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雯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会话过程,而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话轮特征可以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从师生话轮分布,学生话轮建构单位的角度通过对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话轮转换情况分析,以指出小学课堂话轮转换的重要性,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反思课堂教学,掌握课堂话轮分配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习教师;话轮
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会话的过程。而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某种交际功能的话语,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放弃话轮标志的言语过程。
Edmondson用这个术语来表达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二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人时所说的话。
一、研究设计
笔者于2011年4月随机选取了4位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师范生的小学实习课堂为研究对象并对这4个40分钟的英语课堂进行了随机录音。在本文的分析中,T代表老师(teacher),四名实习教师分别为T1,T2,T3,T4,S代表学生,S1,S2,S3,S4分别代表四位教师所带的不同班级。T1老师上课的课题是4B Unit 2 At a party,T2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4B Unit 4 Time,T3老师上课的课题是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T4老师的课题是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
二、结果与分析
研究发现,教师与学生的话轮数量相当,甚至出现学生话轮高于教师话轮的现象,这表明实习教师已有意识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有更多机会进行话语输出。
从话轮转换模式看,老师主要通过自选的方式主动介入谈话,偶尔用插话的方式纠正学生错误。学生的参与主要由实习教师或课堂常规来决定,几乎是被动地进行话轮替换。在实习教师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他选介入话轮的方式有二:一是当场接受话轮,例如由教师指定;另一种是根据预先规定的程序发言,如根据座位号发言。学生通过他选方式介入话轮分别占到学生话轮总量的85.3%,72.7%,71.8%和80.1%,可见实习教师主要通过他选使学生介入话轮,从而控制着话轮转换,掌握课堂的话语权利。然而Sacks认为“自然话轮替换系统将促发听的内动机。”在自然会话中,听者为了合适地接替话轮,就必须仔细倾听并分析对方的每一句话。从这个角度说,自主介入话轮对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注意和理解是将语言输入变成有用的语言吸收的关键性因素,自然话轮替换将迫使学生主动投入并谋划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接话。他选使话轮交替有了可预见性,而由于课堂话轮是可预见的, 学生就失去了一部分内动力, 从而使课堂语言的价值大大减少。
学生以自选方式介入话轮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处于主动的位置,他们不仅仅充当“听话者”角色,更多是充当“说话者”的角色,享有主动发话的权利,并自由控制着话轮的分配。学生在生生互动的话轮转换过程实际上是把已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语言技能。在实习教师课堂上,学生自主介入话轮的比例为12.3%,17.5%,18.7%和8.7%,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享有话语自主权和控制权,在实习教师的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会因此而失去语言学习内动力,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实习教师普遍注重了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但这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T3老师围绕课文Times设计问答,但是效果不理想,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只是单纯问答,如:T3: “Whats time is it?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o to the school. Lets go! S:OK!学生用简单短语介入话轮,机械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没有达到真正掌握语言的目的。
笔者又比较了学生话轮的建构单位,发现小学生话轮建构单位多是短语,分别为56.7%,42.6%,38.9%,39.1%以及单词,分别为28.4%,49.2%,33.3%和48.3%,这是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单词词组的简单重复,或者是回答老师的简单问题,而运用的句子也大多是简单句或者是对课文的复述。比如: T3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句子输出量是最多的,但是这大多是对文本的复述,或者对教师话语的跟读。教师在课堂里多用: “ Read after me. ”要求学生跟读,而没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学生的语言输出。这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表达的习得还处于薄弱水平,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偏少,而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课本外语言的输入,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仅仅围绕课本。而Chomsky认为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 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 ,只有操练或是练习性输出还是不够的。T4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游戏T4:“Im a animal and I also have other many animal friends. But today theyre all ill. 它们都生病了。OK,guess whats wrong with them?”巧妙设计一个情境,邀请学生代表小动物发言,S1: “Ive got a headache. ”达到使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结果与启示
实习教师课堂中,小学生虽然有大量的话语输出机会,但是由于提问方式不正确,导致话语输出的质和量不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活动中,要尽量避免一些明知故问、无意义的问题,多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引导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多提一些参考性问题。Nunan的研究证实:当教师使用参考性提问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语言。参考性问题可以促使课堂对话更具有交互性,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理解,有利于他们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的,具有创见性的语言输出,而不是简单重复。
参考文献:
[1]严辰松,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蒋景阳.语言学习机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8.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