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师亚笑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社科联转化乡村振兴

摘" 要: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先天优势。就当前效果而言,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并不明显。该文从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困境,提出从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社科研究转化、建设社科普及基地和加强研究目标导向4个策略,不断明晰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科联;乡村振兴;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73-04

Abstract: It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rv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A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 workers, the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has the inherent advantage of serv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As far as the current effect is concerned, the effect of the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not obvious. Starting with the necess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un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un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strengthe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uilding soci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ase and strengthening research goal orientation, so as constantly clarify the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ocial science un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pat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众多高校也结合各自优势特点,开展多样活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在这其中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了巨大力量。作为高职院校重要学术组织的社科联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就当前实际而言,高职院校社科联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因而有必要分析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困境,对此后工作进行谋划布局。

1" 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略,至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主旋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也充分发挥着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凭借其专业的针对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社科联作为联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纽带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 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源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4]。并且社会科学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伐,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归,因此要想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的潜力,就必须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力量。各地社科联的作用不尽相同,如江苏省社科联主要职责包括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加强智库研究与交流平台建设,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组织开展和指导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等作用。刘西忠[5]在《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从结构洞理论视角、枢纽型组织理论视角、平台经济理论视角3个角度分析社科联的功能,并且认为社科联连接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五路大军”,掌握着较多信息,是智库界的联合会,担负着“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社科联不仅是众多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连接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的重要纽带,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征。乡村振兴涉及经济、生态、文化、教育、医疗和卫生等多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见,乡村振兴是一个极大的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因此社科联是一个必要平台。

1.2"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党中央多次提出“扶贫先扶智”。基于“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很多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大学生的梦想。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赋能、就业引导和针对性培养等多种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共识。当下乡村人才流失,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成为乡村留守的主要人口,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原因,社科联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聚集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社科联所进行的基层调研、乡村实验均是乡土调研,可以让哲社科人才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策略。此外,社科联也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任务,通过定期举行“三下乡”“社科进基层”等活动,做到“社科下基层、理论接地气”,通过此种方法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科学知识的认识,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次,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专业更具有针对性,如医学、信息、农业等等,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专业技术资源都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需要的。而乡村振兴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社科联首当其冲。因此高职院校社科联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才回归。

2" 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困境

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职业教育要与国家政策同向同行。目前,高职教育也已经形成了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格局,实现了帮扶结对、人才下乡、定向培养等多种途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社科联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仍然发力不足。

2.1" 高职院校重视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社科联尚处在起步阶段,定位尚不明确。高职院校社科联只有定位准确,能够精准服务社会,才能够得到社会认可。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社科联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但是由于高校事务较多,社科联只能挂靠学校职能机构,没有形成专门机构。从组成人员来看,社科联工作人员往往是兼任,并无专职负责人员,可见组织机构不成熟。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多以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目标,导致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够重视,其项目也相对较少。最后,经费掣肘。每年学校划拨给社科活动的经费是固定的,划拨给社科联的经费更是有限。这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乡土调查、实地调研及重大课题研究时面临经费有限的问题,无法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以上多种原因都使得高职院校社科联工作不畅。

2.2" 社科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6]。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就当前实际而言,社科研究成果面临转化率低、转化不到位等多个问题。首先,研究项目选题未从当地实际出发,忽视实际需求。教师在申请课题时往往从已有科研成果出发,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出发[7],并且高职院校社科联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担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真正走进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的机会较少,科研成果比较注重理论创新,而缺乏实操性。其次,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有相应指标,而缺少相应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指标,受政策的影响,研究者们也更加侧重于理论研究。最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抽象性。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抽象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多部门配合才能实现,转化应用周期较长。而转化应用的长周期也表明了不能及时有效地产生经济效益,导致社会科学研究应用转化难。

2.3" 社科普及形式有待更新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法治、环境和生态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8]。当今农村社会受教育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当今乡村年轻人流失,老年群体为当前乡村的主力,老年群体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

高职院校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而社科联本身就具有社科普及的功能,但是众多院校社科联在社科普及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当前社科联发挥社科普及作用的形式更多情况下是以文章发表,小范围的讲座、演示、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内容少,影响范围较小,宣讲内容也并不适合人口老龄化的农村社会,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社会科学内容,促进社会科学知识进乡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3" 高职院校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知识经济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导经济形态,府校、校企联合等合作形式,能够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产业中,共享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9]。可以看出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学校、地方多方合力,单凭社科联难免势单力薄。因此当前亟需改变高职院校社科联单打独斗的趋势,联系学校、地方、政府,从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社科研究转化、建设社科普及基地和加强研究目标导向入手,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力量。

3.1" 加强平台建设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社科联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信息平台具有信息整合的作用,同时具有多样化、便捷性、交互性等显著特点。高职院校社科联应该通过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通过平台公布当前研究项目,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同时提供社科普及相关内容,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接洽融合。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组织“政策下乡”活动,护理类专业可以提供“送医下乡”活动,通过此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在乡村振兴课题上发力。

其次,应以市区为单位设立社科联二级组织部门。当前社科联是以省市为单位设立,各个高校社科联之间联系并不强。但是地方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较强,有护理类学校、信息类学校,各院校专业属性不同,所擅长领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社科联二级组织部门开展合作,在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还可以联合申报乡村振兴类课题,以此种方式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社科联影响力。

