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12-31 00:00:00吴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肿瘤化疗综合性护理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榕江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11例(27.5%),其中消化道类不良反应最多,为5例(12.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22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分别为(18.56±3.31)min和(7.25±1.55)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别为(32.19±3.69)分和(36.12±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性护理;肿瘤化疗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120-05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当机体的正常细胞失去正常调控后,会出现异常增生,引发肿瘤[1]。肿瘤一般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未发生明显病变,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威胁较小,可以通过手术手段治愈。但当恶性肿瘤的细胞分化和增殖出现异常,细胞的正常生长失控,且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的特征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治疗肿瘤的方式有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2-3]。化疗是使用一些抗癌的药物杀死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浸润等,起到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但是化疗为非靶向性治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恶心、贫血、疼痛、严重消瘦、虚弱、脱发、呕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5]。研究表明,给予化疗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护理质量,在充分认知护理水平、实际情况、差距等前提下不断发现问题,探讨出现差距的原因等,持续性改进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另外,护理质量评价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及认同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6]。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榕江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9.1±6.0)岁,肿瘤类型,肺癌8例,肝癌8例,乳腺癌14例,鼻咽癌6例,其他种类4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7±6.2)岁;肿瘤类型,肺癌10例,肝癌8例,乳腺癌15例,鼻咽癌7例,其他种类4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恶性肿瘤[7-8];具备化疗的条件和身体指征;精神状态良好,无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配合医生的指导。

排除标准:未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其他化疗史;合并患有血液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不耐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化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等充分告知患者,并将相关知识予以宣教,同时根据患者的状态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指导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不食用或者少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补充高蛋白类食物。指导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及时与患者沟通,主动掌握患者的需求,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通过与患者谈心和交流帮助他们重建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9-11],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组建护理小组。根据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计划组建小组,成员共10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理人员8名。(2)确定指标。以肿瘤化疗、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组内讨论检索结果,根据入院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讨论,初步确定护理指标,形成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护理组织及管理、护理实践、化疗护理实践),二级指标14个(护理人员管理、培训教育、组织架构、护理日志撰写规范、感染处理操作规范及标准、护理操作规范及标准、病区划分及管理、化疗护理质量、伤口管理质量、肿瘤急症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安全、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三级指标35个(护理人员资质、肿瘤专科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护理人员考核、护理人员培训及培训效果考核、护理带教老师的资质、护理带教老师的管理、肿瘤化疗护理培训计划、肿瘤化疗护理培训制度、制度的实施、实施效果评价、科室中专科护理人员占比、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评估单书写、受益风险评估、不良事件处理管理、查对管理、输血管理、执行医嘱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医疗设备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手部卫生管理、职业防护管理、耐药管理、患者药物过敏管理、化疗流程管理、化疗患者记录管理、放疗记录规范、伤口护理制度及实施管理、肿瘤化疗急诊管理、肿瘤化疗患者健康教育、急救药品管理、患者压褥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满意度)。(3)组织专家咨询。组织专家论证已形成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专家讨论的结果进行体系的修改、完善,确定最终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护理组织及管理、护理实践、化疗护理实践),二级指标10个(护理人员管理、培训教育、护理日志撰写规范、感染处理操作规范及标准、护理操作规范及标准、病区划分及管理、化疗护理质量、伤口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三级指标30个(护理人员资质、肿瘤专科床位和护理人员比例、护理人员考核、护理人员培训及培训效果考核、护理带教老师的资质、肿瘤化疗护理培训计划、肿瘤化疗护理培训制度、制度的实施、实施效果评价、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评估单书写、受益风险评估、不良事件处理管理、查对管理、输血管理、执行医嘱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医疗设备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手部卫生管理、患者药物过敏管理、化疗流程管理、化疗患者记录管理、伤口护理制度及实施管理、肿瘤化疗急诊管理、肿瘤化疗患者健康教育、急救药品管理、患者压褥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满意度)。(4)依据已经确立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护理干预,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实施护理干预。饮食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和解释说明,注意饮食摄入的科学性和营养均衡性,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食用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瘦肉、坚果、鸡蛋等,减少贫血情况的发生。另外,补充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多食用富含钾元素的水果,比如香蕉、无花果、桃子等。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多喝温水,避免饮用饮料、咖啡等。护理人员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摄入状况,并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方案。日常休息方面,要求患者化疗期间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采用侧卧位,通过弯腰屈膝等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在病房周围注意设置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损伤等事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强度适宜的下床活动,以增强机体耐受力。若患者出现皮肤的损害或者脱发等情况,应注意对头皮的保护,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护用品,防止进一步伤害。安排活动,比如观看幽默视频、漫画、治愈者经历分享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消极紧张的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疾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情绪平复后,开展与肿瘤化疗相关的健康教育。为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一对一口头宣教、观看视频、分发学习材料、病友互动、成功经验分享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宣教方式,保证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掌握护理基本原则,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并发症的处理方面,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和化疗药物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如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等,或者骨髓抑制,比如白细胞下降、贫血、皮肤黏膜的瘀斑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损伤或者呼吸困难、咳嗽等,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主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积极给予对症处理,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消化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睡眠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差异,以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为指标。(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12]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包括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心理状态。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5)治疗满意度。采用榕江县人民医院自拟的满意度量表对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 3。

2.4 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治疗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化疗是目前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通过化学药物的药理作用对癌细胞的生殖进行移植,阻止其分化转移进程,进而杀死癌细胞,治疗肿瘤。化疗治疗范围广,对于原位癌、转移癌等均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化疗药物不但攻击癌细胞,对于患者原有的正常细胞也会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进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在肿瘤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饮食结构,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轻不良反应。马莉丹等[12]研究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韩洋等[13]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朱曼晨等[14]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显著。基于同行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重点探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生活质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时间分别为(18.56±3.31)min和(7.25±1.55)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可以明确护理过程中的关注点,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对于综合性护理过程进行定量管理,提高护理效果,并对护理质量严格把关,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已形成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针对护理人员培训、带教、考核和化疗护理操作要求等均有明确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充分宣教,帮助患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营养摄入水平,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说明患者对于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接受度较高,普遍满意该研究结果,与同行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少、样本选择可能存在偏倚等不足,有待后续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1] 浦凤燕,郑叶平,王宋超.胃肠道肿瘤化疗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1,20(12):11-15.

[2] 林淑华,林珊妹,李丽婵,等.“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8):127-129.

[3] 徐艳敏.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48,155.

[4] 赖秋华,庄家芳,卢晓.综合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98-102.

[5] 顾娇娇,张慧玲,金子,等.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肝癌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全科护理,2022,20(23):3181-3185.

[6] 吴光峰,林金凤,黄凤,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3):110-111.

[7] 陶燕.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6):97.

[8] 顾玲俐,张晓菊,陆箴琦,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上海护理,2019,19(2):5-8.

[9] 缪丹丹,郭烘宇,米雪纯,等.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51-54.

[10] 冯蕊,陈媛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29-130.

[11] 吴尚茹,郑雯,王霞.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2):2499-2506.

[12] 马莉丹.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6):1046-1048.

[13] 韩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7):865-866.

[14] 朱曼晨,朱丽娜,杨莹.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4):538-540.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肿瘤化疗综合性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40例血糖检测及其控制的影响
托烷司琼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45例
肿瘤化疗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综合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预防效果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益比奥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2015年27期)2015-08-27 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