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2024-12-31 00:00:00张德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8期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业财融合事业单位

[摘 要]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是支持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整合,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业务与财务工作开展效率,推动事业单位良好发展。当前,事业单位在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业财一体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问题提出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业财融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8.026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8-00-03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各类数据信息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这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必须要实现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从而为自身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当前,事业单位在业财一体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处理和解决。

1 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概述

1.1 业财一体化概念

业财一体化是指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的一种管理模式,它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有机结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同步,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业财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打破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壁垒,使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事后记账的角色,还要深度参与到业务运作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把控点前移。在业财一体化模式下,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不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业务活动的发生会自动触发相应的财务记录和处理操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业财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事业单位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同步,减小数据重复录入和人工传递所带来的误差。这种整合使得业务活动与财务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形成高效、流畅的管理链条,提高单位整体运营效率。其次,业财一体化建设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财务数据往往滞后于业务活动,导致决策依据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而在业财一体化模式下,管理层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业务和财务数据,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对事业单位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再次,业财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内控水平[1]。通过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事业单位可以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风险和漏洞。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还能提升其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最后,业财一体化建设还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实时、准确的财务与业务数据能为内部和外部审计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这对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2 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的问题

2.1 数据集成难度较大

首先,数据来源多样且分散。事业单位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常分布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中,如人力资源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数据无缝对接和集成。其次,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格式和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数据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转换和清洗工作,增加了数据集成的工作量。再次,缺乏专业的数据管理和技术支持。事业单位通常在数据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人员负责数据集成工作。现有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复杂的数据集成需求,进一步制约了业财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最后,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严重。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据集成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机密和敏感的信息,如财务数据、个人信息等[2]。如何确保数据在集成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 业财一体化意识淡薄

首先,管理层重视度不足。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业财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纳入单位发展的战略规划中。缺乏高层的重视和支持,导致相关资源的投入不足,业财一体化的推进力度不够,影响了业财一体化建设整体进程。其次,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意识不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合作意识。业务部门专注于业务目标的实现,而财务部门关注财务报告和核算,二者之间缺乏统一的目标。这种割裂的管理模式使得业财一体化建设难以顺利推进。最后,职工对业财一体化的认识不足。许多事业单位的职工对业财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缺乏了解,认为这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改革,而忽视了其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不足,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对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不高,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2.3 业财复合型人才不足

首先,现有人员结构单一,专业分工明确但缺乏交叉性。事业单位内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通常分属不同部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差异较大。业务人员多专注于具体业务流程和操作,缺乏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人员侧重于财务核算和报告,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这种单一的人员结构导致单位缺乏能够兼顾业务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侧重于单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业财融合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缺乏针对业财一体化的系统培训,导致职工无法全面掌握业务和财务知识。同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职工难以在职业生涯中有意识地学习新技能。事业单位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难以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和提升业财融合能力的动力。即使有部分职工具备业务和财务技能,也可能因缺乏合适的岗位和晋升机会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人才市场供应不足。当前,市场上具备业财一体化建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尤其是具有公共管理背景和业财一体化建设经验的人才。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难以找到既懂业务又懂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

2.4 业财一体化建设信息化水平较低

首先,信息系统的功能单一且不完善。许多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系统仅能满足单一业务功能,缺乏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集成功能。这种局限性导致业务和财务数据难以同步和实时共享,影响了业财一体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其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互通性。目前,事业单位内常常存在多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数据接口不统一,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数据流通。系统之间的孤立运行使得数据整合和业务流程的协同管理变得困难,制约了业财一体化的推进[3]。再次,数据处理能力不足。事业单位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支持大规模、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需求,尤其是在数据量大、数据处理过程复杂的情况下,系统性能和处理速度难以满足业财一体化的要求。最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缺乏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无法为业财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仅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限制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 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3.1 推动数据接口标准化,降低数据集成难度

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和财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规范,确保各系统在数据交换过程中格式统一、标准一致。事业单位应通过规范的数据接口标准,增强系统间的数据兼容性,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无缝传输和集成[4]。其次,推进系统接口的标准化改造。对现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按照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进行调整,确保各系统能够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新引进的信息系统和软件要符合既定的接口标准,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再次,加强跨部门合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由信息技术部门牵头,联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推进数据接口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数据接口标准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数据接口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治理机制。完善数据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在数据接口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管理机制,定期监控和评估数据接口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集成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3.2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人员业财一体化意识

首先,开展专题培训并举办宣讲活动。事业单位要组织系统性的业财一体化培训,针对不同层级和部门的职工进行分层次、分专题的培训,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理解业财一体化的理念、重要性,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式增强培训的效果。同时,定期举办业财一体化主题宣讲会、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成功实施业财一体化的单位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加强职工对业财一体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参与业财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内部宣传,建立激励机制。事业单位要利用内部刊物、网站、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发布业财一体化相关规定和措施,以及相应的进展和成果。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和视频,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提高职工对业财一体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5]。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奖,定期评选和表彰在业财一体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和团队。通过荣誉激励和物质奖励,调动职工参与业财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强化领导示范。领导层应带头学习和宣传业财一体化理念,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并在实际工作中率先垂范,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3.3 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

首先,制订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市场上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情况,通过校企合作、与猎头公司合作等多种渠道,吸引具备业财融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其次,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建立系统的业财一体化培训体系,对现有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战模拟等方式提升职工的综合能力,特别要加强新入职员工的业财一体化培训,确保其快速适应工作。同时,实施岗位轮换机制,让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不同岗位之间轮岗交流。职工通过在不同岗位上实践,能够全面了解业务和财务流程,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在职工轮岗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有明确的培训和考核机制,确保轮岗效果。最后,编制职工职业发展规划,加强外部合作交流。根据职工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帮助其编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多层次的人才梯队。通过导师制、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帮助职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业财一体化下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奠定基础。此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外部合作交流,鼓励优秀职工积极参加各类业财一体化研讨会和培训班,了解最新的业财一体化发展动态和最佳实践经验。

3.4 引入信息技术,提高业财一体化建设信息化水平

首先,升级现有的信息系统。全面评估与升级现有业务和财务系统,确保其功能可以满足业财一体化的需求。重点增强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集成能力和实时分析能力,确保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开展信息系统集成,引入先进的信息集成平台,有效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无缝对接。其次,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引入云计算技术,构建统一的云平台,增强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支持科学决策。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应用各类信息安全技术,如用户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与系统监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从而有效增强业务与财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

隐患。

4 结束语

推动业财一体化建设对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应当全面认识到业财一体化的价值,并针对当前业财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对策,不断提高业财一体化建设水平,为自身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佳丽.事业单位的业财一体化建设[J].纳税,2023(32):

100-102.

[2]张钊海.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3(24):118-120.

[3]周静.事业单位业财一体化建设对策[J].中国外资,2021(16):132-133.

[4]卓凤英.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J].广东经济,2023(16):35-37.

[5]王文君.业财融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策略与实践[J].冶金财会,2024(2):36-38.

[收稿日期]2024-04-02

猜你喜欢
业财一体化业财融合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基于信息技术的业财一体化平台研究
基于共享服务的业财一体化应用研究
经营者(2017年12期)2018-01-09 21:58:12
关于《企业业财一体化建设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41:10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0:04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商(2016年20期)2016-07-04 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