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芍药汤口服联合灌肠标准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2024-12-31 00:00:00白雪
中国标准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摘 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接受加味芍药汤口服联合灌肠标准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调研对象,按照奇偶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 =30)接受一般治疗,观察组(n =30)接受加味芍药汤口服+灌肠标准化治疗。观察、分析研究数据,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ESR、hs-CRP指标水平更低,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指标异常及明显不适表现,用药安全性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予以患者加味芍药汤口服+灌肠标准化治疗有更显著效果,不仅具有较高安全性,还能够促进患者病症尽快改善,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炎性反应,进一步强化患者疾病疗效,建议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加味芍药汤,标准化灌肠,疗效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56

0 引 言

目前,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没有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法,对UC的防治还处在经验性的摸索阶段。尽管西医对该病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而且还存在显著的毒性和容易复发的问题,治疗费用也很高,难以长期维持疗效。过去的研究表明,中药对UC的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复发发生率高,能明显缓解UC伴发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防治UC的新途径,是众多医生所关注的焦点。本次试验主要探究加味芍药汤+灌肠标准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与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2 0年1月—2 0 23年1月收治的6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调研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 =3 0),观察组(n =3 0)。常规组:16例男患,14例女患,年龄区间25~63岁,均值(44.30±1.05)岁。观察组:17例男患,13例女患,年龄区间26~63岁,均值(44.52±1.06)岁。分组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接受一般治疗

以4周(28 d)为期限,在此期间内,按照1 g/次、4次/日的剂量与频率,指导患者使用温水经口冲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生产厂家: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43164;规格:0.5 g×10袋)进行治疗,注意叮嘱患者用药时避免咀嚼。

1.2.2 观察组接受加味芍药汤+灌肠标准化治疗

以4周(28 d)为期限,详情如下:(1)芍药汤口服。基本方剂构成:3 g炙甘草、5 g槟榔、6 g黄连、6 g陈皮、9 g黄芩、9 g炒当归、10 g土茯苓、10 g云木香、10 g地榆、10 g党参、12 g炒苍术、12 g炒白术、15 g炒白芍、15 g黄芪;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在上述方剂基础上随症加减用药;用法:用水煎熬取药汁服用;用量:2次/日、100 mL/次。(2)灌肠。应用自拟方剂:20 g红藤、20 g败酱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凤尾草、10 g白芨、1 g枯矾等药材用水煎熬成200mL药汁,之后,结合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基于1次/晚的频率给予患者适量保留灌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指导患者于睡前如厕排便排尿,之后躺在床上并取左侧卧位,使用软枕将臀部垫高10 cm,经肛门,借助14号一次性导尿管,将100 ml~200 mL的中药灌肠液(温度:38℃左右)缓慢滴入,滴入速度可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进行合理调节;结束灌肠标准化治疗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合理调节体位,根据患者病变位置合理取胸膝位或左侧/右侧卧位等,以让药液充分接触病变部位。

1.3 指标观察

1.3.1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不良反应类型、发生频次。

1.3.2 临床疗效

28 d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腹泻、便血、腹痛等病症完全消失,结肠镜下提示黏膜大致正常;有效:患者腹泻、便血、腹痛等病症基本消失,结肠镜下提示黏膜存在轻度炎症;无效:患者未达上述显效或有效标准。

1.3.3 中医证候积分

运用自拟量表,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腹泻、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次症:肛门灼热、腹胀、口干口苦、小便黄。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3.4 炎性指标水平

采集患者 5 mL空腹肘静脉血,分别应用散射光比独法、Westgren法,测定并对比两组标准化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 计算,定性数据用χ2核实,分别以(x±s)与%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指标异常或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治疗安全性较好,对比无意义(P> 0.05)。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3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对比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及表3。

2.4 炎性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水平更低,对比有意义,Plt;0.05,详细数据见表4。

3 讨 论

中医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视为其核心理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机体内气血和阴阳失衡的表现,既注重整体调控,又注重局部干预。由于该病的病变发生在肠道,仅仅依靠口服药物很难直接作用到病变处,可以结合传统中药的灌肠治疗方法[2]。

芍药汤源自刘完素所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其功效为“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湿热型”泻下的经典方剂。灌肠剂主要用于外用,因此常选择治标而不治本的药物。例如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白芨、枯矾等。其中,红藤味道苦涩,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积滞。《闽东本草》记载:“可用于腹痛、腹胀、赤白痢疾、腹泻等症。”败酱草根入大肠,味苦,性微凉,可清热消肿、止痛。《本草正义》中提到:“此物有解表之效,但适用于燥热体质的人。”这两种药材都是治疗痢疾的重要药物。白花蛇舌草入胃、大肠、小肠经,味微苦,性甘温,具有清热祛湿、化痰的作用。水蛭归于肝、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解毒、抗癌、清热除湿、凉血止血的作用。白毛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主治伤寒,消除疾病,甚至能解救濒临死亡的人。”枯矾味酸涩,性凉,归脾、大肠经,可用于止血、止痛、化痰、祛湿、杀虫、排毒。《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治风寒、下痢、疯癫、牙龈出血、筋脉疼痛等症。”以上几种药材均可通过水煎法外用,并灌入肠道,发挥清肠化湿、消疮排脓、凉血止血、生肌收敛等功效[3]。

加味芍药汤加灌肠标准化治疗具有双重效益,中药口服治疗可实现全面的身体调理,局部灌肠可以迅速吸收药物,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和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进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并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瘢痕愈合。本次试验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基于加味芍药汤+灌肠标准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更高,治疗后机体炎性指标水平更低,主症、次症积分更低。另外,标准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的不适。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加味芍药汤+灌肠标准化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婉萍.加味白头翁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2]朱燕,刘全喜,王韶华,等.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9):1653-1657.

[3]叶玲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干预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16):234-237.

作者简介

白雪,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

(责任编辑:刘宪银)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36:55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08:57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