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4-12-31 00:00:00杨琳曾莎王丽仁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2期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2例AMI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行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的32例AMI患者为观察组,记录2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lt;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患者发病后1~6 d cTnⅠ水平均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Plt;0.05),但组间各时间点cTn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患者cTnⅠ第1峰时间和第2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可加速AMI患者病情转归,实现护理服务的优化改进。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精细化护理;床旁肌钙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122-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AMI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病情变化快,入院后要求严密监测病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对AMI的护理工作进行优化改进也是临床近年研究的热点[1]。cTnⅠ是心肌特异性调节蛋白,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时,cTnⅠ可经破损的细胞膜进入细胞间质,从而进入血液循环,其血清水平是判断AMI心肌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2]。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系统可在15 min内定量分析血清cTnⅠ水平,具有操作简便、检测迅速等优点,在AMI病情观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AMI常规护理考虑急性期患者心肌损伤严重,要求早期绝对卧床,并完全安静休息,但长期卧床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阻碍患者病情转归。近年有研究指出[4],早期下床活动更有利于AMI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然而,何时为最佳下床活动时间点尚无统一结论。对此,本研究采用血清cTnⅠ变化判断患者活动时间点,制定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为AMI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开始推行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方案,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的AMI患者和2021年6月—2022年5月行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的AMI患者各32例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6~80岁,平均(58.91±7.3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5~17 h,平均(10.27±2.20)h。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4~79岁,平均(59.54±7.0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18 h,平均(10.69±2.44)h。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5]制定的AMI诊断标准;行AMI常规内科治疗;年龄18~80岁;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整;无精神疾病及药物滥用史。

排除标准:入院就诊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gt;180 mmHg/105 mmHg,1 mmHg=0.133 kPa)、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脏瓣膜病、左束支传导阻滞疾病者;伴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神经、肌肉或运功系统功能障碍者;视听障碍等正常沟通能力受限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维持静脉通路、有效吸氧、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入院后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隔2~3 h翻身1次,保持病房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第2天和第3天在床上行被动活动,利用升降床协助患者坐起,坐起时间以患者能耐受的时间为宜(60 min左右),2~3次/d;第4天和第5天在床上主动活动,比如洗漱、穿衣等,出现胸闷、气促、心律失常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第6天后下床活动,以下床站立、沿着病床慢走、病房内散步逐渐增加活动量,下床活动要求有家属陪同,出现气促等异常症状时停止活动或减少活动量。

观察组行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维持静脉通路、有效吸氧、健康宣教等常规干预;在发病后的20 h、24 h、48 h及此后隔日1次,行床旁肌钙快速检测,记录各时间点cTnⅠ水平,根据cTnⅠ在AMI中的双峰样改变特点,在第1峰到达前需绝对卧床休息,定时协助翻身,每隔2~3 h翻身1次,在此期间需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强调肢体和心理平稳的重要性,嘱咐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避免患者因不适和陌生环境而躁动不安;第1峰后的平台期可在床上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初次由护士指导行坐起、穿衣等活动,之后由患者家属辅助完成,并告知在患者出现气促、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立刻停止并通知医护人员;在第2峰到达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先在床边站立5~10 min,接着引导患者床边坐着休息0.5~1.0 h/次,2~3次/d,之后协助患者在病房内散步10~20 min/次,2~3次/d,逐渐增加下床活动量。在此期间联合患者家属共同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通过表扬、肯定的方式促使患者主动活动。重复检测cTnⅠ可能会增加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需要操作人员予以解释说明及安抚,告知患者该检测为定时项目,是用来观察病情进展的客观指标,并非因为病情加重,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向患者强调积极配合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注意需使用温和、易懂的语言说明,比如“您的病情比较稳定,听医生、护士的话,预计几天就能下床活动,不久就能出院了”等。

1.3 观察指标

(1)病情转归情况。记录2组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上述各时间的记录以入院为起点)。(2)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等。(3)住院期间cTnⅠ水平变化。记录2组发病后1 d、2 d、4 d、6 d时cTnⅠ水平,及第1峰时间、第2峰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观察组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lt;0.05),见表1。

2.2 2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2。

2.3 2组住院期间cTnⅠ变化情况

2组发病后1~6 d cTnⅠ水平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Plt;0.05),但组间各时间点cTn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cTnⅠ第1峰时间和第2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表4。

3 讨论

cTnⅠ作为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在AMI中的变化常呈双峰样,第1峰主要因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而大量释放,第2峰主要因心肌纤维缓慢降解后心肌细胞中原本不可溶性的cTnⅠ释放入血[6]。本研究中,2组AMI患者发病后1~6 d cTnⅠ水平均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cTnⅠ水平第1峰时间和第2峰时间分别在发病后第1天、第4天,与AMI心肌损伤特点一致[7]。因此,分析AMI发病后cTnⅠ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状况有积极作用。此外,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系统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了cTnⅠ水平快速、简便、定量评估[8]。因此,通过床旁肌钙快速检测能迅速评估AMI患者的病情。

既往AMI的护理是以入院时间为指导,如入院第1天绝对卧床等,并未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9]。因此,优化AMI护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的护理干预策略有其必要性。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确、完整护理的科学细化护理方案,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和不足,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0]。本研究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制定AMI患者入院后的活动计划,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为AMI患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加速AMI患者病情转归,推测为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以cTnⅠ水平变化为基础的指导较传统以入院时间为基础的指导更为及时、准确,比如以cTnⅠ水平第

1峰时间指导绝对卧床时间,一般在发病后24 h出现第1峰,经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系统判断cTnⅠ水平的变化趋势,患者的发病至就诊时间常超过12 h,故在入院24 h前即可解除绝对卧床,较传统入院时间线更早。(2)cTnⅠ水平第2峰一般为发病后4 d,确定该峰值到达后即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也较传统的入院后5 d下床活动时间更早。(3)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条件下,尽快恢复活动是促进AMI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环节,故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住院时间也更短。

既往临床认为,AMI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加患者的心肺负担,不利于病情转归。但近年研究显示[11-12],长期卧床会影响患者的心情和睡眠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患者血液里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增加心室颤动发生的风险,早期下床活动则可避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本研究中,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考虑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为单一医疗机构的病例,缺乏代表性,导致检验效能偏低有关。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是否能通过提早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还需后续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的论证。

另外,AMI作为急危重症,患者面临死亡威胁常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也有其必要性[13]。本研究基于cTnⅠ双峰样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比如第1峰到达前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家属情感支持;第2峰到达后下床活动期间,联合家属共同鼓励患者,完善心理护理。然而,由于AMI疾病的急、快等特殊性,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心理问卷调查不合理且实行难度大,故未对各时间点的心理状态做细化评估,仅将心理干预用于常规护治操作中。后续研究可对AMI患者出院时及(或)入院时行简短的心理问卷调查,评估其心理状态,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综上所述,基于床旁肌钙快速检测的精细化护理,可以为AMI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病情转归,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细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精细化护理在PPH术的体会
真菌性阴道炎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
今日健康(2016年7期)2017-04-12 18:13:26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作用
今日健康(2016年7期)2017-04-12 01:13:37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护理体会
综合护理对老年股骨径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精细化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4:29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6:30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9:54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