优新疆的数字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立面向大众的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按照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所部署的重点意见,打造高速泛在、安全高效、智能绿色、集成互联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前瞻布局未来数字产业,加快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为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赋能,全面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数字产业化进程中,注重加快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乌鲁木齐、喀什片区产业园区,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软件、高端数字芯片等具备新质生产力要素和质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以新质生产力为载体推动新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变化

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看,具备研判和应对国际贸易政策的能力将使新疆自贸试验区在全球贸易体系的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1.率先在乌鲁木齐片区成立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和监测机构。机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取得第一手信息,后经集体商议,专家探讨后给出研判,以便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形势,从而提出一系列应对国际贸易政策的方案策略,确保新疆自贸试验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在喀什片区、霍尔果斯片区设立国际贸易政策联络处,形成协同联动局面,以便疆内企业能够密切关注贸易政策的变化,掌握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尝试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立足国内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环境政策、社会政策,立足新疆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尝试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结合,努力实现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协同配套。尝试在新疆自贸试验区内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中各项对接举措,吸纳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自贸试验区试点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实践经验。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要求,深入研究RCEP协定中的核心条款和规则要求,结合新疆实际探索既符合协定核心规则又符合新疆区情的贸易政策,主动对标《美墨加协定》(USMC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及时把握国外经贸规则最新发展动态,开展深层次改革探索,为我国经贸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力支撑。在对标的同时,要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形成更具创新性和引领性的规则体系。充分行使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自治区人大可对目前暂无法律、法规或者明确规定的领域先行制定相关规定或管理措施,努力建立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和行政执法体系,从而提高新疆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可预测性[19]。

3.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无论是设立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和监测机构,还是尝试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都离不开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在中国,这种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根植于党的领导[20]。在各片区建立并健全党组织架构,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整、准确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方案》中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各项具体实施细则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确保党中央的意志能够充分体现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对外贸易全过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在提高国际贸易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上形成合力,努力探索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互惠共赢的国际贸易新秩序。

(四)提高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通过提高新疆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着力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企业营商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更多外贸投资来疆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拓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渠道。

1.应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优化市场主体贸易相关政务服务,打造能够让各类企业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通过加快数字政府和“单一窗口”建设,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业务服务的策略措施,借鉴海南自贸港国际投资“单一窗口” 建设的有益经验,建立起集企业开办、项目建设、投资咨询、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对国际投资的咨询、准入、审批、开办、建设、配套等业务诉求集中归并统一办理[21]加大信息化数字化通关监管模式的推广使用,优化货物运输模式和流程,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应用的推广普及,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相关贸易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2.注重完善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服务机制。通过集聚高层次法律工作人才,同时引进内外贸法律服务机构,为疆内企业展开商事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高效的法律保障。加快制定《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条例》,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资金的流动,降低跨境资金流动的限制,提升资金的效率和便利性;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行为,对侵犯商业秘密、违反商业道德、混淆商业标识、假冒他人专利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要予以更严肃更严格的惩治,营造公平、公正、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注重解决外资企业进驻新疆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沟通、政策差异性的问题。积极推进数字信息化平台多国语言文字通用,加快引进文字翻译型人才,并组建法律与政策翻译服务队伍,解决外资企业进驻新疆市场“人生地不熟”的问题,为外商投诉受理机构提供专业化人才以及充足的经费,建立健全全省外商投诉处理工作机制。

4.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在霍尔果斯片区、乌鲁木齐片区吸引和聚集一批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贸易中间商功能的企业,依托现有政策支持优势推动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探索形成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的新路径,强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五)推进深层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新疆自贸试验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通过推进深层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集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以综合提升新疆自贸试验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创新发展的能力,进而推动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1.加快引进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发展的各行业专业人才。一方面,持续引进能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持续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的知识技能型复合人才来疆创新创业,鼓励全国各省市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在职或已退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以兼职兼薪、按劳取酬的方式投身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推行制度创新成果奖励制度,探索以绩点制、积分制等为例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奖励分配政策,支持以股权、期权、分红的方式激励人才,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疆发展。