最后,各高职院校社科联应加强学术平台建设。社科联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为青年教师开展学术讲座,解读科研前沿,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家级课题申报者,分享个人经验,指导青年教师攻克国家级课题;社科联可以开展地方乡村振兴论坛,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紧盯乡村振兴需要,设置不同讨论题目,通过行业专家分析最新研究成果,乡村工作者分享工作经验等方式,最大化激发社科联工作者服务乡村振兴的干事热情,实现突破。

3.2" 促进社科研究转化

社科研究融合知识、人才、技术、成果和科研,因此社科研究成果转化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并且社科成果转化已成为地方经济产业振兴的重要助力[9]。当前社科研究成果转化面临多重困境,转化程度较低,极大限制了社科研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效率。可以从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加强交叉类学科研究、实现市场化转化3方面入手,提高转化率,实现量质并重。

首先,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搭建校地合作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培养人才,实现优势互补。社科联以校地合作平台为基础,在学校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面向村委会、乡村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培育科研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成果转化。

其次,加强交叉类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针对人的行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等问题的研究[10],是无形的,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同时也具有不易于体现这一缺点。此外,高职院校多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较为注重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社科研究的人员较少,技术性人才较多,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以学校自身特色为主,加强交叉类学科研究,实现扬长避短。如护理类院校可以以医学人才培养为基础,加大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在乡村振兴方面着力培养“乡村医生”,实现间接性转化。

最后,实现市场化转化。此种方式需要多方面配合:高职院校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改变科研观念,树立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利用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深入乡村进行调研访谈,将之转化为新观点、新论断,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政府作为购买方,实现社会科学成果的现实转化,前文提到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是研究人的行为、意识形态等,具有无形性、传播性,与其他购买主体相比,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需求更大、更急切,因此,社科联可以在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政府乡村振兴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中介,实现政府购买[10]。

3.3" 促进社科知识普及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要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反对迷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8]。社科联承担着社科知识普及的重要职责,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都在城市,因此在进行社科普及时会优先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城市社区,在乡村社科普及方面高校参与度较低,且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知识普及率低,接受程度低,效果不明显。因此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从社科普及载体创新、培养社科普及人才入手加强乡村地区的社科普及。

第一,促进社科普及载体创新。传统乡村的社科普及载体是社区图书馆、展览板等,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失及传统社科普及载体不可移动的特性,导致传统社科普及载体利用率并不高。与之相比新媒体如抖音、微信流动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乡村网民的新宠。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以新媒体为切口,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扩大社科普及覆盖率。此外,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当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定期推送社科知识。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利用专业技术人才较多的优势拍摄易于学习和接受的农业技术类、信息技术类视频,精准对接农民所需。

第二,培养社科普及人才。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有充足的想象力进行科学研究,也要用接地气的语言进行社科普及。高职院校社科联具有专业的社科研究人才,但是社科研究人才在进行社科普及时,讲述不够接地气,带有学术气息,社科普及效果不明显,因此社科联要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大力培养专业的社科普及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社科联还需要建立社科普及志愿队伍,充分吸收大学生志愿者及专业课教师,不断完善社科普及人才资源库。

3.4" 加强目标导向

高职院校社科联在服务乡村振兴时,面临着许多困境,导致社科联服务乡村振兴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社科联应从初始发力,加强目标导向,强化过程管理。

第一,设立乡村振兴研究专项。高职院校社科联作为省市社科联的下属机构应该积极主动对接当地政府,通过与政府及乡村工作者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寻找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同时依靠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组建由社科研究人才、乡村基地组成的优质科研团队,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类市级、省级课题申报。而高职院校社科联可以灵活调整申报课题项目,设置与本地实际相符、与学校专业相符的校级科研项目,以此为基础激发社科工作者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

第二,强化过程管理。针对乡村振兴相关课题高职院校社科联要强化过程管理,及时了解相关课题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具体举措及科研团队工作者是否进行乡村调研,了解民意民情。通过此种方式促进乡村振兴类课题实现转化。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11],广袤的乡村也是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天地。高职院校社科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所长,从平台建设、社科研究转化、社科知识普及等方面着手,实现因地施策,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咨政育人”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23-24.

[2]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EB/OL].(2023-05-17).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74465.htm?eqid=e0d6312b000517b6000000066465c540.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5.

[5] 刘西忠.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4.

[7] 丁立宏.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前沿论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1.

[9] 杨艾璐,栗小宁.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服务辽宁振兴发展新思路[J].文化学刊,2022(7):27.

[10] 林素仙.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丽水学院学院学报,2019(3):79.

[11] 人民网.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EB/OL].(2023-9-25).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925/c64094-40085071.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社科联发展专项课题(23GSB-013)

作者简介:师亚笑(1996-),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社科联转化乡村振兴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谈“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英译
英语教师(2020年11期)2020-07-09 02:23:08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湖北省社科联八届四次全委会暨颁奖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
理论月刊(2017年4期)2017-04-24 00:47:18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被表彰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孙子研究(2017年1期)2017-01-27 10:33:45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6:59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