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首先,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需注意作文素材的选取,通过精心挑选教材和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强调了提升学生阅读量对于写作基础的重要性,通过增加阅读量,扩展语文知识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提及了通过鉴赏优秀作文和举办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素养。最后,强调了写作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应该采用创新思维,通过多元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素材选取阅读量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11
语文学科不仅承担着知识传递的重任,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及全面素质的关键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作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还强调了对生活体验、情感认知以及文学鉴赏等多方面深层次理解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阶段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并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教师需重视作文素材的选取,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1.从教材中选取素材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从教材中选取素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材料,内涵丰富,覆盖面广,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此,合理选取教材中的素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从教材中选取素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材是按照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年龄特点编写的,所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文章,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能够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语言知识,掌握写作技巧。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科幻色彩,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适合作为教材中的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幻类型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具有桥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通过细致分析和解读,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一些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写作要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和深度。
从教材中选取素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的要求。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选材和编排都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科标准来进行的。因此,选择教材素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贴近和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点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备战中小学升学考试。例如,在教学《我的植物朋友》这篇习作时,需要学生具体描写一种植物,并且能简单描述自己与植物发生的故事,生动表达出自己与植物的真实感情。以往的习作教学当中,学生所选用的素材过于陈旧,许多学生都会将“自己躲在大树底下乘凉、自己躺在草坪上”等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无法体现出新意。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搜集植物的相关素材开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植物的生长特征、外形特点,了解植物本身的习性,让习作更生动、更真切。
除此之外,从教材中选取素材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中的文章经过精心挑选,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选用这些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对于今后的写作和文学欣赏都大有裨益。
2.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具体的课文,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片段和瞬间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红帽》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生活中的素材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情感表达机会。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可以形成对勇气、诚实等品质的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故事情节相似的场景或情感体验,例如,家人之间的关爱、面对陌生环境的勇气等。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感悟和表达,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并在写作中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
《小兔子乖乖》是一首经典的童谣,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兔子的日常生活,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首童谣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和责任。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家里有没有养宠物?你们每天都会为它们做些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从中获取素材用于写作。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创作类似的童谣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杨树与苍鹰》是一篇优美的寓言故事,通过杨树和苍鹰的对话,讲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个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的梦想与追求,以及面对挑战时所展现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个人梦想,并围绕如何实现这些梦想开展深入的讨论和写作练习。将这一过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还能促使他们将从故事中汲取的智慧应用于自身的生活实践中。
鉴于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教材中描绘的生活片段及情感瞬间,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提升其写作技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敏锐洞察力,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值得书写的故事或感悟,鼓励学生将这些真实经历融入作文创作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增强学生阅读量,拓展语文知识库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和拓展语文知识库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策略将直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结合具体课文来重新论述这一重要内容:
《三字经》是小学生学习的经典读物之一,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知识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通过阅读《三字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字经》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例如,通过让学生理解“仁义礼智信”的教育理念,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三字经》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在这篇散文中,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荷塘月色》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通过对文中意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仿写类似的散文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咏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通过对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在这首古诗中,生活中的鹅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咏鹅》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可以去动物园、去乡村,近距离接触小动物,观察鹅的外貌特征,讲解鹅“曲项”“白毛”“红掌”等典型特征,让知识舞动起来,让白鹅的形象能够更生动、更形象、更直接地展现出来。当学生身处大自然中,往往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更深切地感受视觉的冲击。通过对诗中意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仿写类似的古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是至关重要的策略。通过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智慧,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识字认字能力,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和拓展语文知识库应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策略。
三、课堂鉴赏各种优秀作文,提升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通过对各种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课堂中进行作文鉴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还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小狗埃迪的一天》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通过对小狗埃迪一天中的生活进行描写,展现了小狗的活泼可爱和对主人的忠诚。在欣赏这篇作品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简洁明快,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在课堂鉴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如作者如何塑造了小狗埃迪的形象,以及如何通过情节的设置展现了小狗与主人之间的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如描写手法、篇章结构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春天的气息》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象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自然景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在欣赏这篇作品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从而形成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审美体验。
在课堂鉴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勇敢的小树苗》作为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细腻描绘小树苗勇敢成长的过程,生动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该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而激发他们对生命本质的独特思考与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此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中的寓意与象征,以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诸如勇气、毅力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对作品中情节布局和人物塑造的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还能丰富其文学素养。
课堂上的作文鉴赏活动,不仅是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平台,更是他们深入学习作品背后文学知识和写作技艺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举办各种比赛,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举办各种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赛活动的竞技性常常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求胜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通过紧张的比赛氛围和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
在阅读和分析《小狗埃迪的一天》这样的优秀作品后,可以组织一场写作比赛,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小狗埃迪的理解。比赛的题目可以是“写一篇描写你和你的宠物之间的一天”的作文。在开始写作之前,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讲解自己家的宠物,包括宠物生活习性、趣事,与宠物的互动等。此类比赛真实性更强,因此,学生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写作,努力将自己对宠物的喜爱之前通过文章表达出来,尽力展现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在深入研读《春天的气息》这篇细腻描绘春日景象的散文之后,笔者组织了一场以“我的春天”为主题的作文竞赛。该活动旨在鼓励学生们基于个人对春季的独特感知与体验,自由挥洒笔墨,尽情展现其文学创作才能。此类竞赛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独立分析能力。
同样,在品读寓言故事《勇敢的小树苗》后,我们可以策划一场寓言故事创作大赛。比赛主题设定为“编织一则寓言,借由平凡生活中的小插曲启迪人生哲理”,要求参赛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小树苗赋予人性特质,通过这一角色讲述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小故事,以此反映学生对于特定现象或事件的看法及期待,并探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上述两项赛事旨在通过良性竞争机制,促使参与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发现并发展各自的写作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比赛活动作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够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共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卫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策略探析》,《文理导航》2024年第2期。
[2]李诗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策略》,《小学生》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