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用善用,推动教育惩戒有效落地

2024-11-12 00:00刘忠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1期

2020年12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进行定义,对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有了明确规定。然而,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例如:体罚、变相体罚和教育惩戒经常混淆,教师如何把握教育惩戒的边界;教师能不能采用课后留校教导的惩戒形式;承担校内公共服务的度如何把握;等等。基于此,如何用好教育惩戒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重要考验。

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的,教育惩戒的具体实施者则是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惩戒则是这门艺术中尤为特殊的部分。《规则》指出:“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在具体实施中,教师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又要重视方式方法和实际,会用善用教育惩戒。

学会慎用,避免滥用,科学惩戒中让管与教、严与慈贯穿始终

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同,呈现出的行为更不同。针对不同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应该采用哪种惩戒措施,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水平、决断能力。

我曾遇到一名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课堂上,他经常把坐在前面的学生的衣服当画布,在衣服上乱涂乱画,成了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面对该生的一系列问题,家长没少打骂孩子,但是学生丝毫没有改变。在教师的批评教育下,该生虽然偶尔约束自己,但是整体的行为习惯不见改善。班里学生ExQx1KDEZBviJ6+6YSBs2XDmK4zzSgKG+zPE4d5/PLo=的意见越来越大,教师对该生的管控越来越多,惩戒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几乎没有效果,该生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重。该生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那就不用在意别人的感受。该生的行为也越来越出格。

CrmE1X3Y34/B0W0bQELtlmgHhEHayj0sOrna0+q+ojQ=育惩戒不是惩罚,教师需要慎用,避免滥用。教师如果不分场合地批评学生,频繁罚学生扫地、倒垃圾、擦黑板,或动不动罚站等,可能就会把孩子逼向自己的对立面。教师要慎用惩戒,充分考虑到学生过错行为的危害程度,让过错行为与惩戒力度相匹配;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表扬学生尽量在人前,批评学生尽量在人后”,教育惩戒与积极管教有机结合,让管与教发挥最好的作用,让严与慈的方式贯穿始终。

教师坚持育人视角,将孩子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作为教育前提,既不滥用教育惩戒,也不妖魔化教育惩戒,而在基于帮助孩子“建构规则体系”的过程中让教育惩戒适当、适度、适切。

把握尺度,体现温度,理解尊重中营造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是为了让学生遵守行为规则,增强行动自律,改过而向上。教育惩戒不是目的,改变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才是关键。这需要教师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

“关系大于教育”,这一点在教育惩戒中同样重要。在学校,师生关系是对立还是相互信任、理解、尊重、支持?教师和家长能否理解和尊重彼此,是否沟通顺畅?这些都影响着教育惩戒的实施效果。

我认识的一名班主任会在学生受到较重和严重的教育惩戒时进行家访。当学生受到停课、停学等教育惩戒时,这名班主任会给学生送去书和亲手制作的小卡片,还会和学生及家长一起观看励志电影,如《阿甘正传》等。教师和家长营造出的和谐氛围,在惩戒中体现了教育的温度,家校形成合力,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被教育者讲述。学生在这个事件中受到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唤醒了其成长的内驱力,成为其转变的重要因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想真正做好教育,教师需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温度,唤醒学生心底的正能量,激发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动力,让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自主成长。

我读初中时,当时的班主任教了3年数学。班主任的脸上经常挂着微笑,假如有学生犯了错误,他批评的方式不是严厉的呵斥,也不是粗暴的惩罚,而是脸上没有了笑容。虽然班主任没有采用让学生感到痛苦的惩罚措施,甚至看似没有惩罚,但是班里的学生都很敬畏他。我想,这是因为我们都喜欢看他微笑着给我们上课。慢慢地,班里学生形成了共识:每当班主任脸上没有微笑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反省自己的不足。班主任平和的性格、对教育惩戒尺度的把握、教育孩子的智慧,以及对学生深深的信任,让我愉快地度过了3年初中生活。他对每一个孩子的赞美和信任,助力孩子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教育惩戒需要尺度,更需要温度。家庭、学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协同互助、理解尊重,在高度配合中寻找教育孩子和改变孩子的契机,给家长、教师更多机会去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用童心理解孩子的错误,唤醒、激励孩子的成长,在转变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遇见教育的美好。

心中有原则,眼中有学生,人文关怀中把握好教育的力度

不经意间,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令人意外的消息:“某地一小学生遭老师殴打致身上多处淤青。”“某小学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殴打学生,致学生出现头晕、眼睛出血等情况。”教育惩戒绝不应该随意化和个性化,校园里不当的教育惩戒行为令人深感痛心。

教育惩戒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惩戒和体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教育惩戒虽赋予了教师合法权益,但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越界行为。也可以说,教师虽有教育惩戒的权利,但绝不能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

教师要把握教育惩戒的内涵,不断学习《规则》和教育教学知识,思考什么样的场景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惩戒方式,分清惩戒和体罚,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更要学会和家长一起,构建教育惩戒的步骤,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实施教育惩戒时,教师要眼中始终有学生,基于儿童立场,把人的成长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任何教育惩戒时,如果不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惩戒就违背了初衷。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正确对待学生,不把惩戒变成冷冰冰的刚性实施,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依照教育规律实施惩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这是作家魏巍回忆里的蔡芸芝老师。如果教师都能够像蔡芸芝老师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们”,那么教育惩戒也会变得温暖起来。此时教师实施的惩戒不仅有温度,更有力度。

教育惩戒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天的教育惩戒是为了明天的教育。教师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教育惩戒,不仅会用教育惩戒,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还要善用教育惩戒,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惩戒科学有效落地。

(作者系郑州航空港区慈航路小学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育对象,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领军人才——中原教学名师,中原名师,河南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