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6-05-04 09:23聂艳霞张志彪任小晶刘小洁段菲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

聂艳霞?张志彪?任小晶?刘小洁?段菲菲

【摘要】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 用药4周,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CD20+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20+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Tregs水平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淋巴细胞、诱导Tregs水平上调, 促进机体重建外周免疫耐受达到治疗效果。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8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临床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症状为远端皮肤瘀斑、牙龈鼻腔出血、口腔黏膜血泡、乏力等[1]。近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逐渐深入, 利妥昔单抗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2], 作者为研究利妥昔单抗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30例患儿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30例, 均经临床诊断及血常规、抗血小板抗体测定确诊, 符合《小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3]中诊断标准, 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出血、乏力等症状, 排除年龄>16岁、接受脾切除治疗、肝肾严重疾病及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按照随机法将上述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 女6例, 年龄3~16岁, 平均年龄(8.2±3.1)岁;对照组中男8例, 女7例, 年龄3~16岁, 平均年龄(8.4±3.4)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0.3~0.5 mg/kg连服4 d, 随后强的松4~8 mg/kg继续服用并视病情逐渐减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 375 mg/m2, 体表面积<1.07 m2者100 mg/次, 1次/周, 按照上述给药方式持续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检测患儿血小板(BPC)计数用于评价疗效, 显效:出血症状消失, BPC计数≥100×109/L;有效:出血症状显著改善, BPC计数增加2倍以上或≥30×109/L;无效:出血症状未见好转, BPC计数<30×109/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儿外周血CD20+细胞及Tregs细胞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8例, 有效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例, 有效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20+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Tregs水平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发病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相关, 诸多学者研究显示该类患者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异常[4, 5], 患者体内存在致病性、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 可导致T淋巴细胞耐受缺失。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结合CD20抗原, 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达到清除B淋巴细胞的作用。

孙梅等[6]报道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细胞功能活跃, 具有CD19、CD20增高现象, 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能显著降低CD19、CD2水平。CD20分子主要参与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降低CD20+, 减少B淋巴细胞。李振宇等[7]指出T细胞异常可导致B细胞激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存在Tregs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 Tregs对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 其研究中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者Tregs水平上调显著, 且长期疗效较好。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20、Tregs水平分别为(1.5±1.8)%、(4.6±1.7)%, 与对照组治疗后CD20及Tregs改善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淋巴细胞后诱导Tregs水平上调, 促进机体重建外周免疫耐受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燕, 王晓敏, 毛敏, 等.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 33(3):204-206.

[2] 卢瑞南, 陆化, 范磊, 等.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疗效.江苏医药, 2013, 39(17):2039-2041.

[3] 陈树宝.小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588.

[4] 刘凌, 周旭红, 庞缨, 等.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6):127-129, 132.

[5] 阳文捷, 林金盈, 黄向英, 等.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4, 43(9):1081-1082.

[6] 孙梅, 闪丹, 顾蔚, 等.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B细胞抗原CD19、CD20、CD80、CD86表达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35(12):1111-1114.

[7] 李振宇, 李德鹏, 闫志凌, 等.不同治疗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 34(6):478-481.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分析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
研究谷氨酰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