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

2024-11-12 00:00赵晨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1期

育人之本,在于培根铸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底塑形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开展的过程中,推动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创新开展,成为众多思政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中职院校要着重建设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思政课程建设方案,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

中职院校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使学生懂得辨别是非、不忘初心。中职院校需要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认清责任,积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在当前的中职院校中,部分思政教师更关注理论知识的传递,以及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不够重视。

由此可见,立足大思政时代教育背景,促进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问题

(一)学校针对思政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对思政课程建设工作定位不够明确。在内容上,许多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思政教师,与自身课程教学无关。在方式方法上,部分领导与教师认为思政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思想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等,因此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琐碎管理上,难以建立全面系统的思政课程体系。

(二)教师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认同感不高

当前,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工作创新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首先应该关注教材内容,守住自己的“一寸天地”,缺少向外扩展的想法。接着,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中职院校思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实难题,也使得教师对思政课程建设缺乏正确认知,很难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社会生活进行联结,也无法将其渗透在教学中,导致思政课程建设效果不佳。

(三)教育理念与思政课程深化融合不够

在以往的中职院校思政课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教学模式固化,缺乏创新动力。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思想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不足。此外,一些教师将自己的职责框在“课本”中,这种滞后的教学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大思政的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

二、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策略

(一)精准建立育人体系,助力思政课程建设创新发展

中职院校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的地位相同,是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是中职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先锋。因此,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从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效融合,实现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中职院校可以多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更新班主任与思政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其对思政课程有更多理解,进而为建设思政课程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有助于思政课程建设的创新性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针对年级主任、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方面的思政教育培训,针对任课教师开设思政课程学习培训活动。其次,开展自上而下的监督与学习,形成以班主任为中枢的思政课程建设体系。最后,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与反思,进一步深化班主任与教师的思政课程理念。

(二)精准构建专业体系,联合思政课程全方位育人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专业选择与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动机——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思政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其思考“如果毕业时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公司会录用自己吗”,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学校可以在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制订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想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中职院校不仅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还需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面对学习的挫折、失恋的痛苦和毕业的离别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这时,中职院校在各学科专业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内容,通过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技能,同时针对案例中的个别情绪、情感问题,形成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精准优化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思政课程落地落实

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设思政课程,优化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在优化、构建和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实际,对症d91d8cfbcd89ff4e64e51ef57b3ff19c52f4fc9ec4a91be89eba8cfed449c329下药,使思政课程的形式与内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在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灵活性与变通性,选择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否则很容易“生搬硬套”,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在思政课程内容方面,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融入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内容,举办多种形式的与思政课程相配套的活动,提高思政课程的影响力。在思政课程落实方面,学校要建设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落实保障。例如,学科教师要定期提交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案,切实保障思政课程的落实;思政教师与学科教师要定期沟通与研讨,实现从实践中提取理论、优化理论的目标。学校还可以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工作的宣传,深化制度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思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三、结合信息技术,创新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感知世界的方式。中职院校管理人员与教师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群,通过班级群管理学生。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电子竞技和论坛讨论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科学上网,培养学生辨别网上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集体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愉快的网络体验可以使学生更顺利地接受教师积极思想的影响。

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主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案例,让学生多了解多参与,端正思想态度,形成正确认知。例如,班主任结合法定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带领学生重温传统、颂扬美德;在劳动节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与劳动观念;在国庆节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班主任等一线教育者的推动与落实,也离不开校领导的管理制度建设。唯有两者紧密结合,上传下达,才能让思政课程顺利开展,为学生的思想奠定正确基础,并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当代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2年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职学生礼仪素质养成教育问题与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ZJKYKT

2022-215)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