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宝宝从自己的家里走进幼儿园集体生活,会经历认识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学习新本领等适应过程。我们尝试在小班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角色游戏氛围中熟悉班级的人、事、物,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下,笔者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的开展情况,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结合幼儿已有经验,生成有趣的游戏主题
新入园的小班宝宝会有一些情绪变化,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温馨、有趣的“娃娃家”游戏可以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再现生活经验,扮作爸爸妈妈炒小菜、围坐在小餐桌旁品尝美食、呵护娃娃睡觉……幼儿在“娃娃家”里不仅感受到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也在和小伙伴的互动中体会到了交往的乐趣。
随着小朋友对“娃娃家”游戏经验的丰富,我们结合幼儿发展需要,生成了新的游戏主题。娃娃肚子饿了,需要开一个“小餐厅”给娃娃做饭,我们布置了“好娃娃餐厅”来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森森小朋友烫了非常好看的鬈发发型,引起了班里小朋友的关注。为了满足小朋友对美发的好奇,我们创设了“小小美发屋”。“苹果和橘子”是我们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感知常见水果的特征”是这一主题背景下的核心经验,于是我们在班级创设了“娃娃果汁店”,让孩子在游戏中深化主题核心经验的学习。
追随幼儿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我们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小班幼儿提供了多种数量的仿真玩具、低结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
孩子们进行完《三只熊来做客》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后,对“三只熊”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我们结合幼儿发展需要在班级创设了角色游戏“三只熊的家”,并且投放了适宜的游戏材料:毛绒熊、床、餐具,熊的衣服大、中、小各一套,扭扭棒若干、多色折纸等。同种材料不同大小,不仅满足了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还生发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情节。孩子们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尝试模仿游戏场景,如给熊爸爸穿衣服、用扭扭棒给熊妈妈装扮发型、用最小的餐具给熊宝宝喂饭、将三只熊送到小床上睡觉等。幼儿在情境化的游戏中巩固了大、中、小的数学认知经验,提升了观察比较、判断匹配的能力。
基于游戏现场观察,进行积极的师幼互动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细致观察是判断“何时师幼互动”“如何进行师幼互动”的基础和依据。小班幼儿年龄小,游戏情节的发展缺乏稳定性,很多时候会随角色游戏的变换而发生改变。教师要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角色游戏环境氛围,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帮助幼儿更好地延续和拓展游戏情节。
在小餐厅的角色游戏中,垚垚计划“给娃娃做面条”,他取出折纸对老师说:“老师,我不会撕纸。”这时候,老师看到元元也在用撕纸的方法做面条,就拉着垚垚的手一起来到元元的旁边。垚垚站在元元的旁边观察了好长的时间,自己也拿起纸,却迟迟不肯动手。元元说:“垚垚,我来帮助你吧!”元元帮助垚垚撕了一条面条,边做边说:“两个手指变成小剪刀,这样面条就撕好了,你也来试一试吧!”垚垚拿起彩纸,也撕了一条“宽宽的面条”,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在这个游戏场景中,教师用同伴示范和平行游戏的方式帮助垚垚学习撕纸的方法,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较好地支持了幼儿游戏行为的拓展。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班角色游戏时,教师应当顺应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游戏兴趣、需要和问题,生成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主题。通过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营造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得到积极发展。
(责编 王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