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诗歌鉴赏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4-12-13 00:00:00郭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2期
关键词:咏史群文古诗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群文阅读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咏史怀古诗的教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07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群文阅读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它强调在多个文本间建立联系,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诗歌鉴赏中,群文阅读策略的运用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诗歌间的联系,拓宽阅读视野,构建知识体系,还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诗歌,感受其魅力。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又蕴含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鉴赏咏史怀古诗,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本文以咏史怀古诗为例,探讨高中群文阅读在诗歌鉴赏中的教学策略。

一、群文阅读在咏史怀古诗歌鉴赏中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

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本互文性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文本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和重构,文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在诗歌鉴赏中,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提高鉴赏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多个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

咏史怀古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类型,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类诗歌通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遗迹为题材,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咏史怀古诗具有以下特点:历史性: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遗迹为题材,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抒情性: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哲理性:蕴含丰富的哲理思考,如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等。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咏史怀古诗作,从而在对比中深化对诗歌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在鉴赏中有重要的价值。

(一)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体验

在咏史怀古诗的群文阅读中,通过选取多篇相关的诗歌进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的诗歌作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群文阅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诗歌的魅力和特色。

(二)深化理解,提升鉴赏能力

咏史怀古诗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类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咏史怀古诗的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写方式和观点,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复杂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阅读多篇文本后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不同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更好地把握诗歌的精髓和魅力,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追求。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群文阅读鼓励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咏史怀古诗的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诗人的观点、情感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不同诗歌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和创新点,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加强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咏史怀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评价,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感。

二、群文阅读在咏史怀古诗鉴赏中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文本,构建群文阅读体系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主题,以主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在咏史怀古诗的教学中,可以选择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历史事件作为教学主题,选取相关的咏史怀古诗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对比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写方式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和文学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确定教学主题,选取相关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主题,并选取与之相关的咏史怀古诗。

2.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主题和诗歌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4.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和文学观。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和文学观。

其次,需要做好文本的选择与组合工作,精选合适的诗歌文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选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咏史怀古诗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以确保学生对该类诗歌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应选择与主文本相关的其他诗歌或文章作为辅助文本,以便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文本的选择上,还应注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以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确保群文阅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群文阅读体系。

(二)情感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咏史怀古诗往往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歌中的情感元素,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阅读指导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朗读诗歌,感受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例如,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2.分析情感表达,理解诗人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历史背景、诗人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的运用等,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感情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意图。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中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三)合理设计,对比分析深入理解

咏史怀古诗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上,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阅读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点;或者要求学生根据群文材料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等。这些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在设计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群文阅读的核心在于对比分析,在咏史怀古诗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评价,如历史角度、文化角度、艺术角度等。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拓展延伸,丰富阅读体验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底蕴。

1.推荐相关书籍和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与诗歌相关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了解。

2.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址、观看历史影片等,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3.开展创作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如创作咏史怀古诗、写读后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跨学科融合策略

咏史怀古诗涉及丰富的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跨学科融合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对诗歌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例如,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地理知识,对诗歌中的地理环境深入探讨;结合文学知识,探讨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结合哲学知识,思考诗歌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在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过程中,评价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如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阅读表现、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发言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测试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在反馈时,教师应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与反馈环节,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三、咏史怀古诗歌案例鉴赏

案例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它们同为豪放词,都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在进行这两首诗的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和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性的问题,如“两首诗在描绘历史场景时有哪些异同?”“两位诗人在表达历史感慨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两首词出现差异的深层原因”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阅读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两位诗人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描绘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两首诗。

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两位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的共同点和独特之处,以及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咏史怀古诗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和鉴赏这些诗歌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咏史怀古诗的群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生动的过程。通过主题引领、情感共鸣、深度解读和拓展延伸等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意境,进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热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语文学习》2019年第9期。

[2]潘宏华、高志盛《高中古典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散文百家》2019年第9期。

[3]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语文建设》2019年第21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统编高中语文基于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410)

猜你喜欢
咏史群文古诗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其二》书法
艺术大观(2023年9期)2023-06-27 04:05:45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北陵公园咏史
扬子江(2021年5期)2021-09-06 05:34:24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咏史抒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