2.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各领域人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明确容错纠错的原则导向、适用对象、适用情形、具体标准,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容错免责机制,增强各领域人才推进制度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产出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使各领域人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消除顾虑,放开手脚,做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开拓者。同时,应建立监测和预警预防机制,明确纪律和规矩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坚决对违反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行为零容忍,杜绝将“容错”视为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的行为。

3.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市场主体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对党忠诚的人,才是人才,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各类人才的不断成长,进而推动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13]。

4.加强对外籍人才的服务保障。通过建立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提高外籍高层次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的服务质量。适当放宽急需紧缺外籍人才的年龄限制、学历限制,合理延长其工作许可期限。

(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通过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扩大金融开放,可以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充分发挥资本流通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金融防控与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构建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鼓励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疆自贸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平台,与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局面,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依法在新疆自贸试验区设立银行、保险、证券等分支机构,以便为疆内外企业以及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国际化、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提高融资便利化水平,率先在乌鲁木齐片区、霍尔果斯片区探索市场主体融资新模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下基层、入企业,促进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自贸试验区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强化金融主动服务,鼓励支持各片区所在地市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依法以兼并重组、注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在自贸试验区内构建统一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3.鼓励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围绕新疆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需求探索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在大宗商品贸易、境外承包工程等领域探索建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高效便利的双边收付清算方式,引导中亚及周边国家大宗商品企业接受并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不断加强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应用,鼓励开展双边本币直接交易和现钞跨境调运。支持更多本地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面向新疆边境沿线8国提供交易结算服务。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去,与邻国金融机构合作,促进周边国家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互利共赢。

4.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联防联控机制,着力搭建覆盖全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安全网络体系。强化政府、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对金融信息的保护能力,在新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建立金融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新疆与国内的贸易可以继续依托现有的账户体系,保持境内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与国外的贸易活动以分设账户标识的方式,依法为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跨境资金结算、投融资汇兑等金融服务。对国内外贸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实行有条件、可调节的严格监管,通过金融账户隔离,建立资金“电子围网”,充分放大跨境金融合作创新效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梁炜昊.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23(11):23-31.

[3]项久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03):1-9,16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周文,白佶.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J].教学与研究,2023(09):26-39.

[6]郭春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当代世界,2024(04):16-22.

[7]张东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人民观察)[N].人民日报,2023-04-21(09).

[8]顾华详.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路径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4(02):68-82.

[9]顾华详.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24(03):1-16.

[10]王旭阳,肖金成,张燕燕.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态势、制约因素与未来展望[J].改革,2020(03):126-139.

[11]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N].新疆日报,2024-01-30(A04).

[12]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1).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5]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新疆日报,2020-09-27(A01).

[16]毕吉耀,张哲人,李慰,等.发挥开放引领作用 推动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2(11):75-82.

[17]耿丹丹,王晋,杨然.从边陲腹地走向“通江达海”[N].经济日报,2023-09-20(03).

[18]顾华详.数字经济赋能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J/OL].新疆社会科学,1-32[2024-04-01].https://link.cnki.net/urlid/65.1211.f.202404

01,1138.002.

[19]达潭枫.以制度型开放创新为核心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J].新疆社会科学,2024(01):97-106,165.

[20]许晨,王今朝,金志达.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转型过程中的战略探索——基于全球价值链批判视角[J].经济学家,2022(04):79-88.

[21]崔卫杰,马丁,山康宁.中国自贸试验区促进投资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国际贸易,2023(01):21-30.

[22]卢慧婷,达潭枫,何显辉.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新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金融创新支持问题探讨[J/OL].新疆社会科学,1-14[2024-05-21].https://link.cnki.net/urlid/65.1211.F.20240520.0922.002.

责任编辑:管仲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Xin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Liang Weihao" "Hou Xufu

(College of Marxism,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Xin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reflect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la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t its core, in expanding high-level opening up and promoting Xinjiang as a crucial strategic base for opening up to the west. Until recently, this pilot free trade zone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fruits in fostering Xinjiang’s expansion of foreign trade scale and optimizing its trade structure. However, numerous challenges still persist have constrain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 including internal issues of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low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operation, not optimized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rise of global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uncertain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ies. Given these circumstances, it is imperative to scientifically cope with the new external environmental norms, implement upgrading strateg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de policy, talent allocation,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financial services.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Xin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18:28:21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 02:18:59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北方经济(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