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胃肠功能 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宋明华吴林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2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摘要】 目的 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T-tube choledochotomy,LCBDE)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于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将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LC联合LCBDE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 d后胃肠功能和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lt;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lt;0.05);术后3 d,2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lt;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lt;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用LC联合LCBDE的术中情况更佳,有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帮助术后胃肠功能、肝功能得到更好地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043-03"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657.4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管病变。胆囊结石使胆汁淤积,长期刺激胆囊壁可导致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可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甚至引发恶性肿瘤[1-2]。临床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方案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或胆囊结石较大者[3]。开腹手术治疗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生活影响较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腹腔镜技术亦应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中。腹腔镜手术根据手术次数分为“序贯法”及“一步法”,前者需进行2次手术治疗,后者仅需1次手术。“一步法”是指在一次手术中实施LC联合LCBDE,相较“序贯法”造成的创伤更小,临床效果较好[4-5]。本研究旨在探讨LC联合LCBDE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于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将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LC联合LCBDE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符合诊断标准[6]者;年龄gt;18岁;符合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肝癌或肝硬化者;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存在腹部手术史者;肥胖者,合并凝血或免疫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手术医师在患者右侧肋缘下斜做一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0 cm左右,随后逐层切开各层腹壁,分离组织,暴露术野。在术野下先切除胆囊,在胆总管前壁行一切口,切口约2.0 cm,从切口处插入胆道镜对胆管情况进行观察,使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加压注射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胆总管,放置T管,使用3-0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切口,确定无胆瘘,再放置1根16~20F的腹腔引流管,逐层缝合创口。

观察组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手术医师于患者脐下切口建立气腹,随后置入腹腔镜观察患者胆囊情况,先切除胆囊,后用超声刀离断相关血管。辨认胆总管后切开胆总管前壁,插入胆道镜,使用取石网取石,若结石较大则激光碎石后取出。取石结束后在胆总管内放置合适的T管引流,使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并确定无胆瘘。

2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3周行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管无异常后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采集

2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GAS、MOT、VIP水平。(3)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术前、术后3 d的GGT、ALT、TBIL水平,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差异。(4)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lt;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比较

术前,2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3 d,2组患者GAS、MOT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lt;0.05);术后

3 d,2组患者VI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lt;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

术前,2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3 d,2组患者GGT、ALT、TBIL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lt;0.05),见表4。

2.4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见表5。

3 讨论

胆结石又名为胆石症,是胆囊和(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结石发生与胆汁过饱和、胆固醇沉淀、肝胆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在疾病初期仅表现为轻微且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随着胆结石增长,患者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胆绞痛等症状[7-8]。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患者多数合并胆总管结石,其原因主要与胆囊结石下降进入胆管并停留于胆管有关[9]。开腹手术操作简单、可充分暴露术野,手术医师能彻底清除胆结石,但该术式造成创伤较大,可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延长[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更佳,其原因在于LC联合LCBDE节省开腹、关腹时间,手术创伤更小,术中组织暴露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研究证实,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1]。

本研究结果显示,LC联合LCBDE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更小。LC联合LCBDE在密闭腹腔内进行,充分避免患者胃肠道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更小,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此前有研究证实[12],腹腔镜手术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肝胆损伤程度更低。其原因可能为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可减轻手术引发的机体炎症,有助于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LC联合LCBDE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LC联合LCBDE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肝功能早期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44例临床观察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螺旋CT平扫在胆囊结石成分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
螺旋CT鉴别诊断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