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2024-12-31 00:00:00汤一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9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变化、黄疸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80.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黄疸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2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均有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效果确切,能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缩短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可靠。

【关键词】 婴儿母乳性黄疸;茵栀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总胆红素;免疫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143-04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2.17

婴儿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母乳喂养期间所引发的黄疸,一般不会影响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且在母乳喂养期过后黄疸可自行消退,故而过去临床认为无需治疗[1]。但近几年,婴儿母乳性黄疸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临床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婴儿母乳性黄疸易诱发高胆红素血症,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患儿听力异常或诱发脑干听觉电位异常反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甚至还会损伤患儿的心脏或肝脏,对患儿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2]。药物治疗是临床目前用于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见方法,常见药物为茵栀黄口服液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前者属于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后者主要由四联活菌组成,可为患儿补充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维生素[3]。鉴于此,本研究对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在常规蓝光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单一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及联合茵栀黄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2年9月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日龄7~14 d,平均(11.42±0.22)d;体质量2.5~4.6 kg,平均(3.32±0.12)kg。观察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日龄7~15 d,平均(11.51±0.18)d;体质量2.5~4.8 kg,平均(3.48±0.16)kg。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第8版)》[4]中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不经过治疗或干预可自愈;存在巩膜或皮肤黄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超过

15 mg/dL。

排除标准:代谢功能紊乱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早产儿。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蓝光治疗,将婴儿佩戴眼罩后置于蓝光治疗箱内,蓝光波长425~475 mm,箱内温度30~32 ℃,湿度55%~65%,照射8 h后休息6 h,然后重复照射,以加快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规格1 g×10袋)治疗,0.5 g/次,温水冲服,2次/d。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规格10 mL)治疗,3 mL/次,3次/d。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为皮肤与巩膜的黄疸完全消退,TBIL水平在120 μmol/L以下且肝功能指标水平正常;有效为皮肤与巩膜的黄疸基本消退,TBIL水平在120~170 μmol/L且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黄疸症状均未消退,TBIL水平在170 μmol/L以上且肝功能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TBIL水平。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集患儿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4 000 r/min,3 min)取上清液,置于-70 ℃冰箱冷藏备用,采用钒酸氧化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试剂盒检测患儿的TBIL水平,仪器选择Cobas e41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仪。(3)记录2组患儿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4)免疫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采

集患儿晨起空腹3 mL肘静脉血置于生化抗凝试管中,

3 000 r/min离心15 min,随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中储存待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包括血清IgG、IgM和IgA,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包括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5)记录患儿皮疹、呕吐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2.2 TBIL变化、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治疗前,2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BIL水平更低,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2。

2.3 体液免疫指标变化

治疗前,2组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2.4 细胞免疫指标变化

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皮疹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发生皮疹1例、呕吐

1例、发热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4/40)。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

3 讨论

婴儿母乳性黄疸多发于新生儿出生7 d后,发生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增加有关[5]。相关研究表明[6],目前部分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在肠道内会使得肠葡萄糖醛酸无法与胆红素结合,导致肠道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从而增加婴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一般情况下,婴儿母乳性黄疸可在结束母乳后消退,临床通常会建议暂时停止母乳喂养。这样做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部分家属配合度不高,导致黄疸反复发作,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患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危害患儿身心健康[7]。因此,还需结合有效的药物治疗。

茵栀黄口服液主要由茵陈、黄芩、栀子等药物组成,其中茵陈具有解毒、利湿退黄、保肝等作用,黄芩和栀子均能清热解毒,诸药共奏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效,在黄疸治疗中可发挥出显著效果[8]。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属于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其成分中富含了婴儿成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是临床近几年常用于治疗黄疸的药物[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基础上,相较于接受单独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的患儿而言,接受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更高,且TBIL水平更低,黄疸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这说明,茵栀黄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TBIL水平下降和黄疸症状消退,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原因,茵栀黄可以充分提升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有效预防肝细胞变性坏死,并调节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进而增强肝脏排毒功能,使得胆红素大量排出[10]。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进入机体后可促进患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蠕动,增加患儿排便次数,使得肠道内的胆红素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有助于加快黄疸症状消退[11]。应用茵栀黄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可发挥出协同的作用,有助于胆红素排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指出[12],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存在密切联系,胆红素水平越高,游离胆红素则会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干扰细胞代谢,使得免疫活性细胞的针对抗原反应、抗原刺激细胞分化紊乱,阻碍蛋白转运,促使特异性抗体无法产生,导致免疫抑制明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茵栀黄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茵栀黄口服液进入人体后可以促使胆汁酸分泌,从而减少胆红素在肝肠的循环,并促使胆管扩张,促进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速度,维持肠道生态平衡,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力的目的。应用茵栀黄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增强2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加快胆红素、胆汁酸代谢,不仅能够避免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而损伤肝脏,还能够促使肝细胞生成,有助于进一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增强患儿免疫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观察发现,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不会增加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有效保障患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婴儿母乳性黄疸患儿联合使用茵栀黄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不仅能促使患儿的TBIL水平下降,还能有效调节患儿的免疫能力,加快患儿身体康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蔡金美.母乳性黄疸应用茵栀黄颗粒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43-45.

[2] 曲倩文,陈勇,周波,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7):31-34.

[3] 彭研献,董晓斐,周娅微,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9):3748-3751,3800.

[4]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5.

[5] 李永红.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3):2915-2917.

[6] 董蓓蓓,杨凡,闫红.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J].临床研究,2020,28(1):142-144.

[7] KOTCHARIT P,CHONGSRISAWAT V,CHATPROEDPRAI S.Prevalence and time course of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liver enzymes in otherwise healthy Thai infants with breast milk jaundice:a cohort study[J].Asian Biomed,2020,14(2):67-73.

[8] 张蓉,陈叶梅,吴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学,2021,27(35):64-66.

[9] 李新,李彤.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3):253-255.

[10] 郑玉灿,林谦,夏晨.王氏保赤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佐治婴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比较[J].上海医药,2020,41(7):28-30,45.

[11] 王威,谢春山.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0):154-156.

[12] 蔡金美.母乳性黄疸应用茵栀黄颗粒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43-45.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分析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利妥昔单抗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