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绘本阅读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他们探索世界的道路。因此,在幼儿时期开展绘本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绘本以其多彩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深入浅出的寓意,成为幼儿阅读的首选。利用绘本开展教学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教师以“悦”读引领成长为核心理念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为幼儿搭建一座通往知识与梦想的桥梁,还能为他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乐园。文章探讨了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旨在引导更多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这一重要领域,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概念解读
绘本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利用绘本,巧妙地将多领域的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他们不仅要带领幼儿探索绘本的奇妙世界,还要与幼儿一起学习和成长,确保每一次阅读经历都能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绘本这一独特的资源,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必须遵循适龄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可读性原则和多元性原则,为幼儿营造既温馨又充满挑战的阅读环境。
首先,教师应遵循适龄性原则。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合适的绘本。这样,在翻阅书页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阅读的乐趣,还能在无形中拓宽思维的边界,增强自信心,激活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应遵循情感性原则。每名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兴趣偏好。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名幼儿,敏锐地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将富含情感的绘本故事作为钥匙,打开幼儿的心扉。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让幼儿感受绘本的魅力,并学会在故事中寻找自我、理解他人,从而提高感知能力,培养同理心。
再次,教师应遵循可读性原则。可读性是教师选择绘本的基本要求,选择具有可读性的绘本是确保幼儿阅读体验的关键。绘本的文字应简洁,图片应生动,二者相得益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应精心挑选那些既能满足他们当前的阅读需求,又能引领他们成长的绘本。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解读绘本,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情节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最后,教师应遵循多元性原则。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选择的绘本种类应多样。既有展现自然之美的科普绘本,又有弘扬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既有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幻故事,又有讲述生活哲理的温馨小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不同主题、不同文化背景的绘本,让幼儿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泛滥,幼儿自小便被各种媒介所环绕。因此,如何引导他们高效地吸收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已成为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绘本以其图文结合、色彩丰富和故事情节丰富的特点,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悦”读即享受阅读过程本身,它是一种快乐的阅读方式。这一理念在幼儿绘本阅读实践中显得极为重要。接下来,笔者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悦”读引领幼儿成长。
(一)营造“悦”读的氛围
1.打造自由且自主的阅读空间。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打造自由且自主的阅读空间至关重要,这将不断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欲,促使幼儿成为有效阅读者、勇敢表达者及认真倾听者。因此,教师有必要科学规划教室内部的阅读区域,利用灵活多变的书架布局和简约而不失童趣的书挡设计,打造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连接的阅读空间,让幼儿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翻阅、尽情想象。
在具体布置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与柔和的照明设施,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放置舒适的座椅与靠垫,让幼儿在阅读之旅中找到归属感。在幼儿阅读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幼儿的思绪随着旋律飘扬。视觉上的享受同样不可或缺,教师可以用温暖的色调装饰墙面,搭配多彩的绘本封面与雅致的艺术品,打造一个既梦幻又现实的阅读空间。
此外,教师可以提供纸笔与录音设备,鼓励幼儿记录下阅读时的每一个灵感,让思维与创意在笔间自由流淌,在录音中永久定格。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尝试将阅读区域与“娃娃家”相结合,模拟家庭环境,给予幼儿安全感,方便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2.投放高质量的绘本。高质量的绘本是幼儿的启蒙之窗,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其学习需求,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高质量绘本,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精选那些有关生活习惯培养的绘本,帮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应推荐那些能促进他们认知发展、丰富他们情感体验的绘本,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体验成长的乐趣。
为了保持阅读区域的吸引力和活力,教师应定期更新绘本库,关注幼儿的兴趣变化。在春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蚕宝宝的一生》,鼓励幼儿亲自养蚕,与幼儿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在“颜色变变变”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小黄和小蓝》,鼓励幼儿探索色彩世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此外,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绘本推荐活动,集思广益,共同为幼儿营造多元化、高质量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连接幼儿、家庭与幼儿园的纽带。
(二)丰富“悦”读的方式
1.根据绘本设计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不仅是娱乐活动,还是幼儿学习的载体。为了提高绘本阅读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的精彩故事和生动画面,设计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游戏,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
以绘本《我的小影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讲解带领幼儿探索影子的奇妙世界,也可以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动画短片,或者制作一段记录幼儿日常生活中影子变化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影子随时间和光线变化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影子实验室”游戏,准备纸板、布袋、手电筒等材料,让幼儿在控制光源距离和角度的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影子的形态,借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情节设计“影子剧场”游戏,先将幼儿科学分组,再让每组选择绘本中的一个场景,利用身体动作和道具创造出不同的影子,讲述或表演有关影子的故事。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表演技巧,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容。
2.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开展绘本阅读前,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核心思想,巧妙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该情境中,教师可以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深入参与,感受故事的节奏,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理解绘本情节,深刻体会角色的情感,培养其同理心和想象力。
例如,在阅读绘本《森林里有一块空地》时,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一片辽阔、充满生机的森林,森林里有一块神秘的空地。接着,教师可以轻声地引导幼儿:“想象一下,这块空地会变成什么呢?是小动物们的游乐场,还是一个秘密花园?”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随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合理利用森林里的空地”这一问题,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手工创作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使用纸张、彩笔、剪刀等,制作手工艺品,并将它们放置在教室的一角。最后,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戴上各种动物头饰演绎绘本情节,从而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收获满满的快乐。
(三)拓展“悦”读的途径
1.形成家园共育合力。在开展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家园共育的模式,鼓励家长和幼儿一同踏上这段神奇的阅读之旅,让幼儿在绘本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打卡21天,培养阅读好习惯”亲子活动,利用微信小程序这一便捷的工具,让家长记录下与幼儿共读的每一个瞬间,并上传短视频和照片,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绘本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将来探索世界、追求真理奠定基础。
2.加强教学评价。在开展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开展即时评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记录,捕捉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评估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还要重视他们能否灵活运用绘本中的知识,以及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师要通过评价掌握幼儿当前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阅读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情节再现,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让他们参与故事的再创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你追我逃”游戏,将阅读转化为身体力行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角色认知能力。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自我评价,让幼儿评估自己在阅读、复述、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记录并分析幼儿在绘本阅读和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进而制定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学策略。
结语
在“悦”读思想的引领下,教师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每一本绘本都仿佛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引导幼儿在想象与现实的交融中探索、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通过持续而深入的绘本阅读实践,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与智慧的种子,使他们在未来的旅途中更加自信和勇敢。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