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之下,切实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对于推动广西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广西农业产业升级的双重背景,在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内涵、特点与构成的基础之上,聚焦农民财经素养不足及农民培训财经素养教育体系弱化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通过构建一套“财-技”教育融通的农民培育体系,培养具备“懂农业、懂政策、懂管理、懂市场”的综合型人才,旨在提升农民财经素养及职业培训成效,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力支持。
关键词: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技能培训;培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115-0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Guangxi. This paper, set against the dual background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upgrading of Guangxi's agricultural industry, focuses on the real issues of insufficient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farmers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 for farmers. It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based on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nents of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grated \"finance-skills\" education system for farmer training, aiming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who \"understand agriculture, policies, management, and markets.\" This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farmers, thereby providing human resource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Guangxi;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financial literacy; skill training; training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才支撑力量。广西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尤为重要。广西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现代观念,以农业为职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通常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升其财经素养,将有助于发挥其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 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内涵、特点及构成
1.1" 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基本内涵
财经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一条主线,贯穿在个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提高财经素养就是提升个体在经济领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在这个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财经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1]。在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其财经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有助于提升其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财经素养不仅是一种实用技能,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具备高水平的财经素养,使他们在农村社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为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1)。
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理解财务知识、掌握经济形势、识别市场机会、合理利用资源、风险防范意识及持续学习精神等。财经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个人的发展,更能为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
1.2" 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主要特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财经素养已成为个体在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中所需的重要能力。尤其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财经素养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2]。在广西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2.1" 综合性
财经素养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包括财务知识、经济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全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财经素养的作用。综合性要求农民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市场、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1.2.2" 实践性
财经素养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地应用和锻炼。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性要求农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财经素养真正发挥作用。
1.2.3" 动态性
财经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也需要随着财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提升。动态性要求农民关注时事政策、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经环境。此外,农民还应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应对财经环境变化的能力。
广西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民族文化,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提升财经素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区域优势,特色发展。
2" 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的具体构成
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财经素养作为一种关键能力,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目前,学界大多认为财经知识、财经技能与财经态度是财经素养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具体构成进行了延展与细分,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包括财经知识、财经意识、财经技能、财经道德、财经协作能力和财经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表2)。
提升上述财经素养与能力,将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训的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同时,新型职业农民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提升自身财经素养,为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3" 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财经素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育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1" 农民财经素养普遍不足
广西地区普通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财经知识时,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十分有限。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农业生产、经营以及销售等环节对市场信息和政策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益。由于缺乏必要的财经素养,普通农民在应对农业风险、防范金融诈骗等方面,自身的应对能力显得不足。这不仅可能导致他们在经济上陷入贫困,甚至可能陷入生活的困境[4]。这种情况无疑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广西农业的健康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较之普通农民,受教育程度更高,对财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更强。但新型职业农民面对市场信息和政策资源时,仍旧无法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广西地区应当加大对区域内全体农民的财经教育力度,提升其财经素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生活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提升财经素养,共同助力广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3.2" 农民培训财经素养教育体系弱化
近年来,广西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投入不断加大,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了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然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财经素养教育内容所占的比例较低,且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使得农民在培训过程中,难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财经知识,从而无法满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首先,财经素养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占比低。财经知识是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备的技能,它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规划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培训课程中,应适当增加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使农民能够全面地掌握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技能[5]。其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教师是传递知识的重要纽带,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学习效果。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培训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以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课程。
4" “财-技”教育融通的农民培育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基于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育现状,加速构建新型培育体系成为当前有效提升农民财经素养的必然选择。在正视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育的现状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育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提出构建“财-技”教育融通的农民培育体系的应对策略,在现有培育体系的基础上,将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与重构(图1)。
4.1" 融合培养目标
广西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充实财经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持。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紧密对接广西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实际所需,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从职业素养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和运用能力提升3个维度入手推动人才培育目标有机融合。首先,职业素养提升是基础,旨在培养农民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其次,管理能力提升是关键,旨在培养农民掌握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能;最后,运用能力提升是核心,旨在培养农民熟练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产业链整合能力。
通过3个维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适应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农业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这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值,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职业素养提升使农民更加注重自身发展,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管理能力提升使农民能够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和销售,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运用能力提升使农民能够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运用先进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与广西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具备职业素养、管理能力、运用能力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为此,广西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4.2" 重组教学内容
为切实提升广西新型职业农民财经素养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对接具体培育目标,结合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特点,使财经素养教育5个维度,收入与消费、投资与储蓄、风险与保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与产业维度全面融合,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财经素养教学内容资源[6]。为了切实满足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提升需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构建符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完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所需的知识架构,不仅能够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学习需求,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着重推进涵盖农业技术、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多个方面的“财-技”融合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这种方式,农民们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能掌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规划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构建“课—训—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各类竞赛,使农民学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知识架构,系统地传授相关知识。实践训练环节,学员可以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地进行实地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各类竞赛则能让学员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动力,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更新与优化,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变化。包括及时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以及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这样,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同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3" 完善教学方法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其财经素养和现代化农业技能。农业现代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必然要求,让学员在实践中全方位、全要素地参与,从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有效转化。积极探索并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如“课堂实践”和“岗位实践”等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效。在课堂上,学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实践;在岗位上,学员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此外,要将能力的培养向素质的养成推进,这意味着需要注重学员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升其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4.4" 优化考核评价
为进一步提升广西新型职业农业财经素养培育工作实效,加快完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成为了应势之举。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广西新型职业农业财经素养培育工作的实施成效。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还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需要将财经素养教育的考核评价由“知识型”测试转向“能力型”测试,不再仅仅关注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是更加注重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由“结果型”评价转向“过程型”评价,关注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将有助于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提升。最后,还需要由“单一”评价主体转向“多个”评价主体,充分调动政府、培训机构、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学员的评价工作。这样既能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又能为学员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建议。
5"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财经素养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其能否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财经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竞争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依托“财-技”教育融通的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广西新型职业农民的财经素养,是为促进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而采取的必然举措。
参考文献:
[1] 储宇奇.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327,332.
[2] 孙运兴.J县农民职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21.
[3] 陈艳红.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0):84-90.
[4] 王晶晶,李鑫萍,杨坤.“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与有效模式研究[J].商讯,2019(28):134-135.
[5] 徐倩,肖蒙蒙,魏丽萍.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盲点”识别及破解[J].教育与职业,2020(6):70-77.
[6] 徐彤,印建兵,杨光.农业供给侧视角下农民职业能力及其培训现状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