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最大限度发挥作业效能。笔者认为要明确每课时的作业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符合学情的、可实施的英语作业,秉持“双减”政策要求,做好作业设计、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持续修改优化,设计出有效、科学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一、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为例,结合作业设计原则和学生对该课时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满足学校的可操作性,增加展示性的作业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难度层次分明的作业,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题型,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本课时作业时间设置为15分钟。
(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片及对话掌握交通工具的相关词汇:foot、bus、plane、taxi、ship、train等。
2.能够听懂关于出行方式的简短对话。
3.能够利用“How do you get to...?”句型对出行方式进行询问。
4.能够根据图片和英文提示写出How do you get to...from.../By...的句型。
(二)课时作业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复习巩固所学词汇与句型的朗读与拼写。
2.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练习问答和描述出行方式。
3.巩固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会融合所学知识。
4.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学会表达输出。
(三)课时作业设计
1.基础性作业(必做):看图片写写出行方式。结合本课时所学的九种出行方式,以不同图片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小学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型两大部分。本题作业设计为基础性作业,通过看图写短语、图文匹配写一写的形式巩固本课时的重点词汇。相较于传统作业,学生不需要反复多遍抄写,死记硬背,而是根据设计更贴近生活的图片,学生能直接将所学运用到作业中,引导学生将教材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链接,不仅有助于推动各层次学生共同成长,更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以培养学习自信。
在作业评价上,利用时间优势,发挥组内评价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进行批改,有问题第一时间订正并反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二次、三次巩固,还可以参考其他同学出现的错误,以避免二次出错,让学生转换角色,作为评价者,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基础性作业(必做):小组转盘转一转,说说自己的上学方式。需要学生随机转动转盘,根据指向结果,准确流畅地进行表达。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作业目标都是基础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可从看图、写短语等巩固书写的基础上进阶为巩固口语表达。本课时学生需要掌握问答他人和自己上学的出行方式,当堂练习时,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准流畅地进行问答。学生对于自己的出行方式很熟悉,作业是课堂的延续,转盘转动的随机性让学生学习了多种出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题设置小转盘游戏,不仅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的趣味体验,而且还能提升作业完成的质量。在英语教学中继续利用优势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要求,明确组内成员的各自任务进行分工,由谁制作转盘,由谁来提问等等,并在课堂上呈现,以此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提升性作业(必做):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单词或短语,完成句子。
1. Let’s" " " " " " " "(go/do) to the cinema.
2.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 " " " " (for / from) your home?
3. I usually get" " " " " " "(there/the USA) by plane.
4. I often come to Mile" " " " " " "(by/on) bus.
5. Sarah always goes to school" " " " " " " (by/on) foot.
6. How" " " " " (do/are) we get to the cinema?
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在设计作业时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再现课本所学重点句型,在保证知识点全覆盖的条件下,不再采用题海战术,而是最大化精简题目数量,量少而质高,减轻学生课业压力,让学生不再抵触作业,从而提升作业积极性,促进知识的内化。
在学生听懂、会写、会认、会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句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回顾课上所学的内容,对掌握的知识应用有新的突破。此部分完成作业的要求也进行分层设置,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可直接做;掌握一般或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将本课时要掌握的内容复习一遍后再去完成。这样做既避免了学生因英语基础不扎实而产生挫败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完成英语作业的积极性。
4.拓展性作业(必做):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Hello, I’m Amy. I have four friends. They are Sally, Lily, Tom and Jack. Sally lives near the school. She comes to school on foot. There is a subway station near Lily’s home. She comes to school by subway. Tom lives far from the school. He comes to school by bus. Jack likes riding. He comes to school by bike.
本题为选做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课时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做此题。学生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阅读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拓展,改变固有的阅读练习模式,适当增加作业任务的挑战性和多样性,以期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思维导图,学生运用所学重点句型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作业任务。
本篇阅读材料紧扣教材主题进行拓展,丰富的阅读材料中,不仅能让学生开阔眼界,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改善英语思维水平,使他们逐渐掌握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成效与反思
(一)实施成效
学生方面:基于以上作业设计,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作业完成度较高,通过完成本课时作业,100%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对重点的短语和句型能做到听说读写;80%的同学能够内化知识,在语境中选择合适的单词运用;60%的学生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发散思维,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教师方面:教师进一步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和理念,有效借助学校的优势,通过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有效作业设计的实施,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是根据课程效果优化作业内容,与传统作业形式相比来看,有很大成效。
1.注重作业的基础性、趣味性、整体性和实践性。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的同时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有效的学习效果。
2.发挥学情优势,增加展示性、合作性作业内容。改变传统作业的形式,围绕作业的要求和内容,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究,在此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并在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展示交流,从而达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的有效性,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创造语言学习环境的能力,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与“因材施教”相匹配: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分为基础、提升和拓展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层设置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分层评价反馈。
除了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和设计作业的相关方法,设计科学有效的英语作业,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反思,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在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的引领指导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情有更深入的了解,精心设计课后作业,通过各种资源多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作业设计宝贵经验,找准作业功能,真正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