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时代更迭与岁月洗礼而得以留存的历史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辉煌悠久的有力见证,更是连接古今、让后人得以窥探过往岁月宝贵图景的重要桥梁。近期合肥市望湖中学历史组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以“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奥秘”为主题的第三届文物仿制大赛。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认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活动一经推出,便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望湖学子纷纷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以七年级为例,623名学生,上交了464件作品。历史组在评比作品时既考量学生作品的创意与技术,又深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最终精选出优秀作品116件,占上交作品的25%。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青铜器、陶(玉、石)器、房屋建筑、钱币、文字艺术等多方面。作品的选材也是多样的,同学们就地取材,有利用身边的废纸盒、小木棍、茅草等,也有购置粘土、陶泥、颜料等,他们或剪、或捏、甚至动用了木匠的工具完成了一件件作品。根据学生上交的作品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各类文物的偏好与兴趣。青铜器类作品占比41%,这反映了学生对古代青铜工艺技术的浓厚兴趣,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纹饰特点,并尝试用各种材料模拟青铜器的铸造过程;陶(玉、石)器类作品占比22%,学生通过捏制、雕刻等手法,还原了古代陶器和玉器的精美造型;建筑类作品占比20%,学生通过挖掘、采集修剪、搭建等手法,还原了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历史模样;文字类和货币类作品分别占比14%和3%,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展示了他们对古代经济文化的关注。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根据历史资料精确还原教材中文物的形态与细节,掌握了多种制作技巧,如青铜器的铸造模型、陶器的捏制与烧制、建筑模型的搭建等。在制作青铜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历史背景,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推动了青铜器这一科技的产生与演变,以及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些从教材知识走向了实际操作的经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远古先民的智慧,增强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制作复杂的文物模型;在遇到难题时,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体现了“实践育人”的重要理念。
望湖中学以育人为先,立足创新,通过此次文物仿制活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历史活动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当仿制的一件件“文物”向我们走来时,一个个有底蕴、会研究、能动手、乐协作的新时代望湖学子也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文明,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