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校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需要班主任主动开展工作,既要尊重家长的工作性质以及他们对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期待,又要分清楚所需沟通问题的性质,以正向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做家校沟通的主动规划者。
【关键词】班主任;家校沟通;正向沟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0-0057-03
在谈到家校合作时,不少班主任会提及一些棘手的沟通个案,似乎家校合作的对象只是个体家长。其实不然,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分层次的,作为集体教育的一线班主任,大部分时间是和全体家长以及部分具有共性问题与特定需求的家长群体进行沟通。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并提前做好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班主任主动提前进行家校沟通的原因
面向全体家长的合作最重要的原则与策略是主动提前沟通,这和当下的家庭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特点以及家校关系的性质有关。
1.尊重不同工作性质的家长
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长的工作性质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一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生活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家长们可能是同一个村或者同一个工作单位的,通常班主任也和学生及家长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顺畅及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工作压力的增加,同一个班级的家长工作性质不同,有些家长朝九晚五,有相对宽松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学校合作;而有些家长的工作时间较长,比较忙碌,不可能时刻候着班主任的信息。
因此,班主任要主动规划,提前与家长沟通,为忙碌的家长回应学校、配合教育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如一位小学班主任为了上好公开课,临时请家长配合准备上课的道具,要求第二天一早就要带来,这让不少在工作岗位上的家长感到压力。作为班主任,要理解家长抱怨背后的心理诉求以及不同工作性质的家长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2.尊重并满足家长的平等诉求
家长对学校提前沟通的期待还反映了他们对民主平等的诉求。在家校沟通中,家长希望能与学校处于平等地位,能够被尊重。具体表现为:希望学校能对各种政策设计与管理安排做到有言在先,还希望学校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只是被通知、被动接受。从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效果看,通过倾听家长的诉求而确定下来的学校政策与管理规定,能更好地得到家长的支持。
二、班主任主动提前进行家校沟通的策略
涉及全体学生、全体家长的事需要班主任主动提前做好家校沟通,同时要根据沟通与合作的内容性质,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1.客观性问题的沟通方式与策略
所谓客观性问题,是指不需要讨论,不涉及太多教育观念和理念的问题,如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等。这类问题可以采用“给家长的一封信”、在家长群里发通知等沟通方式。以一些重大活动安排为例,如春游、运动会、劳动基地活动、期中考试的时间安排等,学校原则上不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但是主动提前告知是希望家长能够提前安排好生活与工作,在需要配合学校时能够积极响应。这类沟通原则上算是通知,但是这类通知也有一定的小技巧。因为提前太长时间通知,忙碌的家长可能会有所疏忽,如通知的纸张找不到了,班级群的信息被覆盖了。因此,班主任可以用好以下策略。
一是做成图片“好保存”。一位班主任在学期开始时就把本学期涉及全体学生和家长的重要工作与时间节点进行了编辑整理,做成一张小卡片发给家长,并在卡片上备注:请放在家中醒目位置或者拍照保存在相册,以备需要时查看。如此贴心的小卡片,不仅彰显了体谅与周到,也体现了教育者的专业性。
二是过程提醒“好贴心”。当计划中安排的事情临近时(一般提前一周),班主任可以根据需要在班级家长群里中再次提醒。这时的提醒能够帮助一些工作特别忙碌的家长做好近期工作安排,争取在活动当天能够到场,给孩子的成长以支持。
2.主观性问题的沟通方式与策略
所谓主观性问题,是指一些涉及班级全体学生利益,家长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以及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家长之间可能有不同诉求的一些教育与管理问题,如班级座位安排与调整的原则、方式与时间等。
班主任就这些问题和家长沟通时,首先需要对该类问题有清晰的教育价值认知,不能只是顺着前人的经验和习惯,还要做到尊重家长。虽然不是每个家长的想法在集体教育中都能得到实现,但是最起码要给广大家长以表达和讨论的机会。为此,班主任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一是当面直接沟通。涉及教育理念问题时,班主任一定要避免通过在线沟通的方式,不要因为害怕家长会有不同的声音甚至质疑的声音而刻意回避。涉及教育理念问题时,班主任要放弃“家长完全赞同”的理想期待,要学会接受观念的差异甚至冲突。同时,班主任不要试图把不同的声音压下去或者忽略它们,而要把不同的声音放在集体中讨论,避免观念不同的家长心生怨气,影响班级氛围。
二是前期沟通策略。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当面沟通前要先做好前期调查。以班级座位安排与调整的问题为例,班主任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简要说明基本原则与安排,然后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发送给家长,请他们知悉,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建议,为接下来面向全体当面沟通做好民意准备。如98%的家长对班级座位安排与调整的方式表示支持,也有一两位家长表示了担忧,提出自家孩子需要特殊照顾,班主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了微调并提供帮助。这样既尊重了大多数,又满足了个别家长的特殊诉求,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和尊重所有人的原则。
3.坚持正向为主的集体沟通原则与策略
在处理涉及所有学生利益的问题时,班主任需要面向全体家长进行沟通,既要做到主动提前沟通,又要在沟通中遵循积极正向的原则与策略。因为面向的是班集体中的所有家长,所以班主任在沟通时要注意群体心理的基本特点,即面向全体家长的沟通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面向群体的沟通不是解决个体的问题,而是让个体在集体中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家长会就是一场面向集体的沟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进行事务性的通知外,还要让家长对班集体拥有信心,对孩子在班级中的成长拥有信心。以下三个策略可供班主任参考。
一是回顾正向的过去。在面对全体家长时,班主任要有策略地肯定集体,而不能因为一两个人或者一两种现象否定群体,要明白每个人、每个班级都是带着不完美往前发展。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通过PPT或者视频展示过去一段时间班级所取得的进步、荣誉等,让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信心。
二是推崇正向的个体。集体的进步与荣誉是由全体成员和一个个进步的学生与家长推动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对那些在班集体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学生和家长提出表扬。需要注意的是,表扬时要尽量面向全体,不能只推崇极个别学生和家长,要看到每个学生和家长为集体作出的努力。另外,班主任所推崇的个体最好能给大家做出榜样,让大家能够学得会,即在集体中不要推崇有特殊才能和背景的家长,否则容易让大多数家长感到自卑或者无能为力。在正向氛围的引导下,全体家长都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重视,也能找到为班级作贡献的榜样和方向。
三是期待正向的未来。面向班级的沟通是要让全体家长对孩子、班级的未来充满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和班级的发展有信心,让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拥有信心,如与部分家长进行小组交流,一起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对于一些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长,班主任应在理解家长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拿出符合不同类型家庭情况的指导建议与工作机制,如为有实际困难的家长建立放学后的个别答疑机制,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支持。
面向全体家长的家校沟通是学校集体教育形态下主要的沟通形态,不可忽视,做好此项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面向个别家长的沟通频次和沟通难度,让家校关系更紧密、家校合作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