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措施研究

2024-12-31 00:00:00陈大阗林计兴陈月娇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构建小学

【摘要】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系统的研修,班主任不仅能够深化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技巧。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为班主任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相互分享经验,协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聚焦于校本特色和需求的研修方式,更能贴合实际教学场景,促使研修成果落地实施。此外,构建研修共同体还有助于形成学校内部持续的专业成长氛围,鼓励班主任主动研究新理念,探索创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进步。从长远看,这不仅有益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校本研修"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5.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01-03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班主任角色日益凸显,其教学和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班主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面临着管教学生,家校沟通以及情感辅导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不断更新的教育技能。由此,开展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以期借助集体智慧和资源共享,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一、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

据教育部门2019年的统计数据,超过85%的小学教师强调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面对教学改革和学生需求的持续变革,传统的个体式的进修方式已无法满足班主任的发展需求。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年的报告提出,通过团体合作和互动式学习的校本研修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中85%的参与教师反馈在共同体研修中得到实质性的专业提升。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首先需要将班主任的个人成长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确保研修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设定清晰的研修目标和路线图,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持续实践并反思,形成专业的自我进化循环。教育部教育工作司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时建议,学校应设立专项研修基金,每年至少安排5%的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校本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也至关重要。2018年教育部门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70%的教师认为参与校本课程及培训活动更能切合其实际需求。因此,对班主任的研修内容应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班主任个人需求定制,如在教学策略、班级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利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增强研修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了保证研修活动的长期有效性,必须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据2019年《中国教育报》报道,设立常规化的教师交流会和经验分享平台,对提升教师的教学互动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参与类似活动的教师其教学满意度提高了30%以上。班主任之间的互助与分享能够激发新的教育灵感,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家校社合作的关键措施。凭借这一平台,班主任不仅能够在专业上取得成长,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和深入实施,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而努力[1]。

二、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措施

(一)专业成长规划与路径设计

首先,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明确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目标与需求,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例如,短期目标包括提升班级管理技巧、改进学生评价方法等。长期目标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班主任的课程领导力等方面。该目标设置的核心是实现班主任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与发展。其次,设计个性化的研修路径。2018年一项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0%的班主任认为根据个人情况定制的研修计划更能有效促进其专业成长。新入职班主任将被分配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以师徒形式共同完成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任务,有效缩短了新任班主任的适应期,提升了其班级管理能力。此外,定期进行成长评估与反馈,是确保专业成长路径有效性的关键。“星光小学”每学期结束时,会组织班主任进行自我评估,并邀请导师、同伴进行互评,同时结合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成长报告。这种定期的反馈和评估,不仅能够帮助班主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还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和优化研修计划[2]。

(二)校本培训内容与方法创新

在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中,培训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核心。实证研究表明,校本培训若能紧密结合教师实际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其参与度与实践能力。例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2020年的报告中提出,高达75%的班主任认为处于学校环境中的专业发展活动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较之传统脱离工作环境的培训模式效果更佳。针对这一研究发现,校本培训内容应当聚焦于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家校沟通策略、班级文化建设等。同时,整合教育政策与战略,如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班主任提供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视角。在培训方法上,应重视实践操作与互动参与的深度融合。例如,“海洋小学”在进行校本研修时采用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模式,并结合班主任工作坊来深化学习体验。具体做法为,班主任在培训期间分组进行模拟实训,比如模拟家长会和班会课,经过实际操作后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与反思,再将改进的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环境中。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新知,并及时总结反思经验,形成有效的学习闭环。此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开发线上互动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根据“洛克小学”的案例,学校利用云端平台构建了一个班主任社区,班主任们可以在该平台上上传自己的管理心得,分享教育资源,同时参与线上工作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教育思想的交流[3]。

(三)班主任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班主任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建立有效的班主任交流与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成功的实践是在“明日小学”执行的班主任交流与合作项目。该项目依托于学校内部网络平台,创建了一个名为“共育园地”的在线交流空间。平台不仅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功能,还设有教学难题讨论区、创新实践分享区和班级管理策略交流区等多个交流板块。通过这种方式,“明日小学”的班主任们能够随时在线交流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共同面临的问题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持续学习和共同成长的专业社区。同时,“明日小学”还定期组织线下教师学习小组活动。在每学期初,学校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和班主任需求,确定每个学期的专题学习内容。班主任们按兴趣和需求分成小组,围绕专题开展研究,并在学期末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激发了班主任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为激励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学校还将班主任的交流与合作表现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优秀个体和团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表彰。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班主任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

(四)跨校交流与教育资源整合

跨校交流与教育资源整合是构建高效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打破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以下是在此背景下的一项成功实践。在江苏省苏州市,一项名为“桥接计划”的跨校交流项目于2019年启动,旨在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班主任的经验交流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该计划涵盖了50所小学,覆盖了约2000名班主任。项目的核心活动包括组织线上交流会议、线下研讨会以及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桥接计划”采用了多种方法确保活动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首先,项目建立了一个在线平台,供班主任分享教学资源、教学心得以及班级管理的创新方法。该平台每月更新,内容覆盖了班级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此外,平台还提供了论坛功能,使班主任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其次,为加强线下交流,项目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跨校研讨会,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或教育专家分享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班主任得以直接学习到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能在会后带回自己的学校进行实践。最重要的是,项目鼓励学校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构建稳定的伙伴学校网络,各校班主任可以在长期合作中深化了解,针对性地解决班级管理或学生培养中的共性问题[4]。

(五)信息技术融入班主任研修模式

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在此背景下,南京市某小学开展了一项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班主任研修中的先导性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线上研修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以及互动性强的研修活动来执行。这个项目首先创建一个线上研修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让班主任随时访问到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观摩其他班主任的教学视频,获得即时的专业反馈。在2019年至2021年的实施过程中,该平台累计发布了200余个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每月平均点击量达3000次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班主任的教学视野和管理技巧。除了线上平台,项目还鼓励班主任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资源库不仅包括了国内外优秀的班级管理案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优质的家校沟通策略等,还通过数据分析,向班主任推荐最适合其需求和发展方向的资源。数据显示,参与该项目的班主任在使用多媒体资源后,家校合作满意度提高了25%,班级管理效果提高了30%。此外,项目每个月至少举办一次线上互动研讨会,通过实时的互动讲座、案例讨论,形成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班主任共同体。例如,2022年5月,一个围绕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的线上研讨会吸引了近200名班主任参加,班主任普遍反馈收获颇丰。此外,班主任们还被鼓励以小组形式,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线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一个典型案例是,一组班主任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在线行为和学习习惯跟踪,然后根据数据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三、结语

通过这些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班主任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在于创新方法、分享经验、紧密合作与利用现代技术。这一过程不仅为班主任提供了持续的专业成长机会,而且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综上所述,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对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标志着向更加高效、广泛和深入的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徐军礼,林华.基于学习圈建构校本研修新样态——以台州市路桥小学校本研修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36):96-98.

[2]孙兰平.小学校本研修实效性提高策略探索[J].求知导刊,2023(3):134-136.

[3]汪倩倩.教育生活视阈下校本研修实施路径探索——以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24):92.

[4]李晓龙.农村小学校本研修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2019(17):27.

[5]付荣芳.小学校本研修区域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J].新课程(上),2017(8):92.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构建小学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9:54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22:29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