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分数”概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分析情境导入的理论基础,结合多个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化概念理解方面的优势.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导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分数”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而抽象的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情境导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将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导入法教授分数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情境导入法的理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这种方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1" 情境导入法的理论基础与分数概念的特点
情境导入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数学教育心理学.[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情境认知理论指出知识学习与情境密不可分,数学教育心理学也强调具体情境对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分数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多样性特点,是小学数学的重难点.它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表示等分、比例、商等多种含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包括受整数思维干扰混淆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缺乏单位分数概念等.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克服这些学习障碍.
2" 情境导入法在分数概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情境设计原则
在分数概念教学中运用情境导入法时,遵循合理的设计原则至关重要.首先,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如食物、购物等,使学生能够从已有经验出发理解新概念.其次,情境设计要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或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再次,情境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分数概念的核心特征,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分等.此外,情境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恰当把握难度.[2]最后,情境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后续的概念深化和拓展创造条件.
2.2" 分数概念引入的情境应用
2.2.1" “分享披萨”情境
“分享披萨”情境是引入分数概念的理想选择,因为它直观、生动,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准备纸板制作的圆形“披萨”模型,这种实物操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具体的认知表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四个同学平分一个披萨,每人得到多少”,这个问题自然引出了等分的概念.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证每人分到一样多,这一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数学思维.在学生尝试平分披萨后,教师适时引入“四分之一”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为了深化理解,教师改变披萨的数量,讨论“四分之二”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含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提问引导思考,并及时总结,引入准确的数学语言.
2.2.2" “折纸游戏”情境
“折纸游戏”情境为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教师准备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张,这不仅增加了视觉吸引力,也便于学生区分不同的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纸折成不同的等份,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这个过程强调了等分的重要性,是理解分数本质的关键.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比较不同分数代表的面积大小,这种直观的视觉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分数大小的直觉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如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比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等分的精确性,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比较得出结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大小关系,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3" 分数加减法的情境应用
2.3.1" “水果拼盘”情境
“水果拼盘”情境为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教师准备不同水果的图片或模型,每种水果代表不同的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制作水果拼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水果组成一个完整的拼盘.例如,计算三分之一的苹果加上三分之一的香蕉等于多少,这个问题自然引入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用实物或图示方法验证结果,这种直观的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本质是部分的合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到其他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如五分之二加五分之一.教师应当强调分母相同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通过具体的水果拼盘制作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还理解了这一规则背后的逻辑.
2.3.2" “挖矿游戏”情境
“挖矿游戏”情境为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场景.教师创设一个虚拟的矿山,不同的矿区代表不同分母的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矿工在甲矿区挖了二分之一的矿,在乙矿区挖了三分之一的矿,总共挖了多少”,这个问题自然引出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统一不同矿区的计量单位,这一步骤是为了引出通分的概念和必要性.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将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通分为六分之三和六分之二,来解释通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需要通分,以及如何进行通分.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步骤,即找最小公倍数—通分—计算.这种游戏化的情境不仅使抽象的通分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知,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4" 分数乘除法的情境应用
2.4.1" “缩放照片”情境
“缩放照片”情境为理解分数乘法提供了一个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教师准备可以缩放的数字照片或图片,这种视觉化的工具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照片尺寸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再缩小到现在的四分之三,最终是原来的多少”,这个问题自然引入了连续使用分数进行缩放的概念,即分数的连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绘图来理解这个连续缩放的过程.通过观察照片尺寸的变化,学生直观感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即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这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本质.教师还鼓励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子来解释分数乘法,如食谱的比例调整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2.4.2" “配制饮料”情境
“配制饮料”情境为理解分数除法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场景.教师准备不同容器和色水,模拟饮料配制过程,这种实物操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具体的认知表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两升浓缩果汁可以兑换五升饮料,那么四分之三升浓缩果汁可以兑换多少升饮料”,这个问题自然引入了分数除法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例关系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本质是比例关系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分数除法的概念和将其转化为乘法的方法.通过具体的配制过程,学生直观理解“除以一个分数等同于乘其倒数”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应强调单位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鼓励学生创造类似的实际问题,如调整食谱配方等,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分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3" 实施情境导入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情境选择的适切性
在实施情境导入教学时,情境选择的适切性至关重要.选择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易于理解和操作.[3]同时,选择的情境需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能够自然引出分数概念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情境,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此外,情境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良好的情境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2" 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在情境导入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索.适时的提问和点拨可以帮助学生聚焦关键概念,避免在复杂情境中迷失方向.[4]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促进深入思考.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节奏,既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又适时总结和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认知.良好的教师引导可以最大化情境导入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3" 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
情境导入教学不应孤立进行,而应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可以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提出假设,验证想法.[5]此外,情境导入后可以过渡到传统的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概念.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可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种方法的比重和顺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 结语
情境导入法在小学数学分数概念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分数概念的直观认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成功实施情境导入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握引导技巧,并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意义和有效的数学学习体验,为他们的数学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2024(1):38-39.
[2]陈玉珠.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3(7):37-38.
[3]朱玲玲.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3(6):76-78.
[4]孟子鑫.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3(20):128-131.
[5]赵一格.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4(1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