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郭素玲苏子厚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数字赋能数字乡村安阳市

摘" 要: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近年来,借数字经济东风,安阳市加快数字乡村实践探索,智慧农业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电商直播助农,快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装备数字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又增效;数字链式发展,助推农产品品牌创建推广;质量数字监测,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数字乡村示范,注入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智慧乡村治理,赋予农民生活数字化密码。但仍存在农民数字素养、数字设施、数字人才等制约。突破制约,加速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要补基础设施短板、强政策扶持、重人才支撑、促转型,营造良好数字乡村发展生态。

关键词:安阳市;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7"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015-04

Abstract: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y to empowe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east wind of digital economy, Anyang City has accelerated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smar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ammed the digital support of food security; e-commerce livestreaming to help farmers, rapidly improve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gital upgrading of equipment to achieve cost-saving and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igital chain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quality digital monitoring to provide quality safety guarante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gital rural demonstration injects fresh water into the sour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elligent rural governance gives farmers a digital password for lif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restrictions on farmers'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facilities, digital talents and so on. To break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and speed up the rural construction 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ttach importance to talent support,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create a good digitally-empowered rural development ecology.

Keywords: Anyang C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 countryside; digitally-empowere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滑县、内黄县、汤阴县、林州市是其下辖县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作为“豫北粮仓”和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数字河南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有重要担当。近年来,安阳市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全面落实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力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2020年安阳市成功入围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数字技术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农业农村数字化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借数字经济发展东风,安阳市加快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融合应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农产品物流、智慧农田、智慧乡村政务,取得显著成效。安阳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有林州市、安阳县韩陵镇等省级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成果,又有首开国家先河的全域大面积农作物飞防作业、唯一获批的全国高标准农田标准化示范区,还有内黄县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电商产业园、智慧农业和智慧农产品物流等农业数字化成果应用。

1" 数字赋能安阳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1.1" 智慧农业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

安阳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建成广润坡农业物联网智慧平台和5个工作站,完成了270多个物联网基础数据采集示范点建设[1]。通过物联网实施智能监测和控制,对农业环境、植保、环境灾害预警等监控平台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智能化数据运算,给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决策和实施方案,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打造国家标准级别的“吨半粮田”,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安阳市运用卫星导航系统和农业遥感技术,开展无人机航空植保推广工作[2]。政府也更多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让农民掌握丰收金钥匙。数字农田建设增强农田效益,据测算亩均粮食产量提升30%,人工费下降55%,收入提升近一倍,同时节药、节肥、节水,实现农业高端化、绿色化。2023年4月,安阳市广润坡3 733 hm2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获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这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唯一入选项目[3],示范引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

1.2" 电商直播助农,快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直播带货、微商、拼购等新模式、新业态,使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近年来,安阳市内黄县在17个乡镇和63个贫困村形成了80多个“互联网+”便利店,提供电商、快递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交易800多万元。作为豫北最大的瓜菜种植县,2022年为促进瓜菜销售,在内黄果蔬城,对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进行直播销售。在为期一个月的直播节里,直播带货累计销售甜瓜10万kg,实现交易额40余万元。内黄大蒜、蜜瓜、西红柿等农产品通过电商直播,变成“网红”产品,打响了农产品的品牌。

1.3" 装备数字升级,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又增效

随着数字经济的融入,农业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无人驾驶农机装备是重要体现。近年来,安阳市依托通用航空优势,加快农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和应用。早在2017年,安阳市发挥通用航空优势,在国内首开百万亩小麦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飞防作业先河,针对赤霉病、条锈病等小麦病虫害严峻形势,科学组织、规模化开展航空植保统防统治,“虫口夺粮”,确保了粮食稳产丰产,为应急防控暴发性、流行性、区域性小麦重大病虫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17—2020年,安阳市累计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691.85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覆盖率72.55%,其中安阳县、北关区等县区整建制全覆盖统防统治。2021年以来统防统治作业在夏粮和秋粮病虫防治中大面积推广。与传统方式相比,无人喷洒技术可节约50%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治虫、防病效率。2022年8月4日,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大队在安阳揭牌成立,主要是依托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力量组建了首支无人机应急防治作业服务队伍[4]。这一应急防治作业服务队的成立,将为安阳市数字农业发展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同时,滑县打造首个机械无人示范农场——正大无人示范农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装备打造园区耕、种、管、收全覆盖,作物生产过程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让“慧种田”替代“会种田”,土地利用率提高0.5%~1%。按一季小麦节本增收30元/亩计算,10万亩小麦每年节本增收300万元。

