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共同富裕之路:历程、经验与展望

2024-12-31 00:00:00张文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9期
关键词:反贫困展望共同富裕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共同富裕制度筑基期、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初步探索期、共同富裕理论深化和目标落实期。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新疆取得了巨大进展。总结新疆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经验,一是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是社会稳定的发展前提,三是基建优先的发展步骤,四是能力建设的发展支点,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展望未来,新疆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借助中央对新疆的引领、支持和其他部委、省市的援助来建设新疆;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升其素质和能力;要出台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还要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建设,讲好新疆故事。

关键词:新疆;共同富裕;反贫困;经验;展望

一、引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注意到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这个问题,只有在新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解决。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1]这是“共同富裕”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其内涵主要指向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也逐步进入扎实推进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也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4]。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标志着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入实践探索新阶段。

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也是包括各族人民、各地区人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疆作为我国地域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区位特殊、地理复杂、民族多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任务更重、影响更广、意义更大,更要聚焦发展砥砺前行、深化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治疆方略要求,建设好新时代大美新疆。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联系发展经济学思想,在分析新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历程以及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总结新疆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一般经验,最后展望新疆继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策略方向。本文期望,这些经验和策略一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运用,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后发国家与落后地区的发展带来启示。

二、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历程与成就

一般认为,我国追求共同富裕的历程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是基本一致的。有学者将1949—1978年作为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期”、1978—2012作为共同富裕“质的升华期”、2012—2021作为“初步实现期”[5]。也有学者对改革开放阶段的共同富裕探索进一步细分为“改革转型(1978—1986年)”阶段和 “深入推进(1986—2012年)”阶段,并认为前期是由“先富后富”转向“共同富裕”、后期则更加注重公平分配[6]。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我国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分配制度改革历程,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阶段(1978—1992年)、以初次分配为主体的阶段(1992—2012年)、三次分配结构逐步优化阶段(2012年至今)[7]。事实上,我国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不同时代都有着不同主题,都对应着共同富裕道路的不同阶段,也都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做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准备。

进一步地,在新中国探索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一方面,新疆遵循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与全国其他省(市)区一样,先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索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另一方面,因其独特的区情,新疆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采取了不同于其他省(市)区的独特政策,也获得了有别于其他省(市)区的独特成就。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同富裕的制度筑基期

自新中国建立直至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全体人民在所有制面前的平等地位,杜绝了少数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石和根本保障。按劳分配制度则依据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进行收入分配,直接促进了分配公平,是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实现方式。总体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明确了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这一时期,新疆根据中央统筹安排,稳步推进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党中央针对当时新疆百废待兴、土地大量集中、民族和宗教情况复杂的现实,在新疆稳步推行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1950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和新疆减租土改问题的指示》,强调新疆的社会改革“必须采取稳重和谨慎的步骤”[8]。1952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代表会议指出,新疆土地改革必须从新疆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完成土地改革工作后,新疆又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4月时,加入高级社的农户接近全疆农户95%,新疆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10月,新疆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发展规划(草案)》要求完成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依据《1954年到1958年对私营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工作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等文件要求,到1956年12月,新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疆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共同富裕探索的制度基础。除此之外,在国家支持下,新疆建成克拉玛依油田、南疆铁路、兰新铁路等一系列工业、交通大型项目,还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新疆,这为新疆奠定了工农业发展的基础;建立一系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增强了新疆的科研能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升了新疆的人力资本;号召大量专家、干部、内地青年支援新疆建设,增加了新疆的人力资源;此外还通过一系列救济式扶贫政策如农村“五保”制度等解决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新疆的社会民生……这些成就,事实上都为新疆探索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改革开放时期: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初步探索期

