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话轮转换技巧与历史理解初探

2024-12-02 00:00:00刘洪生梁艳芳宋磊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话轮本课历史

摘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最终形成完备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建构历史认识的重要一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话轮转换中的话轮移交、话轮获取等策略可有效培育初中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关键词:对话话轮转换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历史认识,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理解史事的含义与建立其间的贯通认识、以客观的态度理解历史文本、感悟史事的实际情况、以史料为基础理解古今之间的差别、认识历史文本中的不同历史理解及其原因、辨识历史文本的作者愿意并加以运用等。[1]在初中阶段,师生课堂对话是提高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课堂对话的展开与推进策略,但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涉及微观层面的并不多见。

“话轮”是对话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认为,话轮是对话的基本单位,对话是由话轮的不断交替来完成的。一个话轮是指说话人在任意时间内连说的话语,其结束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为信号。[2]笔者尝试从话轮转换这一微观角度,以珠海市斗门区西湖学校宋磊执教,在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工业化的起步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一课教学过程为例,简要探析促进有效、高水平对话的有效策略。从话轮转换角度去考察《工业化的起步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一课的课堂对话的发生与展开,可以在微观层面观察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生成过程。

一、教学对话的问答结构

教学对话主要是由教师的发话行为和学生的答话行为构成,教学对话结构主要表现为一种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互动问答结构。据此,可总结出宋老师在本节课中的师生问题结构。

表1反映出问答行为贯穿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师生间的问答互动相当频繁。这些互动主要靠教师的提问来推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起着支配作用,学生较少主动发起提问与对话。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本课内容涉及众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工业化”等。初二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这些历史名词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

二、教师促进有效课堂的话轮转换策略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远离其生活经验的历史知识?宋老师的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通过分析宋老师的话轮转换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在微观层面上考察这种课堂互动的发生与推进。

1.话轮的移交。在本课教学中,宋老师交替使用了“分配”与“诱发”两种形式来把话轮移交给学生。“分配”是指说话人通过提名或手势、目光等体态语言,主动指定下一轮发言的对象;“诱发”则是通过指定下一轮话语的内容来确定发言对象。由问题诱发的话轮通常带有更强的互动性,故在此主要分析宋老师的“诱发”策略。

话轮移交的对象是初中生,只有选取的话题内容符合其认知水平特征,才能引发学生的反馈。在本课中,宋老师在移交话轮时尤其注重激活学生的主体生活经验。如导入处的对话:

T1:今年3月份,我国召开了“两会”,大家知道是哪两个会议吗?

S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

T2:大家还记得这次会议上有哪些重大的事情吗?

S2: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

T3:习近平当选跟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S3: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习近平宣誓录像。

T4:大家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觉?习近平手抚宪法宣誓的行为能够说明什么?

在这一段简单的对话中,宋老师从最近召开的“两会”切入,从T1—T3的三次话轮移交中,宋老师问的均是学生的印象,保持了对话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在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后,他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具有聚焦的作用。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宋老师仍然是问学生的主观感觉,但是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已经进入学习状态了。

宋老师还通过知识的回顾来激活学生的已有体验。如在讲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时,有以下几个问题:1949年,我国的领导人是如何产生的?在共同纲领里面是如何表述的?然后是展示1953年上海市民参加普选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接着提问:当时的人民代表当选是什么心态?

话轮T1及T2虽然具有封闭性,但是它激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讨论作出铺垫,话轮T3通过提示学生聚焦于本课所在时间节点,利用已有历史资料推测当时人们选代表的心态,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宋老师在移交话轮时,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细节,激发其探索的热情。例如,在引用的图片中,宋老师特意让学生仔细思考图片上出现的女性代表,展示历史的进步性。在讲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时,特意让学生观察从南到北的铁路终点与从北到南的铁路终点,然后提问:北方生产好的钢铁要怎么运输到南方呢?这个问题具体而有趣,相当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也说明了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必然性。这些细节的运用,能很好地诱发学生接取话轮,推进课堂互动。

2.话轮的获取。在话轮得获取方面,有“接受”与“自取”两种方式。“接受”指的是接受前面话轮指定或根据预先程序发言;“自取”通常是对前面的诱发所做的反应。由于本课中没有学生主动发起的对话,因此我们主要分析宋老师的“自取”策略。

在本课中,学生移交话轮的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是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以沉默作为信号,故提供相邻话对的应答句是宋老师获取话轮的重要策略。如何应答才能促进双方对话层次不断提高?宋老师也提供了比较好的策略。以下面这段对话为例:

T1:这种民主选举对经济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S1:(沉默)。

T2:换句话说,工人们(热情工作)的动力来自于什么?