1.4" 数字链式发展,助推农产品品牌创建推广

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从产业链的源头做起,到采购、生产、监管和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供给和全程化可追溯。安阳市是农业大市,有林州有机小米茶、太行金菊、汤阴艾草深加工产品和内黄优质果蔬等优质农产品。随着农业全产业链融入数字技术,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名优品牌。安阳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现有60多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字号荣誉5个。

如在安阳市滑县,借助数字网络,实现农产品品牌化,扩大了道口烧鸡的产品知名度。道口烧鸡是滑县著名的特色农产品,誉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是滑县的一大特色农产品。目前滑县政府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推进道口烧鸡产业链整体升级和创新,推动整个滑县的烧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5" 质量数字监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条形码、传感器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生产过程添加剂使用是重要支撑。安阳市重视农产品质量监测,不断完善农产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内黄县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投入2 000万元建立了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平台,设有河南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三个中心”,打造县、乡、基地三级网格化检测体系。质量安全监管范围覆盖全县5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涵盖主体多,辐射范围广。在18个乡办全部建有监管站,200余个基地和企业建有检测室,监管队伍达900余人,年抽检样品量达10万余份。培训基层化验人员260人次,对农民培训人数达5 000人次,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标准化实验室”,实现对农产品全方位无死角把控。内黄县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6" 数字乡村示范,注入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示范带动。近年来,安阳市加快数字乡村示范建设,2016年滑县就成为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众品食业也被认定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21年安阳县入选河南省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还有林州市、安阳县韩陵镇等省级数字农业示范点建设成果。如安阳县西裴村,数字乡村建设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白璧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西裴村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开发了数字化乡村系统,采用“1+N”模式设立N个部门,农民选择性入股项目。入股农民通过手机端查看分红收入并在线提现。全村160户中超过一百户入股,资金达82.3万元,数字技术为村庄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源头活水。

1.7" 智慧乡村治理,赋予农民生活数字化密码

近年来,安阳市积极推动数字乡村治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蓝天卫士等一批重要工程相继建成运营,通向“三农”的信息高速公路初步打通,逐步将5G、大数据、数智物联等技术应用于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党建等方面。如内黄县后河镇围绕“智”字作文章,开展“智慧乡村·平安后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以智慧管理提效率、惠民生。后河镇将全域划分为智慧校园、智慧卫生、智慧警务、智慧防疫、智慧村务、智慧人居、智慧企业、智慧市场和智慧应急九个版块,基本实现了对镇辖区涉及人、事、物治理全域覆盖。通过监控平台“一站式”化解矛盾,提高智慧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让基层社会治理变智理。通过平台“天翼云播”功能,达到了“一点录入,多终端播放”的效果,打通了基层宣传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社会治理对党的声音、疫情防控、自然灾害、防诈骗知识等信息的传播需求。

基层数字智慧治理也更好促进农民生活数字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融入农村生活,农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加快。手机逐步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直播助农”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拓展农民就业空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提升农民持续发展成效。数字惠民服务空间拓展,农民数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 数字赋能安阳乡村振兴的关键制约

2.1" 平台支撑不够,数字技术融入有待加强

数实融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需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连接、重构[5]。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依赖于5G、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安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受自身资金、人力等条件限制,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水平仍不高。传统农业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少,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农村是互联网应用起步较晚的区域,产业链融通、价值链提升、要素优化配置的能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各县区形成的农业信息化云平台还难以实现共享共通,农村电子政务才初步建立,农村数字治理体系还无法很好支撑数字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农村地区仍低于城镇地区,数字鸿沟在城乡间差别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状况在安阳市也依然存在。同时安阳市数字基础设施统筹与共享机制尚不完善,进一步限制了数字乡村发展的高度。

