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境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2024-12-13 00:00:00杨建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设历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工作不断展开,这给高中历史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为实现高中历史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带来了帮助。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符合历史学科特点,在情境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此,教师要着手打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课堂构建路径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4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通过为学生营造开放、多样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情境课堂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打造高中历史情境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一、高中历史情境课堂构建的意义

从历史学科的本质角度来看,构建高效课堂是对教学行为提出的要求,是教师想要实现的外显性教育目标。而创设情境课堂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在驱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创设情境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高中生身心特点,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更为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高效课堂由此得以构建。在实践中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对历史上影响国家发展的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会主动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积极交流。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良性循环,这为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持。

2.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情境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时,他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强,对于教师表达和讲述的知识点,他们会更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因此变得高效。而且,他们还会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历史认知思维,学生的历史素养会在独立历史思维的辅助下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打造情境课堂,能够加强课堂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的平台,在互动中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精准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在情境课堂中,当学生产生疑问时,能够主动将问题提出,这会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接下来教学工作的调整,这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高效历史课堂由此得以构建。

二、高中历史情境课堂构建路径

1.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课堂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历史课堂中采取视听并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巧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片、图片、文物、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历史情境,直观呈现历史事件,要比单纯看或听的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时代间的距离,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真实目睹和主动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教师通过图形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为学生动态演示历史事件,配合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为学生传递更多直观的信息,带来多种感官体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鸦片战争带来的严重影响。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强盛时期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资料,例如在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教师的讲解,深入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景象。接着,当学生对中国强盛时期的国情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并详细解释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指出我国失去了东北部100余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一事实。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领土完整性的概念,教师可以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领土完整的意义,感悟到捍卫国土完整性的重要性。同时,这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鸦片战争的爆发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从而在警示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创设历史情境课堂

在一堂科学而高效的历史课中,学生必定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新课改、素质教育对当代历史课堂提出的要求,也是推动历史教育水平进步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服务功能,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兴趣需求、思维能力、历史基础知识水平,结合对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分析,设计课堂教学工作。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记忆较为困难,很多同学会在学习时遇到瓶颈,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困难。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引导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真实教学情境的辅助下,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谈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探究表达看法,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时,该课中涉及了诸多关于汉字、书法、绘画、戏曲相关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原始社会延伸到明清时期,而且其中的戏曲部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陌生,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作为历史教师就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吃出来的甲骨文》,带领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甲骨文的发现对古代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通过视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之一“文字的起源”。然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最后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同时,从文字引出书法,向学生介绍书法的发展过程。这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字体的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著名的画作,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书画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历史情境课堂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中真正的主人。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带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另外,在精心设计问题探究,创设历史情境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要确保提出的问题存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但又不至于无法解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节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过程,探究变化的原因。其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为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时学生会回答:“鸦片战争。”然后,教师可以借助PPT向学生讲解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人民个性的解放,这种解放首先就体现在国民服饰的变化。通过这种问题导入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引发学生对历史故事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使问题情境在历史课堂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在历史课堂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究,以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找准教材要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找到完整的历史线索,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4.设计强化型课堂训练,创设历史情境课堂

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有助于强化型课堂训练活动的开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要抓住课堂训练的教育契机,因为学生在该环节中的状态可以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补充,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节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深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以选取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关于五四运动的影视片段,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仿电视剧中演员的角色重现历史情境,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如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通过表演,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立志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了解五四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及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在创设历史情境课堂中开展强化型课堂训练时,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训练目标,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确保目标能够实现,在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训练提出有效、明确且能够实现的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避免活动偏离目标。另外,历史课堂训练的种类很多,包括小组讨论、资料搜集、辩论赛、角色扮演以及专题演讲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强化课堂训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讨论内容,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多方面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中包括理论基础、经济基础、主观条件、阶级基础等,在探究中引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形成初步结论。在小组讨论中,对于薄弱的小组教师要适当介入给予指导,从而确保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所有小组完成讨论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积极分享讨论结果和探究过程,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想法,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训练,带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情境课堂的创设,是保证历史教育工作有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历史,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所以,在历史情境课堂构建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教师设计好的学习情境中获得锻炼,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状态,确保情境课堂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由此实现高中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推动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华《走进生动的历史课堂——浅谈高中历史情境课堂的创设》,《山东教育(中学刊)》2013年第10期。

[2]刘利栋《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创设探究教学情境的几点思考》,《文渊(中学版)》2020年第5期。

[3]付西林《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45期。

[4]张忠欢《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创设最佳情境课堂——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实践探索》,《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5期。

[5]何非凡《主线式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创设历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