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科主要概念为核心,以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主动学习并完成项目作品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与综合性学习的以目标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不谋而合。本文运用项目化学习理念,整合、创新、重构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教法、评价、成果呈现形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16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语文走向实践的一种新样态。教材将部分综合性学习板块独立,通过编制综合性学习单元,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科主要概念为核心,以学生借助小组合作、主动学习并主动完成项目作品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在目标方面,注重整体性和知识的运用;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引导、协助的作用,学生则处于主动地位;在评价上往往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以项目化学习为指导理念,设计并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能够将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现状
自2011年以来,综合性学习正式纳入新课改之中,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他归属到“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通过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学习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然而,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停留在依托文本,照本宣科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教师提出的主题和活动,被动地接受任务。教师留给学生思考和实施的时间、空间不足。再者,活动的时间较少,致使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思维训练缺失
单一的教法导致学生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浅显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少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将学生局限于教室内,锁定于课堂中,学习内容仅仅依靠教材,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展示环节按照教师的固定要求进行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其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拓展与延伸。
(三)学生学习过程简单
现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但在设计与实施上,实施的次数、投入的时长均较少,在开展方式和评价方式上没有进行积极探索,依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缺少对学生的关注。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过程较为简单,教师按照教材中相应的任务在课堂上写一写、说一说,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不完整的,缺乏了前期策划、小组之间多方面的合作、每个阶段的评价、不同时间节点的活动安排、整体成果展示等环节。
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法,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合作、探究、分析、表达的新型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不断汲取知识的动力,深度思考的能力,构建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桥梁。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一)整合碎片化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边界比较模糊,与其他学习板块内容有交叉、重叠。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如传统文化单元、汉字单元、毕业主题单元。针对每个综合性学习内容,教材都设置了多个学习活动。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求在真实开放的学习大情境中,聚焦核心,筛选、提炼关键点,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转化为一串有梯度的任务链。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例,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1.创设真情境
任务发布: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毕业季随着夏天风风火火地来临。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教师,与生活了六年的校园说再见。为了给我们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为了留住这珍贵的回忆,我们将进行“满载星光·童梦启航”主题毕业季活动。
2.巧设任务链
设计一连串任务链,整合碎片化的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转换身份,变换视角,主动地搜集、获取资料,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二)结合项目化内容,延伸课堂空间
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项目小组成立、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活动开展、项目成果展示。
1.项目小组成立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细读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自己想选择的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让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5~6人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分组情况,为了后续的活动能顺利开展,如果出现高层次学生或低层次学生过于集中在一个组的情况,教师可以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适当调整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小组与小组之间出现学生能力差距过大的状况。
2.项目计划制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学习过程较长。所以在开展学习前,每个小组要制定好小组计划,以期在时间节点前完成对应任务。
3.项目活动开展
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搜集资料、开展活动的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因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持续的时间较长,学生课外自主活动期间,教师可在课堂上穿插进行其他单元的教学。同时,可以利用好综合实践课,在课堂上对学生一周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反馈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4.项目成果展示
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应该是多样的。在前期的充分研究下,学生围绕各自感兴趣的内容,用不同的项目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交流会,或有奖竞答,或海报展示,或PPT讲解,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项目化学习成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创新成果形式
在基于项目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身份推进项目实施,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断给出具体实际的建议,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四)强化多元化主体,评价促进发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评价引领项目的始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要对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过程进行评价,可在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前指导学生设计好评价量表,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及时评价。
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找出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不足,从他人身上学习好的方面,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及导向作用。
最后,在综合性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设置相应的奖励,通过评价量表,评选出优秀小组、潜能巨大小组、创意十足小组、友好合作小组等等,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例
以项目化学习为指导理念,设计并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能够将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笔者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为例来谈一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短镜头下的长回忆
1.图像的再现
《难忘小学生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回忆这六年的时间,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图像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呈现方式,教师在前期收集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六年级临近毕业这一段时间内比较典型的照片。如:第一张集体照、第一次集体出游合照、第一次取得拔河比赛胜利合影、10岁成人礼班级合影等集体照,并搭配上音乐,剪辑成一段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这样直观的呈现方式,学生能在头脑当中迅速回忆这些难忘的点点滴滴。
不仅有难忘的事,更有难忘的人。一张同桌化解矛盾后破涕为笑的“表情包”,主动拾起地上垃圾的“他”,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专注批改作业的“她”,当身边那些熟悉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脑海深处那些被藏起来的记忆,无一例外被悄悄唤醒了。
2.文字的记录
教师出示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习作,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习作,在对比中,学生渐渐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同时,教师发布任务,请学生回家搜集六年时间中,那些被保存下来的文字。可以是习作片段、读书笔记、优秀摘抄,也可以是自己保留下来的有意义的照片,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二)时光轴中的记忆轨
在前期的项目准备时,学生已经有选择地回忆了自己的小学生活,回忆是无形的,我们要化无形为有形——填写时光轴。教师以教材中的成长树为例简单介绍时光轴的基本样式,接着,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时光轴的样式,有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按重大事件记录、回忆“第一次”记录等记录方式。时光轴的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包括成长树型、回忆马车型、指示标型、胶卷带型、流程图型等等。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创作完成属于自己的“小学生活时光轴”,看着时光轴,就能迅速回忆起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活。最后,根据时光轴的记录,整理文字、图像资料,创作《成长纪念册》。
(三)联欢会里的师生情
1.用艺术的方式传情达意
为了让小学六年的时光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刻,在毕业季的尾声,我们要举办毕业联欢会。毕业联欢会是用艺术的方式传情达意,最终的目的是表达对师长的感谢、对同伴的不舍、对青春的感慨、对未来的希望。
艺术的方式即是一个个节目,所以,节目单的编排是重中之重。既要充分传达出情感又要具有表现力,吸引眼球,这时候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个项目中,教师只需前期指导学生做好节目策划,做一个“旁观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生确定好节目单后,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调换节目顺序,避免审美疲劳。
2.用节目的方式展示成果
前期的项目化学习已经有了不少成果,如:毕业纪念册、毕业文集、毕业歌等,在毕业联欢会上,学生就可以将前期的成果呈现给师长。作为联欢会上的一个调整气氛的环节,让学生上台分享成果,说说自己的感受,请教师、家长、同学点评。这样的方式既创新了成果的展现方式,又做到及时、适时的评价。
(四)临别信里的惜别心
在《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最后,学生要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首先,要确定传达的对象是谁。接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达?写一封感谢信给教师,留在毕业文集上;互赠一张写有临别赠言的明信片,留在对方身边;写一段话,当面传达给对方,留在对方心里。其实,学生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无论是用什么方式,不管文字是否生动传神,但情到深处自然“真”。整个项目化学习进行到这里,已经超脱学习本身,而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真情境”“真学习”“真感情”。
总之,基于项目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项目问题驱动、项目载体、项目创新成果形式、项目评价教学策略让实践性学习真实发生。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项目化学习全过程的经验,培养了合作意识,形成了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10期。
[2]吴华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贵州教育》2017年第19期。
[3]胡佳怡《项目学习中“教”与“学”的本质》,《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