2.2" 数字化人才不足,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

数字乡村需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科学治理的全面数字化,不论是数字化技术设备的安装、运行,还是数字化技术的后期应用、管理,都离不开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和培养。传统农业转向数字化农业,需要数字人才的强支撑,但安阳市数字信息类专业人才不足成为转型的短板制约。一是青年人才向城市流动,使得现有农村人口年龄偏大或现代信息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胜任数字化乡村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安阳市农业数字化,普遍缺乏深入了解相关农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流程,并能够在垂直细分行业深入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跨界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当前农业技术滞后的环境难以吸引高端数字人才,人才不足又限制农业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的水平。

2.3" 转型能力薄弱,数字投入价值难以显现

农民的数字素养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字技术融入乡村的成效,可以说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底色和数字中国建设成效[6]。具备了数字化素养的新农人可以通过数字连接,利用数字化资源实现延链增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与城市数字素养仍有37.5%的差距。安阳市农村由于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缺乏,难以从数字化投入中发掘数据价值,导致数字化投资的持续性不强。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农户,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不强,数字能力也难以支撑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农业数字化、智能化,难以乘数字经济东风拉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3" 推进数字赋能安阳乡村振兴的策略

3.1" 强扶持,加强数字赋能的政策支持

政策扶持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强大支撑。近年来,安阳市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招大引强并予以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比亚迪、陕汽、哈工大机器人、美国航空运动协会、盘锦中澳等知名企业的一大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安阳,数字产业化为数字乡村提供了更好支撑。为更好推进数字赋能安阳市乡村振兴,一要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为推进数字乡村示范带动和全面推进提供重要指导。二要持续给予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以技术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激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动力。强化监管,助推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三要着力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环境。未来5年河南将建60个以上数字乡村示范县,为此,安阳市要加强数字乡村示范点、示范县建设,提升示范成效,创造建设样板。

3.2" 补短板,加快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供给

实现数字技术和农业的对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支撑。当前,安阳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在后续数字融入农业农村建设中,要加强新基建,重点是影响数字技术融入水平的5G宽带网络、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平台、农业信息化网络、智慧物联互通平台等,全面夯实数字化设施,提升运行效率。要充分利用高标准示范农田提质发展机遇,加快智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上智能装备,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让传统农业变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智慧农业、智慧农田。加大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村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3" 重人才,强化数字化赋能人才支撑

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其关键在人才支撑。数字化赋能农业,如果缺少了一大批受过数字化技术训练的劳动者,即使有先进的数字化农机装备和软件系统,数字化农业农村的建设效果也难以呈现。在安阳市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人才仍是重要制约。为此,我们就要统筹规划,多方联动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创设良好发展生态,做好关键领域数字化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引育,解决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制约,培养适应性强的专业高端人才;二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锻造数字农业应用人才,从数字理念到数字应用技术全面培育。如安阳县番茄小镇对数字乡村建设人才的引领培育做法,值得推广。同时,注重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政府搭台,做好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和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政产研学用相结合,实现数实融合,提升农业农村数智化建设水平。

3.4" 促转型,营造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良好生态

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到农村治理的全方位数字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生态。一要增加数字技术研发和推广动力。以数字技术促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农业经济发展韧性,推动数字技术和乡村产业融合。二要形成多主体协同效应,鼓励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在政府引导下形成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同时要加强试点和评估评价,强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的深入应用和推广。

4" 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政务,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技术的融入并凸显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安阳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种业创新、智慧农业、智慧农田将为安阳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姜蕴真.数字化赋能:农民“掌”握丰收金钥匙[N].安阳日报,2022-08-18(001).

[2] 李然.构建安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研究[N].村委主任,2023-02-25.

[3] 张俊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将从安阳诞生[N].安阳日报,2023-04-04(002).

[4] 张俊军.农业农村部首支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飞防大队在我市成立[N].安阳日报,2022-08-09(002).

[5] 张锐.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连接、重构[J].现代广告,2019(8):34-35.

[6] 常凌翀.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民数字化素养的价值内涵与提升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1(6):114-119.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22400410121);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310479044);安阳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2022C02ZF024)

第一作者简介:郭素玲(1971-),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赋能数字乡村安阳市
美 丽 的 天 鹅
儿童时代(2021年2期)2021-03-19 07:54:24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让“数字”为“两业”融合赋能
人民论坛(2020年18期)2020-07-23 06:56:52
安阳市
数字经济赋能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人民论坛(2019年33期)2019-12-16 02:20:12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