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大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12-31 00:00:00张旋张冰雪王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文章在剖析目前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五大应用能力的新的会计教学思路,以期为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大应用能力;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8.0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8-00-03

0 引 言

基础会计学属于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建账、填制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考取相关证书。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S学院会计学专业大一学生,他们第一学期已经学过会计学导论,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且初步具备会计思维,对会计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不太了解。他们步入大一第二学期以后,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学习内驱力不足。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程改革思路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五大应用能力。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知识拓展面较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度较低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度较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会导致课堂沉闷,学生获得感低。只有推进课堂改革,才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思维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坐到前排,把头抬起来,参与教师课堂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对于一些学科前沿和新的财务处理规定等相关知识的拓展不够,使得知识的传授一直落后于实务的发展。

1.2 “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实践能力培养及应用能力提升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注重的是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基础会计学课程团队针对S学院经管学院2020—2023级会计学专业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46名学生中,有55.48%的学生表示对于所学知识能听懂,但不会应用。对于严峻的就业环境而言,高质量的人才是市场所需要的,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及简单应用层次,则无法满足学生将来就业需要。

1.3 课程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缺乏实质的过程性考核方法

第一,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目前高校课程评价以考试、作业、考勤等方式为主,这些方式只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素质、创新思维等方面。第二,缺乏实质的过程性评价。目前高校课程评价多以期末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虽然引入阶段性测试进行过程性评价,但仍旧无法脱离传统的做题得分模式。

1.4 课程思政融入度不够,融入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

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多样化。目前传统的课程思政融入角度主要是从会计职业道德出发,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度不够,或者只是“说教式”思政,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盐溶于水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尴尬。另外,专业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相关背景知识及相关实践经验,这将限制课堂思政中教师教书育人主体功能的发挥[1]。

2 教学创新举措

2.1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互动课堂

为改变目前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现象,课程教学团队从学生需求出发,让学生“忙起来”、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力打造高质量互动式会计课堂。课程教学团队在课堂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持续改进。在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第一,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团队将真实的商业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掌握会计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和制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学生“课内展示”与教师“课上点评”相融合,提高授课效果,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2]。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在线视频、阅读文献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互动和实践应用。这种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问题解决能力。第三,项目式教学法。课程教学团队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个真实的会计项目,如编制一份财务报表或进行税务申报。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会计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塑造学生五大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离校后的就业情况,因此,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就业应具备的五大应用能力。

(1)夯实基础,强化会计核算能力。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其中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实现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前提是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能力。针对S学院会计学专业部分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75.96%的学生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涉及的内容太多,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内涵。通过在教学中讲述会计历史文化,引入生活中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底层逻辑,让学生深刻领会会计基本原理,更加轻松地理解会计账户的意义。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强化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2)靶向产教融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传统基础会计学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数据分析思维培养不够,这与数智时代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为实现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应用性,在核算业务基础上,围绕企业财务运作,教学过程中重点开展“科目余额”及“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树立经营思维。例如,针对会计“科目余额”,课程教学团队在讲解中着重引导学生识别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科目余额的合理性,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3)理实融合,强化台账管控能力。传统教学内容存在以理论为主、内容更新慢、轻实践环节的问题。在基础会计学中,普遍没有财务台账的内容,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在教学团队共同努力下,以教材为基础,共同编制了企业通用财务台账,如有息负债台账、成本台账、票据管理台账、税金台账、管理费用台账及固定资产台账等。学生通过登记财务台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实操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财务风险意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重塑评价机制,形成目标管理能力。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考核,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时间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的形成。为了培养学生目标管理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融入了实战化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然后下发目标任务,在过程中进行节点考核,要求按时完成,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以目标为中心,增强抗压能力、执行力和协作能力[3]。

(5)凸显业财融合,锻炼沟通汇报能力。语言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第一学堂与第二学堂相融合,通过让学生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开展企业提质增效会议并融入“TOPS”原则。一方面,实现业财融合、思想碰撞,锻炼学生沟通汇报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3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纳入评价范围,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课程教学团队探索项目式考核办法,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充分考虑实践教学内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4]。

2.4 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深度挖掘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如组织学生搜集、编写课程思政案例,让学生在搜集案例过程中领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会计人才。将思政点与真实商业案例相结合,如在介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首先播放一段广告视频“康美之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引入“康美药业货币资金造假”案例,详细介绍康美药业造假手段及其后果,让学生理解可靠性内涵的同时,提高诚信意识。

3 教学反思

3.1 进一步计划

(1)数智引入,由浅入深,高阶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基本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高端会计人才必须能够应用数字化技术及时了解并把控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升工作效率与效果[5]。未来将进一步引入数据分析与信息化、智能化相关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能力。

(2)职业对接,岗位模拟,沉浸体验。通过目前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业务的账务处理,但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账务的流转不够具象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计划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会计的不同岗位。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运营流程以及会计职业岗位相关信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融入实习基地,提升专业技能与素养。

(3)考点融入,课证共长,促进就业。实践表明,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拥有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学生,相比没有证书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初级会计实务中的第一章概述以及第二章会计基础直接对应基础会计学课程,而初级会计实务的其他章节也是以基础会计课程为前提。基于初级会计师证书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计划着重强调考证的考点,帮助学生顺利考证,让学生就业更有底气。

3.2 反思

(1)思辨互动,进一步充分放手。教学中教师输出占比大,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充分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后教学中会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思辨、谈话、提问、互动、碰撞,真切地感受知识。未来将全面推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权利与学生对分,将话语权交还学生,实现从传统的三元教学走向四元教学[3]。以介绍原始凭证为例,第一阶段,教师精讲留白。介绍原始凭证的含义、填制要求,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点。第二阶段,独学内化。该环节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快速复习前面所学,并思考完成两个任务。第三阶段,小组讨论,组内成员结合独学内容逐一发言,互相帮助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最后阶段进行师生对话,随机选择小组汇报展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目前还有哪些新型原始凭证及相关规定。通过引入“对分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让思考深度发生,普遍

发生。

(2)主动学习,教学相长。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教师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推行“一师一企”制度,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学校引导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对接企业,全身心融入行业学习锻炼,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紧跟知识更新,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主要参考文献

[1]鞠成晓,李红岩.财会类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演进逻辑与建构路径[J].会计之友,2024(7):156-161

[2]杨忠海,李瑛玫,李潭,等.数字化时代《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24(6):90-96.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4]刘东华.基础会计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基于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7(6):76-80.

[5]张静,张海晴.新时代背景下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20):72-73.

[收稿日期]2024-03-02

[基金项目]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改革路径探究”(2023SJYB2338)。

[作者简介]张旋(1990— ),女,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