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日益完善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共同富裕理论,一是阐释共同富裕的内涵;二是明确共同富裕的定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三是指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2];四是部署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五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模式,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至此共同富裕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为我国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新疆在共同富裕初步探索期的工作重心仍在于发展。第一,通过区域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等推动经济增长,提升整体收入水平。从1980年6月新疆第一家对外合资企业新疆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新疆在1984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农业经营体制,后续相继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若干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农牧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这一系列政策有力促进了新疆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建立扶贫开发工作体系,长期、系统地解决区域贫困问题。如响应中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于1987年10月成立自治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新疆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以工代赈”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少数民族发展基金等政策,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又改善了新疆的基础设施状况,为新疆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道路。第三,将新疆的发展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和重大战略中,通过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借助中央支持和其他地区的支援发展新疆。如在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启动“西气东输”之后,新疆就于4月24日召开“西气东输”工作会议并成立自治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对接落实工作;对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新疆开发规划思路》并相继出台一系列税收、投资、招商、土地、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市的援助之下,新疆的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1978年到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19元增加到6 39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9元增加到17 921元[9]。除此之外,在中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指导下,新疆还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1985年新疆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1989年时该委员会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1997年时又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上述机构开展了如“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月”等活动,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推进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深化和目标落实期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中央推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开展精准扶贫战略、消灭绝对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铺平道路。伴随反贫困实践的重大进展,共同富裕理论也得以深化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他还提出共同富裕的新“三步走”战略:“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10]。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总体思路以及具体要求也做了详细阐述。随着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共同富裕目标正式进入落实期。

这一时期,新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第一,发起一系列保障社会安定、增进民族团结、加深党群关系、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社会治理和贫困治理活动,如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等,落实党员干部主体责任,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引领作用,推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二,大力发挥财政保障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疆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都用于社会民生事业,这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第三,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动新疆国际陆港区建设,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第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年快速增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五,在“文化润疆”精神指导下,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普及,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第六,着力发展公共教育,实行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覆盖。

上述举措推动新疆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加速前行。第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2020年11月14日,新疆莎车县、叶城县等最后10个未脱贫县“摘帽”,至此,新疆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第二,新疆各族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具体说来,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2 151元提升至2021年的26 075元,年均增长8.9%;同期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0 171元提高至18 961元,年均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5 401元提高至25 72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6 154元提高至12 821元,分别增长67.0%和108.3%,年均增长5.9%和8.5%。除此之外,人民群众居住面积、生活家电占有量、家用汽车拥有量、移动通信工具占有量等都大幅增加。第三,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2021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2∶1,比2012年下降0.35,低于全国水平(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0∶1),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基础进一步夯实[11]。第四,文化建设获得重大发展,精神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新疆诞生了一系列体现“文化自信”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情暖天山》《阿娜尔罕》《走进和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星出东方》等;建设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并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2022年6月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就有11个、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1个[12]。

三、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经验总结

总结新疆共同富裕之路的发展经验、探寻多民族多文化地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提高应对困境、化解风险的能力,为新疆继续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也能为其他后发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总体来看,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

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往往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局限于解决市场失灵、创造有利经济增长的市场环境等方面。但东亚经济奇迹特别是中国奇迹已打破了传统理论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宣告了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也正是我国反贫困和走向共同富裕所具有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新疆探索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经验。

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分配不公的缺陷、发挥国家的功能优势,加速实现共同富裕。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存在着天然缺陷,自由竞争会因为市场势力的存在、微观主体的禀赋差异以及信息局限等因素而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则收入分配两极化的问题必然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加剧。这一点在其他市场经济中早有明证。就我国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的作用也不局限于宏观经济调控。在反贫困、探索共同富裕方面,除了可以使用财政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之外,国家还可以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可以实施专项发展战略、可以调配丰富的公共资源……这些方面能够极大发挥国家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等,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实现反贫困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依仗,也是新疆探索共同富裕最宝贵的经验。党在新疆探索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党领导制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实施方案;二是党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通过定点帮扶等政策安排,以切实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直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广大基层党员响应国家号召、服从政策安排,通过勤奋劳动、创新创业走上致富之路,还创造了就业机会、树立了富裕典范,带动了其他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

总之,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在新疆取得巨大成功。在未来,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总结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并进一步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共同富裕实践。

