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大班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原则与路径

2024-12-17 00:00:00姚有慧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立德树人德育

【摘 要】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人的一生中肩负着开启智慧、奠定基础的启蒙使命,因此,幼儿园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它对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德树人视角下大班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应遵循主体性、系统性、开放性、适宜性的原则,优化德育主题活动的具体路径,以提升育人水平。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0-0052-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人的一生中肩负着开启智慧、奠定基础的启蒙使命,因此,幼儿园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关键,它对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班德育主题活动是针对幼儿道德素养,根据其发展规律设计的规范性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设计需紧扣德育主题,并基于特定主题,以培养幼儿道德素养为目标,形成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是开展活动的首要工作,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清晰且环环相扣,其中包括德育主题活动目标、德育主题活动内容、德育主题活动方式、德育主题活动评价。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原则

1.主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学前教育阶段是塑造幼儿道德观念的黄金时期,大班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并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巧妙地构思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和体验道德情感,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系统性原则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稳固的基石,促使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构筑和谐统一的德育体系。在活动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急于求成。德育活动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精心构建起全面而系统的德育内容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幼儿道德品质的逐步形成和持续提升。

2.开放性和适宜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德育主题活动的构思与策划时,应本着开放包容、灵活适应的原则,深度挖掘并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在活动的搭建上,教师需巧妙地融汇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智慧,大胆突破传统的活动组织模式,推陈出新。此外,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全面提升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精心设计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身心成长特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确保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实效。

3.主题性和可实施性原则

在设计大班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必须将主题置于重要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剖析并融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从而形成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序列化设计方案。

可实施性是大班德育主题活动设计的关键,旨在确保活动设计切实可行。大班德育主题活动的目的在于为幼儿道德启蒙,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活动设计最终指向的是促进实际行动。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德育主题活动设计路径

1.设计多元立体的目标

大班德育主题活动应当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展现德育的内在价值,以此激发并促进幼儿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还需紧密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同时,德育主题应当向社会化方向推进,致力为幼儿的道德启蒙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2.设计合理的内容框架

大班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必须立足于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精心挑选与目标相契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活动构思时,应当科学地对各项活动进行分类,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设计,从而构建起涵盖情感、认知与实践三个维度的主题框架。

其一,核心价值发散式主题活动框架。幼儿处于道德萌芽的状态,教师应当引导其形成对党的辉煌历史和英勇先辈的光辉事迹的基本认识,以此培育幼儿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以“我是中国人”主题为例,教师设计德育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6个民族。教师通过地图展示,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并鼓励与家长共同创作民族特色作品,举办分享会、服饰展和歌舞表演,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其二,互动生成式主题活动框架。以人际交往为例,教师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同伴交往方面,通过互动案例启发幼儿思考,营造宽松环境,助力社交能力提升,体验互动快乐与助人幸福感。二是师幼互动方面,展现爱与成长,幼儿回顾与教师的互动经历,以照片、画作、手工等形式感恩教师,教师引入“老师老师我爱你”活动,传递爱与关怀。三是亲子交往方面,通过家园合作活动加强亲子关系,如举办亲子运动会、故事分享会,促进亲子间的相互了解。四是社会交往方面,引导幼儿回顾和感恩教职工的付出,通过模拟情景增强幼儿的交往兴趣。

其三,特色元素连接式主题活动框架。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班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如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和纪念日等契机,设计德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文化差异,增进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德育主题活动设计需深挖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如家庭、社会及幼儿园,以提供幼儿道德素养发展的良好条件。

3.设计科学适切的活动方式

大班德育活动的设计应当着眼于幼儿道德素养的精心培育,充分融合他们的生活体验,提高活动的逻辑严密性和操作灵活性。推进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时,教师需精心预设游戏的教育成效,搭建完整有序的活动框架,通过逐级深化,逐步提升幼儿的道德修养。同时,融合“知情意行”的教育理念,推动幼儿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活动设计应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游戏化学习为主导,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态度及意志力。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结合社区和家庭的力量,共同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例如,在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时,可以组织他们参观和体验家乡的文化遗迹和特色美食,邀请社区志愿者分享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地产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4.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活动评价作为衡量活动设计质量的关键指标,不仅是对德育主题活动设计者专业能力的评估,更是对其德育素养的反馈。教师是德育活动设计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和理念影响活动质量。教师需负责活动的评价和反馈,确保设计具有创新性,符合时代需求。

在德育活动中,幼儿已经能够初步地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还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简短的评价。教师应当构建互动平台,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在评价阶段,教师应当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评价活动的全过程、自己的表现,以及同伴的行为。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幼儿代表,引导其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评价;也可以使用象征性的方法,让全班幼儿共同参与评价,提升幼儿在德育方面的素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吸收教师、家长等各方对活动设计、幼儿的参与程度,以及德育内容适宜性的反馈,从而对大班德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以促进幼儿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

从五育并举理念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树立了教育的价值标杆,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充分凸显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国家而言,道德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对于民众来说,道德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源泉。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肩负着为幼儿打下坚实道德基础的重任。幼儿园大班阶段是幼儿从学前段向学龄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节点。幼儿教师应当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幼儿成长为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6:14:48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