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2024-12-31 00:00:00付龑钰徐梓萌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8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会计学数字经济

[摘 要]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会计学在数字经济时代必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深入分析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会计人才培养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会计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8.003

[中图分类号]F23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8-00-03

0 引 言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崛起,推动了会计领域的创新发展。财政部2021年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到:积极支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构建形成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服务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监管、会计行业管理、单位内部治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数字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意味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随之改变。我国的财经院校在会计专业开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例如,许多大学和学院开设了会计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提供全面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培训。一些院校还与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此外,许多院校还开设了与数字化会计相关的课程,如财务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管理,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这些举措均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数字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对会计信息化实务和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我国高校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足以形成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资源。在数字化时代,会计学人才培养面临传统会计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技术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如何顺应时代变革培养专业人才,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 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行业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数字时代对会计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技能、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能够运用数字化手段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等,也逐渐成为数字化时代会计行业人才的必备技能。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具备全面会计业务能力和数字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已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1.1 高校会计课程严重滞后于市场变化

我国高校会计课程过度强调公式化与程序化,对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往往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高校传统会计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与现实需求脱节是其主要问题。传统会计教学内容始终停留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层面,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基本会计技能的培养。然而,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现实需求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技能。例如,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作内容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而非传统的手动式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数据库和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与侧重记录的传统会计不同,数字时代的会计工作更注重数据分析和预测。会计人员需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财务数据的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报告。但部分高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数字时代的市场变化,这也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其次,传统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授课为主。传统会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来获取知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缺乏实践教材,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的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愈加严重,学生无法顺应数字时代需求进行知识储备更新。随着智能化时代来临,企业对智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攀升,会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企业智能会计人才需求。

1.2 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在会计教育中,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更多地被要求记忆和理解会计原理、规范和方法,而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较少,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其次,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足。一方面,虽然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开设了实践课程或增加了实习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仍然有限。学生在实践中的机会有限,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实际的业务操作。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不多,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无法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1]。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数字技术能力不足,无法通过企业积累智能会计相关实践经验,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供需流通循环受阻,加大我国高校会计数字型人才培养难度[2]。最后,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偏重理论考核。在高校会计教育中,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相对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通过笔试形式进行评估,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相对不足。这使得学生更加偏向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均衡现象。

1.3 跨学科课程交叉融合不足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记账和核算,涉及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具备金融、信息技术、法律和管理等跨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业务环境,这已然成为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

缺乏跨学科课程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多以纵向发展为主,缺乏横向的跨学科融合。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衔接,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我国许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仍然以单纯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为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推动会计学科体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会计学科不再局限于基本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融入,推动高校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学体系,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和会计学等学科。尽管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已经开设金融学、计算机等跨学科课程,但仍旧存在学科之间联系过于生硬、不够紧密的问题。一方面,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仅仅学习了两个独立的学科知识,无法构建会计与金融、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框架体系。另一方面,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虽然开设了统计学、计算机数据挖掘等跨学科课程,但教学深度尚浅,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层理论意义层面,没有真正掌握每门跨学科课程的内涵,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形成割裂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了解会计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应用场景,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2 会计人才培养问题解决方案

2.1 更新传统会计教学课程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式化的传统会计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智能会计需求。因此,高校的会计课程更新换代已势在必行。一是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传统的会计课程通常以会计原理、财务报告和税务等为主要内容。但目前的会计业务中已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如财务软件、财务数据自动处理系统等[3]。因此,为了与数字化时代的需求相适应,高校应该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增加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占比。二是增加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学习内容占比。传统的会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的体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引入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通过与企业合作或模拟实际项目,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会计工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加强与外部实践基地的合作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数字化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形成专业知识能力强、实践本领硬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高校可以在学校内部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如数字会计实验室,在实验室中配备先进的数字技术会计软件和工具,提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亲自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等实践操作。第二,高校会计学院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等合作,向企业咨询最新的会计软件、会计人员所需分析技术等信息,根据最新的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学院可以了解行业最新的数字会计技术和实践需求,将这些信息应用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4]。第三,高校可以与会计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的会计案例研究,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际的会计工作,接触到实际的会计操作和系统。同时,加强学生与实际业务和会计专业人员的互动和交流。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会计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流程,提升其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2.3 重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学科体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会计学科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会计人才,我国高校需要重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会计学科体系。首先,高校会计学院应当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能够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高校会计专业应在保持原有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巧妙地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教学[5]。除了基础的会计专业课程,学校还应开设与会计息息相关的金融、经济、管理等学科课程。其中,对于高深度、高难度的学科要确保课程质量,尤其要注重区块链、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课程的深入教学,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教学上。需要增加Python与财务数据挖掘、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审计、财务数字化应用等数字化课程[6-7],这些新型数字化课程与会计基础课程相得益彰,对于构建“会计基础课程+财务数字化课程”的数字化课程体系、促进数字化时代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鼓励会计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学生一起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多学科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领域也在不断变革,企业对数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亦随着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提高而增长,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在数字化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我国高校会计教育需要从课程设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更新换代,注重实践经验和数字技术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需求。推动我国数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数字化能力,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数字化时代冲击下生存的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新媒体时代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24(2):92-94.

[2]张宁,王晓武,韩丹.数字经济背景下智能会计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3(12):150-153.

[3]娄会娟.会计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研究[J].营销界,2023(13):125-127.

[4]李红侠,唐文.智能财务下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6):48-50.

[5]庞绍楠,申春峰,陈向青,等.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本科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23-26.

[6]张英明,徐晨.数字经济时代本科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12):52-62.

[7]王愫新.新业态下地方财经院校保险人才培养问题探究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3):188-190.

[收稿日期]2024-03-22

[作者简介]付龑钰(1990— ),女,天津人,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财务、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会计学数字经济
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4:16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高师钢琴主修课教学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9:37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01:39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