(二)社会稳定的发展前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稳定对发展的基础作用和保障作用,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13]。学术界也有大量研究关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政治稳定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且这种作用是非线性的,人均GDP越高时影响会越大[14]。也有研究从相反角度,讨论了社会不稳定如恐怖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结果发现,恐怖袭击活动显著降低了进出口[15]。还有结合中国地级行政区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恐怖主义活动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其内在机理是恐怖主义活动会影响到城市化水平、外商投资活动,进而抑制经济增长。并且,这种负效应在落后及边疆地区更大[16]。总体上看,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能直接减少社会资源的损耗,比如可以减少由于社会不稳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力资源损失等,也可以减少政府、企业和家庭用于安全的投资,从而减少安全投资对一般投资的挤占;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不确定性,增加全社会对未来的信心,有助于增加长期持续性投资、扩大对外贸易,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宗教问题以及多样化的民族与文化等因素,新疆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面临的稳定压力更大。特别是一些境外反华势力为遏制中国崛起,不仅在国际上肆意炮制新疆议题,破坏新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诋毁中国形象,打压中国发展,而且还勾结和支持“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新疆的活动。这给新疆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给各民族共同富裕造成严重伤害。中央一贯高度重视新疆局势,近年来分别于2010年、2014年、2020年三次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和2022年两度赴新疆考察调研。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严密部署下,新疆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弘扬了打击恐怖主义的正义性,满足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待,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17],也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新疆的实践表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前提和保障。

(三)基建优先的发展步骤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之一,就是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宝成铁路、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干线铁路的坚决投入,到改革开放时期对于“要想富,先修路”的执着坚持,再到如今“基建狂魔”的网络戏称,都体现出长期以来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逻辑的认可。所以,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基建的带动作用。

目前,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基本都确认了基础设施建设对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具体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交通和通讯设施可以促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流动,从而提高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8]。进一步地,高速公路对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的影响对于贫困县来说更加突出。这都表明交通设施对于脱贫攻坚、农村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19]。而固定电话、自来水管道等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提升效应更大。所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够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20]。也有研究认为,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减贫效果甚至超过交通和通讯设施[21]。

基础设施是新疆发展的短板所在。为此,新疆长期以来持续投资于基础设施,从传统基建到新基建,新疆的面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交通运输为例,新中国建立时,全疆没有铁路,仅有里程

3 361公里的简易公路;农田水利、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1962年新疆首条铁路兰新铁路通车运行、1998年新疆首条高速公路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正是在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新疆才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突破,才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任务,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以来,“新基建”“数字基建”蓬勃发展,新疆也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之上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建设了一系列物联网、绿色矿业、新能源等工程项目,这促进了新疆高质量发展,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动力。

(四)能力建设的发展支点

阿马蒂亚·森[22]认为,人的贫困主要是“可行能力”即“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的自由”的贫困。所以,发展本质上要求的是“能力发展”。此外,阿马蒂亚·森也认为,某些权利的丧失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可以看出,阿马蒂亚·森注重从内在能力和外部资源与制度角度探寻贫困的根源。那么自然而然地,解决贫困的策略一个就是要提高个人内在能力,一个就是要改变资源与制度约束。前者可以是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等,后者则要通过制度改革开放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和民主法治机制等,以促进机会公平和资源优化配置。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有相通之处。一定意义上说,不管是为反贫困还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抑或共同富裕,二者都将能力建设作为必要路径。阿马蒂亚·森关注的是反贫困问题,而我国共同富裕的探索也是以反贫困为基础的。所以阿马蒂亚·森的理论也能给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提供有益借鉴。事实上,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能力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并摆脱贫困的逻辑在学术界已经过实证检验。有研究表明,健康与教育方面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于农户减贫有重要作用,甚至因为农业生产更多依靠体力,健康的减贫效果还要强于教育[23]。所以,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个人的能力建设和全面发展为支点。

新疆一向重视通过发展科教卫生事业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据统计,新疆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9.27年提高至2020年10.11年,比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91年高出0.2年,居全国第10位。健康方面,新疆人口2019年平均预期寿命74.7岁,比2010年提高2.35岁[24]。除了通过公共教育和医疗支持基础能力发展、人力资源提升之外,新疆还采取如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支持劳动者职业技术能力提升。这些举措为新疆探索共同富裕持续提供大量优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让大量劳动者凭借能力提升走上了富裕道路。所以,要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基础还是要重视人的能力发展、全面发展。这是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

