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辛星刘慧朱小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肺功能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心胸外科6楼病区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心胸外科5楼病区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心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第1秒末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术后恢复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VC、FEV1、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C、FEV1、M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降低VAS评分,提高镇痛效果,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优异,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肺叶切除术;肺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98-04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临床治疗早期肺癌时通常需要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干预措施,其中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在近年临床手术治疗中比较常见。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成为外科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案[1]。临床治疗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优势明显,有助于减小创伤,切口比较短,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需求[2]。胸腔镜术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术中创伤、术后疼痛等,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术后患者开展康复训练,需要针对性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多学科协作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借助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最优护理干预方案,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3]。本研究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分析这种模式对患者术后恢复和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心胸外科6楼病区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心胸外科5楼病区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31~73岁,平均(57.74±2.9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7 kg/m2,平均(24.01±1.19)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4](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28例,Ⅲ级9例;病灶位置,右肺27例,左肺23例;肿瘤分期,Ⅰ期19例,Ⅱ期24例,Ⅲ期7例;病灶直径2~6 cm,平均(3.49±0.68)cm。观察组

年龄32~71岁,平均(58.13±3.14)岁;BMI 20~

26 kg/m2,平均(24.86±1.25)kg/m2;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30例,Ⅲ级7例;病灶位置,右肺29例,左肺21例;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24例,Ⅲ期6例;病灶直径2~5 cm,平均(3.41±0.62)cm。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变局限于肺叶内,满足胸腔镜治疗需求;ASA分级Ⅰ级—Ⅲ级。

排除标准:有胸腔积液病史,接受过胸腹部手术治疗;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代谢异常、免疫紊乱。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术开展前,需要做好检查、备皮等工作。术前6 h,指导患者禁食。术前2 h,指导患者禁水。禁水前,可以让患者服用糖水和一些果汁(无渣)补充能量。术中,保持无菌操作环境。麻醉清醒后,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可合理使用镇痛泵对患者进行镇痛干预,直到疼痛耐受后停药。术后,关注患者的体征,维护导管,防止并发症,嘱咐患者早期进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开展早期活动。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

构建多学科疼痛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肿瘤外科医生、康复师、麻醉师、心理医师和管理小组。麻醉师和外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手术流程、过敏和体质量等),合理制定麻醉用药方案,明确给药剂量和速率等。心理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康复医师对患者加强关注,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效果,针对性制定康复方案。护理人员需要结合医师提出的要求,及时收集患者资料并反馈信息,有效采取护理干预。

执行多学科镇痛方案。(1)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与麻醉师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向患者说明术中所需用药方案和药理作用,告知患者所用麻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向患者说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心理医师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分析患者为何产生不良情绪,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对存在不良情绪患者采用镇静镇痛药物进行干预。(2)术中。麻醉师根据麻醉方案开展手术麻醉,外科医生按照微创原则及时开展手术操作。完成手术前,麻醉师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有效采用长效阿片类药。术中需要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5 ℃左右,所需输液、冲洗液等加温后再使用。(3)术后。麻醉清醒后,借助量表有效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严重疼痛者可服用阿片类药物,采用常规镇痛泵自控镇痛或者对患者注射镇痛药物。

调整镇痛用药方案。心理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冥想、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疼痛注意力。麻醉清醒后,评估患者的术后情况和疼痛程度,确定康复训练方案。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咳嗽和呼吸方法,预防并发症。在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强度。鼓励患者及时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借助VAS量表[5]进行评价,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2)肺功能。采用CHEST肺功能测试仪(南京奥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的肺功能,包括VC、FEV1、MVV。(3)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4)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肺不张、尿潴留、呼吸衰竭、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2组患者的VC、FEV1、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VC、FEV1、MVV比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C、FEV1、MV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治疗早中期肺癌患者通常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该手术方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疼痛是围手术期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容易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引发并发症[6]。重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围术期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麻醉医师制定镇痛方案,护理人员执行方案。这种管理方法相对简单,麻醉医师通常不会与患者沟通,不能准确、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镇痛效果也不理想[7]。因此,需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随着临床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重视,这种模式逐渐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在围术期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进行镇痛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时,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协同管理[8],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需求等,有效制定专业、科学的镇痛方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助于减小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疼痛程度、术后拔管、首次排气、术后住院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若患者完成手术后长期卧床,容易降低肺顺适应性,还会减弱呼吸道纤毛运动,无法满足患者痰液排出需求,继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容易影响肺功能,造成肺功能损伤。采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镇痛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持续疼痛时间,减少镇痛用药量,有助于降低恶心、恶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疼痛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器官损伤、手术切口、刺激情况等,还受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9]。在疼痛管理中,将麻醉医师、心理医师、外科医师和康复医师等联合起来构建小组,借助多学科协作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联合制定镇痛用药方案,能够满足围术期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有助于减少恶心、呕吐、肺不张等并发症[10]。心理情绪是加重患者疼痛的原因之一。术前、术后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有助于减少围术期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术中需要遵守微创操作的原则,满足患者的保温护理需求,减少手术刺激和冷刺激,有助于缓解疼痛。术后采用常规镇痛泵自控镇痛[1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加用镇痛药物,也可以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保持冥想,转移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康复医师结合患者疼痛情况,合理制定镇痛方法,避免早期活动不当而加剧疼痛。护理人员结合医师嘱咐,合理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咳嗽和呼吸方法,减少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满足患者的预后需求[12]。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保护患者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仲佳.《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1》更新要点解读[J].实用肿瘤杂志,2022,37(1):8-15.

[2] 翟振州,赵军,李畅,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肺容积减少与患者肺功能丢失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22,25(1):21-25.

[3] 丁艺,粟胜勇,林雅丽,等.电针内关穴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6):598-602.

[4] 金亮,玉红,毛文杰,等.通气模式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2):211-218.

[5] 高从荣,裴韶华,岳晖,等.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对单孔腔镜肺叶切除与全麻传统多孔腔镜肺叶切除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102-1105.

[6] JI R,XU Z,CHEN H,et al.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exhibiting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fter pulmonary lobectomy:case series[J].BMC Neurology,2022,22(1):1-6.

[7] 纳迪尔·伊敏,陆周一,白赟彪,等.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术后患者肺功能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38(1):1-4.

[8] 周研,张建平,耿仲伟,等.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3):198-201.

[9] SMITH A,WALI A,KARAPANAGIOTOU E M,et al.Salvage pulmonary resection in stages Ⅲb-Ⅳ lung cancer after treatment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J Surg Oncol,2022,125(2):290-298.

[10] 周瑜,代俊超,毕小波.超声引导联合全身麻醉对高龄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4):174-179.

[11] 张晓敏,贾彤,姚杰,等.布托啡诺混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10):1189-1192.

[12] 王伟,郭彬彬,王可兵.益气通腑中药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68-170.

(编辑:张兴亚)

猜你喜欢
肺叶切除术肺功能
上海市虹桥街道居民肺功能调查
上海医药(2016年22期)2016-12-13 11:48:07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7:06:22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不同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对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13:01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研究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