S2:政治建设。

T3:那么,实际上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

S3:保障。

T4:这种保障也为鞍钢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那么,钢铁炼好了以后,我们需要运输到全国,对吧?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S4:交通运输业。

T5:嗯,大家看这个图,从南向北的铁路和从北向南的铁路,结合点是武汉。但遗憾的是,武汉却没法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为什么呀?

S5:因为中间有长江。

T6:(微笑,点头)长江作为天险,阻碍了很多人的梦想。比如曹操想要统一中国,但却兵败于赤壁,赤壁就在长江边上。当年詹天佑想要跨越长江修建一座长江大桥,甚至他把设计图已经做好了,可是很遗憾,当时的国家……

S6:没有钱。

S7:战乱。

S8:没有能力。

T7:嗯,所以詹天佑的梦想只能化为泡影了。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情况又如何呢?

在这段不足五分钟的对话中,宋老师展现了很强的话轮获取技巧。在问到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时,学生以沉默表示放弃话轮,可见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范畴。于是宋老师在T2、T3话轮里,通过问题转化的方式获取话轮,以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推动与学生的对话,从而帮助学生理清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在T4与T5话轮中,宋老师在承接学生回答内容的同时会增加相应的细节,以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热情。通过“鞍钢钢铁如何运输到全国”“武汉为何没能将南北两段铁路连接起来”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细节,学生的情绪明显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讲到詹天佑想修建长江大桥,但是没能成功时,学生纷纷按照前面的思路,自取话轮,探索詹天佑未能实现梦想的原因。而宋老师则通过相应的肢体语言,把话轮移交给学生。最后,再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宋老师在获取话轮时始终关注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并提供新的与其兴趣点相关的问题,以推动对话。值得注意的是,宋老师的问题并非停留在低层次,而是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最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领悟到中国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其他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获取话轮的方式基本上为“接受”,它是对于教师通过“诱发”移交话轮行为的一种反应。学生一般在教师有明显的提问处才会接受话轮,它反映出学生在交际能力上的缺憾,如何激发学生自取话题的行为,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提高其获取话轮的积极性。如在本课中,宋老师就采用了“寻宝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发起话轮的热情:他在课前将写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种“第一”的纸条随机贴在同学们的桌子下,上课时再让学生找出来,介绍其在地图上的生产位置,既改变了课堂节奏,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热情。

了解话轮转换的一般规律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其获取话轮的能力。话轮移交的关联位置一般发生在发话者结束话轮的位置。这些位置的言语形式有如下几种:(1)语法结构完整的语句已经完成。(2)出现了一些总结性语句或语义重复性语句,这些语句都不再增加新的信息。(3)语速放慢。(4)话轮构成单位完成时的停顿和沉默。另外,也有采用点头示意等非言语形式移交话轮。[3]

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是(2)(4)两种,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历史教学对话中话轮移交的信号,是其理解说话者说话逻辑的重要表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话轮转换的关键位置,帮助学生从受话者变成发话者。

另外,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为单句,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未能超越教师、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从更多的角度去拓宽自己的思维,深化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对话内容,保持对话轮的控制。这种保持话轮的能力是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提高学生保持话轮的能力,对于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展示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结构,提高学生保持话轮的能力。如在陈述背景、原因等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同因素按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进行分类;在陈述变化时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同一概念进行比较等等。

【注释】

[1]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2]黄伟:《提问与对话——有效教学的入口与路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6页。

[3]黄伟:《提问与对话——有效教学的入口与路径》,第127页。

猜你喜欢
话轮本课历史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求职会话中的权力研究
速读·中旬(2017年4期)2017-06-10 10:15:52
小学英语实习教师课堂话轮分析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
历史上的4月
试论电话连线新闻报道的话轮结束语标记
现代语文(2013年3期)2013-04-29 2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