(五)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在不同时代,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社会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等的认识和判断各有不同。反映在发展问题上,就是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理念。有学者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不同时期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发展思想为核心,归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演进历程,认为我国依次经历了五种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1949—1987年);以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追求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的整体发展观(1987—1992年);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1992—2002年);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2002—2012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2年至今)[25]。还有学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历史时期的视角,提出我国先后经历了“赶超式发展”时期、“阶级斗争至上论”时期、“经济增长为主”时期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时期[26]。发展理念的演进,既反映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要求在不断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过,不论如何划分阶段,我国的发展理念都渗透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线索。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与时俱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永恒的主题。

新疆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将党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具体工作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面临着更为紧张严峻的外部压力,同时因为过于薄弱的工农业基础导致新疆人民还面临着温饱难题。为此,新疆根据中央的统筹指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集中有限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在短时间之内建成一系列代表性工程项目和大量农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服务业基础设施,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新疆除了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之外,还助力“两弹一星”等国防项目。此一时期“赶超式发展”的着眼点在于保障民生、巩固国防,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在改革开放时期,新疆坚决贯彻初级阶段总路线,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了人民初步富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如期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绿色能源矿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和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建设;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成叶尔羌河等重点河流水利枢纽工程, 推进“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由此,新疆人民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到达新的阶段。

四、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未来展望

一定意义上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七十余年也是中华民族建设美好生活、奔赴共同富裕的七十余年。在此视角下观察新中国史,自然可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战略看作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和基本步骤,完成上述战略任务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同时也要注意到,目前我国人民收入水平和财富存量距离“富裕”目标还存在明显差距,而新疆与全国发展水平特别是东部地区比如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相比,发展差距更加显著。所以,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实现共同富裕还无法过于偏重分配而忽视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能力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助于避免福利社会的陷阱”[27]。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很长时期内,新疆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收入增长特别是带动低收入人口、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

(一)落实中央治疆方略,聚力共建新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中央统一领导、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28]新疆要继续借助中央对新疆实现共同富裕的引领和支持,落实好中央有关新疆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各项政策,维护好富民兴疆相关工作机制的运行,保障好中央和其他兄弟省市援疆项目的顺利推进。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利用其“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优势[29],推动项目建设与协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升领导能力

党员干部不仅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引路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可以加深其对中央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其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提升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履行职责。教育培训在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的同时,也能让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全社会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做出良好的示范和引导。这也正是“学习强国”的要义所在。因此,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应常态化制度化,并强化学习考核管理。

(三)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布局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30]。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新疆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比如“一黑一白”等的支柱地位之外,还应在产业发展方面借助“一带一路”核心区定位的机会,支持对外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使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方式激发相关出口型产业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外贸服务质量,发挥好新疆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让外贸服务业成为新疆新的拳头产业。应努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数字化升级、智能升级,让生态农业、绿色矿业、节能产业、数字制造业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搭建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集群,加强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还应促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打造新疆的服务业形象。

(四)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弥补发展短板

通过公共服务、社会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整体基础设施水平还相对落后的新疆来说,未来还需要继续在教育、卫生、通讯、交通、农业设施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这样才能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并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还能降低经济体系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新疆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梯次升级规划,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再大力投入“新基建”,抓住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机遇,为新疆产业升级做好准备。

(五)加强文化资源开发,讲好新疆故事

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新疆有着多民族多文化共同发展的光辉历史,也有着新时代民族团结共同反分裂、反贫困的光荣现实,更有着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的光明未来。此外,新疆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新疆的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今后,新疆应继续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要集中资源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歌颂爱国爱疆、兴疆富民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讲好“新疆故事”。在塑造大美新疆形象的同时还要提升文化传播力,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地区和新疆各族人民的了解,吸引全国各族人民、全世界人民支持和帮助新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强化财税功能

在收入分配上,既要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又要对相对贫困人口提供基本保障,还要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这就需要优化财政税收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具体说来,一是要完善财政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教育医疗条件;二是要加强对低收入者机会公平的关注,要从立法、政策层面为低收入者提供发展机会,避免其因为机会不平等而无法脱离贫困陷阱;三是要强化税收监管和征稽功能,发挥好税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四是要对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的财会监管,落实好《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五是要联合财政、税收、统计等部门,制定返贫监测指标体系,动态监控返贫发生情况,及时解决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五、小结

新疆已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反映了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性、先进性。但同时,新疆也因为起点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特殊、民族宗教文化复杂等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疆外、沿海一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要达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总结了新疆探索共同富裕的主要经验,并探讨了新疆未来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思路。总体而言,新疆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要走出一条结合新疆优势、体现新疆特色、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也是时代赋予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新疆建设者的共同课题与使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8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4-05-01].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trs=1amp;ivk_sa=1024320u.

[5]蒋永穆,豆小磊.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6):16-29.

[6]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22(02):1-8.

[7]张璟龙,刘李红.共同富裕视阈下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思想渊源、演进历程与实践进路[J].经济学家,2023(02):5-1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8.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1年新疆统计年鉴[DB/OL].(2022-03-01)[2024-05-01].http://tjj.xinjiang.gov.cn/tjj/zhhvgh/list_nj1.shtml.

[10]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中国民政,2021(20):4-6.

[11]秦蓉.凝心聚力绘新篇 石榴花开幸福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民生经济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EB/OL].(2022-09-16)[2024-05-01].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U5Mjg4ODMxNw==amp;mid=2247520563amp;idx=1amp;sn=1a5c6b06f214a6be786adaff52947ed3amp;chksm=fe1a39a1c96db0b7847f6502328e2c9c766c7fb9c6d8c8ee21f3faf345f1e54c61d50dce6db4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12]银璐.春风化雨润人心[N].新疆日报(汉),2022-10-12(1).

[1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23-03-14(1).

[14]刘敏,刘清杰,刘倩.政治稳定一定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5):32-39.

[15]李兵,颜晓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53(01):183-197.

[16]王垚,年猛.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基于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22(05):72-87.

[1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EB/OL].中国政府网,(2019-03-18)[2024-05-0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3/18/content_5374643.htm?from=groupmessageamp;isappinstalled=0.

[18]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8(03):145-170.

[19]李涵,滕兆岳,伍骏骞.公路基础设施与农业劳动生产率[J].产业经济研究,2020(04):32-44,128.

[20]张勋,万广华.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J].经济研究,2016,51(10):82-96.

[21]赵周华,霍兆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民族地区减贫的影响——基于内蒙古2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2):68-76.

[22]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2.

[23]程名望,JIN Y H,盖庆恩,等.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J].经济研究,2014,49(11):130-144.

[2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人口发展[EB/OL].中国政府网,(2021-09-26)[2024-05-01].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6/content_5639380.htm.

[25]吴秀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嬗变[J].理论学习,2017(09):35-41.

[26]赵振华.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J].人民论坛,2016(16):69-71.

[27]刘尚希,温铁军,姚洋.“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研讨会观点摘编[J].国际金融,2023(03):12-14.

[28]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J].中国民族,2020(09):4-6.

[29]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报,2022-07-16(1).

[30]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4(001).

The Road to Common Prosperity of Xinjiang: Its History, Experience and Prospect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and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e journey of China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e. establishing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epening the theory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implementing its goals. In exploring common prosperity, Xinjiang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The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Xinjiang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nation-led development model, social stability, priority to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aking capacity building as the key factor for development, andnbsp;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n future, in order to solidly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in Xinjia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strategy of governing Xinjiang and build Xinjiang with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ssistance from other ministries, provinces, and cities. We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enhance their quality and ability, introduc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optimize industrial layout, continu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ell the story of Xinjiang well.

Key words: Xinjiang; common prosperity; anti-poverty; experience; prospect

猜你喜欢
反贫困展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基于反贫困的农村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智富时代(2017年1期)2017-03-10 20:39:16
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6:54:29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7:5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研究述评
当前农村反贫困对策研究
商(2016年11期)2016-05-04 1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